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地處大渡河大峽谷入口絕壁之上,海拔550—1800米,幅員面積32.2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小組,現有244戶680人,黨員39人,素有“天梯上的彝寨”“懸崖上的村莊”之稱,先後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和第二批“四川最美古村落”名單。
數百年來古路村“無路”,群眾出行靠“藤梯”。上世紀60年代修築成昆鐵路時用鋼軌在懸崖上焊起了一道道鋼梯。
2003年,古路村黨組織在省委、市委、縣委的關心和幫助下,用時2年在峭壁上鑿出了一條長4公里、寬只有1米、垂直高差近千米的騾馬道。得益於各級黨委和政府關心,2017年修建了集客貨運輸、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出村索道。從藤梯到鋼梯,從鋼梯到騾馬道,再從騾馬道到索道,古路出行之路實現“三級跳”。
今年3月以來,越來越多的網友在社交平臺曬出打卡古路村絕壁的照片和視頻,古路村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前往古路村徒步的遊客也越來越多。
為全力做好旅遊接待服務工作,維護現場秩序,永利鄉黨委積極響應,組織協調、示範帶動黨員積極融入古路村參與志願服務工作。
積極建設服務驛站
充分考慮站點覆蓋面,積極設置黨員服務驛站5處,免費提供飲用水、導覽圖,贈送黃果柑,配置黨員志願者20余人,常態化開展文明倡導、資訊諮詢、秩序引導、應急服務、便民服務等志願服務。
熱情提供講解服務
協調鄉鎮部門黨員幹部、村組幹部和本地黨員成立講解服務隊3支,“點對點”講解古路歷史文化、景區特色、特色餐飲等,實現服務與需求精準對接,最大滿足遊客需求。
紮實開展維護秩序
政法部門協調10余名黨員交警和公安人員常態化開展交通秩序維護、矛盾糾紛處置、應急處理等工作,有效保障交通順暢和景點安全。
抓住機遇“聯農帶農”
充分挖掘彝族畢摩文化、鍋莊舞等文化內涵,黨員帶頭開辦彝族特色風味農家樂5家,打造“雲端驛站”“阿蘭之若”等精品民宿3家,帶動16戶農戶經營餐飲,提供“吃坨坨肉、喝桿桿酒、跳鍋莊舞”等彝家民俗體驗,帶動群眾增收超150余萬元。
四川雅安微信公眾號 供圖
志願者們的一句引導,讓遊客們腳步不再匆忙;志願者們的一份微笑,驅走遊客們旅途的疲憊。志願者們辛勤付出,讓廣大遊客開心而來,滿意而歸,引得遊客們紛紛點讚。
遊客黃先生説:“當地群眾特別熱情,隨時為我們提供講解服務,隨處可見的黨員服務驛站,服務十分貼心,在攀爬過程中摔傷了膝蓋,黨員志願者馬上為我提供了創可貼,讓我很感動。”
“大峽谷兩岸山崖斧劈刀削,峰巒疊嶂,奇峰異石層出不窮,千姿百態。站在觀景平臺自空中俯瞰,大峽谷如一巨大地縫,向遠處蜿蜒而去,氣勢雄偉、險峻幽幻,給人一種高歌一曲的舒暢,明年一定再來。” 遊客李女士説道。
遊客鄒女士則説:“古路‘懸崖村’的志願服務很貼心,村民很淳樸,熱情、大方和好客,彝家特色桿桿酒、坨坨肉、油茶等傳統美食很吸引我,下次我還要帶朋友一起來。”
一群人,一件事,一條心。漢源的熱情,讓四方遊客切實感受到這個村落的“溫度”,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個村落的風土民情、感知獨屬漢源的淳樸厚道。(漢源縣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