在浩瀚的自然中,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之韻。利州作為廣元主城區,正以其獨特的智慧,將這份自然之韻融入城市血脈,繪出一幅幅生動的海綿城市畫卷。
自廣元入選“十四五”第二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以來,利州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以規劃為引領,精心描繪海綿城市建設的生態富美藍圖。
“海綿+綠道” 微更新增強群眾幸福感
墨綠色的熱熔膠型道路向遠方延伸,灰色的透水磚整齊排列,紅黃藍三色組成的標示線彰顯著活力與靈動,黑色鵝卵石點綴著街邊綠化帶……
漫步在景觀廊橋步遊道上,利州區東壩街道苴國社區市民陳姚邊走邊説:“以前一下雨就不敢出門,坑洼處都是積水,現在鋪上透水磚,路面很快就幹爽了,完全不影響我們出來遛彎,走到河邊的綠道上,一側流水潺潺,一側鮮花競放,感覺十分愜意。”
陳姚口中鮮花競放的花池就是新增的雨水花園。在綠化提升改造中,將道路兩側的花池全部調整為下沉式綠地,對道路中央及兩側綠化帶景觀進行優化,增設旱溪、花鏡和夜間氛圍燈,增加綠地的雨水調控功能,實現蓄、滲、滯等功能,成功打造出集生態性、景觀性于一體的景觀道路,提升了城市門戶形象,改善了該區域的生態環境。
近年來,利州區根據《廣元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堅持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啟動實施排水防澇工程、海綿街區工程、雨污管網工程、雨洪通道工程、海綿小區工程、新型綠化工程“六大工程”,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海綿城市帶來的生態紅利。
“海綿+口袋公園” 打造小景大美的“城市森林”
6月24日一大早,家住利州區雪峰街道芸香社區居民樊鳳林帶著孫子在“芸香口袋公園”玩得不亦樂乎:“不要看這個公園小,啥子都有,又可以休息、娃娃也有耍的,還有科普知識,以前沒得這個公園的時候,只有帶孫孫去商店坐搖搖。”
近年來,細心的利州市民發現,街道拐角處、社區空地旁,一個個設計精巧的口袋公園不斷出現。“自從家門口有了口袋公園,每天下班回家前都忍不住放慢腳步,給自己充點能量再回家。”河西街道何家渡社區居民李倩在一傢俬企上班,工作壓力大,經常加班的她很少專門去公園散步,自從家門口有了“初心走廊口袋公園”,她坦言“多了個按摩心靈的場所”。
分散綠地串聯成一塊塊會呼吸的“海綿體”,“300米見綠、500米入園”成為城市居民生活新常態。“新增的口袋公園不僅為市民提供了‘詩和遠方’,更重要的是口袋公園可達到收集周邊建築、道路和廣場等地表徑流,降低雨洪時期區域內澇産生的損失,利用下凹綠地下的儲水模組能夠儲存雨水並回用。”利州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曾思敏説。
“海綿+生態” 因地制宜提升“輻射力”
近日,在位於距離廣元中心城區5公里、有著“城市生態客廳”之稱的黑石坡森林公園內部——百草園部分開放,迎來眾多市民遊客參觀遊覽。
在項目規劃建設過程中,百草園因地制宜充分體現了“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園區道路大多采用透水瀝青及透水磚鋪設,雨水可匯集至6個分佈在不同位置的雨水花園,通過花園裏的鵝卵石、水生植物等匯聚凈化後,再流入園區深凹處的3座濕塘。這3座濕塘不僅可以調蓄雨水,還是園內植物的“飲用水源”,經沉底、排污等工序處理後,塘中的雨水就可用於園內植物灌溉,使雨水“無處可逃”,得以迴圈利用。
近年來,利州區以項目建設為依託,堅持系統化全域海綿理念,融入生態文明理念,大力實施百草園景觀生態修復、南河濕地公園提升改造、解家岩山體雨水調蓄建設、中心城區雨洪通道整治、棲鳳湖提升改造等項目,實現了雨污分流、山洪控制、雨水調蓄、山體生態修復、雨水回收利用、水環境改善和景觀品質提升的多功能複合,充分展示廣元山地河谷型海綿城市特色。
海綿道路、海綿學校、海綿小區、海綿公園……如今,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一系列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嶄露頭角。截至目前,全區累計改造海綿小區80個,海綿學校2個,雨水花園6057平方米,下沉綠地8859平方米。(馮小珈 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