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黃水:合作社帶動種出好香梨 牧馬山好生態結出“幸福果”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7-01 11:18:34 編輯:趙雲海 點擊:
在成都市雙流區黃水鎮桂花社區,依託牧馬山的良好自然環境,有著不可多得的好山好水,好生態滋養下的牧山香梨美味可口,牧山香梨果型似青皮蘋果,口感爽脆,入口化渣,曾獲得成都市著名商標殊榮,也曾獲首屆西部農業博覽會金獎。而雙流區黃水牧山香梨種植專業合作社也由弱到強、由小到大成為“國家級示範合作社”,帶動700余戶農戶致富奔康。

桂花社區幾乎家家種梨。6月29日上午9點過,在桂花社區6組,54歲的王洪英的車棚裏,她正在分揀一早和丈夫摘回家的100多斤梨,套防碰圈,裝紙盒,車棚裏包裝用的紙盒足有幾百個。在桂花社區,梨農家多是如此繁忙。
黃水牧山香梨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先東介紹,從27日開始採摘,每天發往省內外的香梨有2萬斤左右,今年牧山香梨總産量能達到400—500噸左右,産值將達1000萬元。
好山好水出好梨子
6月底,成都的太陽有些火辣。在雙流區空港花田,高溫抵擋不住遊客朋友前來打卡拍照的腳步。“這還只是工作日,如果遇到週末或節假日,每日遊客上萬人。”空港花田公司工作人員説。

桂花社區黨委書記劉成介紹,空港花田項目讓受限土地變“廢”為寶。
“空港花田”項目位於雙流機場腹地,佔地1.17萬畝,緊鄰雙流機場腹地。附近的居民打趣地説:“噪音太大,這裡的母雞都不生蛋。”
現實條件擺在那裏,如何尋求突破發展?不如轉變思路,好好利用,滿足群眾“抬頭觀飛機、低頭看花海”的美好生活嚮往。
2019年1月,雙流區人民政府與四川航空集團簽訂《川航空港花田項目投資協議》,採取“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的策略,以農業為型、臨空為業、文旅為體,實現多産業協調發展。

6月的牧馬山上,筆者在桂花社區6組劉慶忠的梨園內看到,數百株梨樹上挂滿了一個個青中透綠的梨,沉甸甸的果實將樹枝都壓彎了,好一派豐收喜人的景象。
梨園內,頭戴遮陽帽、頸上搭著毛巾的劉慶忠,正提著一隻塑膠桶穿梭在梨樹下,熟練地採摘著一個個成熟了的梨。
牧馬山自然環境優美,四河環繞、水域寬闊,蒼松滴翠、植被豐茂,空氣清新、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田園景色、寧靜祥和。牧馬山平均海拔530米,平均氣溫16.42°C,年均降水量917毫米,淺丘地貌,幅員面積34.3平方公里,宜種多种經濟作物。
劉成介紹,在打造空港花田的同時,社區同步關停不規範畜禽養殖企業和散亂污企業,實施生活污水接管和水環境綜合整治。目前,桂花社區水質達到Ⅱ類水標準,全村綠化面積比例超過85%。

現在,這裡的梨子顏色翠綠、色澤鮮亮,每個六七兩重,水分充足,平均甜度12度以上,每斤售價8至10元,依舊供不應求。“生態變好了,梨子喝清水、曬陽光浴,自然一年比一年漂亮、好吃。”劉慶忠説。
2002年,劉慶忠開始當上“專業果農”,“4月賣櫻桃,5月賣脆桃,6月賣香梨、葡萄,一年水果要賣到9月份,今年僅香梨收入就可達10萬元,這種果樹種出的幸福日子比蜜還甜。”
好梨子帶動産業旺
為了讓梨子口感更佳,村民們不斷鑽研種植技術。“我們用有機種植方式改良土壤,以菜餅、豆粕等為肥料,用生物方式滅蟲。”
2005年,退役軍人楊先東牽頭成立了果蔬協會,協會共68個會員,帶動700戶種植戶,梨産量200噸左右,價格4元多一斤。

楊先東説,當時的優質果只能達到40%。他又不厭其煩地組織大家請接地氣的“田教授”、土專家培訓,並開始組織果農“疏果”,以提高優質果數量。村民們從糧農身份轉為果農,覺得捨不得,楊先東一年組織的12次培訓雷打不動。到後來,優質果提高到80%,梨子價格上去了,不愁銷了。
2011年,牧山香梨合作社開始創建農業部的梨標準園,在牧山香梨産區最集中的區域,總共面積1000畝。“當時,成都市的梨,只有牧山香梨參與到農業部的梨標準園創建。”楊先東自豪地説。
“只有帶領村民們共同增收致富了,我才睡得安穩踏實。”在楊先東帶領下,合作社成員每人平均收入從2012年的15360元提高到2020年的51800元。
“我們要進一步做大做強文化旅遊産業,叫響我們的‘牧山香梨’品牌,加快農民增收致富達小康進程。同時,通過全方位、多元化宣傳展示黃水鎮梨果産業和旅遊資源,以節揚名、以節交友、以節厚文、以節活鎮,進一步彰顯魅力黃水新風采。”黃水鎮黨委書記詹倩表示。
好香梨對接大市場
隨著規模和産量的擴大、知名度的不斷提高,牧山香梨産業出現以假充真、産銷資訊不對稱等問題。面對這樣的考驗,黃水鎮黨委、政府反覆研究,創建了牧山香梨溯源體系和原産地電商平臺,一個小小的合作社踏上了電商的“快車”,産業發展又快又穩。

楊先東則得意地表示,他的微信上有2000多位聯繫人,其中近三分之一都是做水果生意的。“我還與成都壽星果品責任有限公司合作,我們每年産的梨都不夠賣的。”
這些梨果大戶的笑容承載了牧山香梨合作社行商、電商不平凡的發展之路:可溯源二維碼的裂變效應使牧山香梨走上網際網路,對接大市場;合作社籌備進行電商培訓,將開啟農村電商的燎原之勢;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公共服務中心的建立,更解決了梨果資源分散、效能不高等問題。
“過去是坐在地頭等著客商來收,現在是農民自己通過電商進行銷售,倒推了梨果産業的發展,撬動了梨價走高,直接增加了梨農收入,提升了農民電商的整體素質。”雙流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張君表示。(楊顯雲 宿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