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雙碳”破題高能級創新平臺讓科技成果“轉”出發展新動能

來源:創業天府 時間:2023-11-15 10:03:56 編輯:鄧書琴 點擊: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努力實現“雙碳”目標的路上,能源結構和産業結構將隨之改變,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展也將會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同時也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嶄新的機遇。這條“雙碳”之路如何走好?如何把握時代發展機遇?
天府永興實驗室
在四川成都興隆湖畔,作為天府實驗室的4個方向實驗室之一,天府永興實驗室聚焦碳中和領域“卡脖子”難題進行集智攻關,正在以科技創新探索實現“雙碳”目標的具體路徑。
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産業化,形成促進經濟社會低碳發展的新動能?近日,小創走進天府永興實驗室,探索高能級創新平臺如何激發科技創新,從而實現“實驗室”走向“應用場”。
天府永興實驗室成果轉化部負責人覃章健
01選種、培育、産出
建立科技成果轉化運作體系
找項目、拜訪科學家、聯繫投資人……中秋、國慶節後,天府永興實驗室成果轉化部負責人覃章健就又投入到“選種子”的工作中。
選種、培育、産出。以這三步走的實施步驟,天府永興實驗室建立起了科技成果轉化運作體系。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從市場潛力大、能填補行業空白或實現國産替代進口的優質成果中選取種子通過成果轉化類科研項目資助的方式進行育種,同時鼓勵成果完成人在天府新區註冊公司開展孵化,並積極對接外部投資機構對初創企業進行投資,這正是覃章健一直忙碌的重點工作。
“新型磁控連續有載調壓變壓器項目就是其中之一。”在天府永興實驗室的展廳裏,覃章健邊介紹實驗室近期開展的重點工作邊舉例。
光伏和風力發電等新能源電源大規模接入電網時,會在接入點附近造成母線電壓的頻繁、大幅波動,造成相應的電壓調節頻度急劇增加,可能會影響電網的電壓穩定、電能品質,甚至會引起次生的線路擁堵、穩定邊界減小等隱患。而頻繁的調壓操作會大大增加傳統有載調壓變壓器的機械式分接頭的動作頻率和次數,導致其快速老化。
“基於磁場控制的連續有載調壓變壓器技術以磁場控制代替機械式分接頭實現輸出端電壓的無級連續調節,可以徹底解決機械磨損、響應速度慢、維護成本高等問題,可對現有的有載調壓變壓器實現完全的升級替代。”覃章健介紹,這一項目將有力的推進此技術的産業轉化,實現對傳統機械式調壓器的替代和升級,同時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更為重要的,該技術解決了光伏發電等入網遇到的現實技術瓶頸,改善的電壓控制功能將顯著提高配電網電壓控制水準,提高電能品質,創造更大的技術和經濟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項目是與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進行合作研發的項目。正如西南交通大學在交通領域為減碳作貢獻,西南石油大學在能源領域有貢獻,四川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有很多研究成果。天府永興實驗室把這些分散的力量集中、凝聚成一個更大的力量,同時為技術推進做支撐,促進成果轉化。
目前,天府永興實驗室已梳理內部潛在成果轉化項目11項,計劃選取其中具有發展潛力的項目予以成果轉化專項支援,助力實驗室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
02 高校+企業+實驗室
形成創新生態位上互補銜接
“實驗室的研究項目大多以企業或市場的需求為導向,注重應用技術研究和整合創新。”覃章健告訴小創,天府永興實驗室的組建依託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10余所高校或科研院所,這些單位的基礎研究成果是實驗室進行應用技術研究和整合創新的源泉。
在他看來,“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發力”,實驗室是最好的高能級創新平臺。“高校研究一般偏重基礎研究,企業一般注重産業化和市場經營,高校的基礎研究成果到企業産品化還存在一定距離,實驗室正好起到了這種橋梁作用。”覃章健説,實驗室在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現有基礎研究成果基礎上,通過應用技術研究和整合創新,正好為企業提供熟化後的産品和技術。
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實驗
打通“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工程應用-産業發展”的創新鏈條,正是天府永興實驗室的重要任務之一。天府永興實驗室提出了“基礎研究引領,應用技術主導,技術整合創新,産業集群打造”的發展定位,與高校和企業形成創新生態位上的互補銜接。“實驗室的研究內容有需方、也有供方,再加上我們正在建設一支穩定、強大的科研隊伍,保證了實驗室的科技創新可持續不斷。”覃章健説。
據悉,天府永興實驗室目前共招引全職人才65名,包括國家級人才1名,省級高層次1名,博士30名,碩士及以上人才佔比高達98%,雙一流高校人才佔比超90%。此外,實驗室還充分發揮多主體共建的人才資源優勢,探索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共建單位人才雙聘、兼職到實驗室工作的創新做法,柔性引進專家人才111人。
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實驗
“這得益於成都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地區發展態勢以及提供眾多的人才發展平臺和機會。”覃章健表示,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平臺和資金等保障條件持續支援,就好比一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路和管網等基本建設一樣,實驗室就是科技創新的“基建”,只有通過高能級的實驗室創新平臺,才能更好地開展科技創新,“實驗室的科技成果通過轉移轉化,被企業消化吸收,最終形成現代化的産品和服務,服務社會經濟,實驗室的科技創新將推進地方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産業升級轉型。”
03 聚焦六大研究方向
已成立13個研究中心
作為全國首個聚焦碳中和領域的省級實驗室,2021年12月23日天府永興實驗室正式在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畔揭牌,此舉被看作是全省碳達峰碳中和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向前邁出了堅實一步,為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策源地提供了高能級創新平臺支撐。
天府新區
在覃章健看來,四川作為清潔能源大省,得天獨厚的優勢便是可再生能源的資源量極為豐富。尤其是水電,水電佔比四川省總發電量的80%;再比如太陽能資源、風能資源、天然氣儲量産量也位居全國前列,實際上四川“天生”就有實現“碳中和”的優勢。
依託這一優勢,天府永興實驗室致力於打造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區域創新中心,進入碳中和領域“國家隊”行列。
“實驗室近期正重點聚焦清潔低碳能源、資源碳中和、碳捕集與利用、碳匯與地質固碳、減污降碳和碳中和整合耦合與碳中和有關的領域開展研究。”覃章健告訴記者,實驗室雖正處建設起步期,但也取得一些階段性進展,目前已經成立新型電力系統、零碳能源系統、CO2捕集新原理與技術等13個研究中心,圍繞各研究中心成立時論證的研究內容和任務,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同時也承擔了國家和省市的一些重大項目。
根據《天府永興實驗室戰略發展規劃(2022-2030)》,到2030年,實驗室不僅要攻克3~5項碳中和重大基礎原創技術,突破20~30項應用關鍵技術,還要培育3~5家綠色低碳高科技企業。
未來,天府永興實驗室將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推進研究領域的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為成都加速建設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堅強科技支撐。(選送單位:天府新區科技和人才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