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軌道交通順應大數據技術應用,逐步提高了資訊數據平臺工作效率,採用人工智慧演算法提升智慧化水準對鐵路運作各種數據精細劃分及整合,推動軌道交通領域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四川交大鐵發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大資訊科技)專注于鐵路安全運營系統平臺開發,通過持續強化核心技術攻關,搶灘佈局新興業態産品,成為了落實軌道交通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的勇闖者。
轉化實際需求
四川交大鐵發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順勢而生
交大資訊科技是在怎樣的契機下選擇成立的呢?交大資訊科技總經理鮮蕓用六個字進行了總結——轉化實際需求。
面對列車里程和編組的不斷增加,鐵路管理部門開始重視各种先進資訊化技術應用,雖然目前我國軌道交通安全監測檢測及運營維護設備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智慧化及自動化,但是在光照、天氣、複雜車體、特殊工況、緊急情況下還是存在難以滿足現場實際需求的情況,仍需要大量投入作業人員進行高強度的工作。
四川交大資訊科技總經理鮮蕓
對此,交大資訊科技總經理鮮蕓解釋道,“比如道岔損傷只能通過檢修員根據敲打道岔發出的聲音依據經驗才能判斷道岔是否損傷,這也説明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轉化需求,打造更符合現實鐵道情境的技術。”
現場測試環境
由此,面向軌道交通領域開展産學研合作、技術開發、創新成果轉化的科技型企業——四川交大鐵發資訊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在天府新區正式成立。交大資訊科技隸屬於四川西南交大鐵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道岔綜合監測、線路障礙監測、高鐵周界入侵等軟體系統的開發,業務涵蓋多條國家重大重點工程項目。
需求轉化為技術
專注于鐵路安全運營系統平臺開發
實際上由於鐵路線路橫跨地域廣泛,沿線環境複雜,在正常運作和維護方面具有更多的特殊性,因山體滑坡、泥石流、雪崩、洪水等導致的路基塌陷、公跨鐵立交橋落物等異物侵限危及運輸安全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線路監測系統現場技術交流
鮮蕓向小創介紹道,“2020年廣鐵集團330事故發生後,國鐵集團防洪辦要求全國18個路局必須針對危險路段採取技防措施,能夠在各種氣象條件下對線路及周邊範圍進行實時線上監測,自動發現侵入鐵路機車車輛限界內的障礙物,避免鐵路行車事故的發生,減輕值守人員的工作強度,如何針對山區鐵路實際情況通過技術進行安全保障成為了關鍵。”
為確保鐵路行車安全,交大資訊科技啃下了這塊技術“硬骨頭”,成功研發出了線路監測系統。線路監測系統融合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智慧視頻等多種檢測手段,滿足在各種複雜、惡劣環境下穩定工作的條件,提供三維點雲成像,解決夜視和氣候干擾問題實現了全天候自動監測,為鐵路安全保駕護航。“目前我們的線路監測系統已在廣州地鐵、滬昆線、焦柳線上進行了應用。”
推動科技成果縱深轉化
構建校企共建共用的産學研深度合作機制
為推動科技成果實現縱深轉化,交大資訊科技還專注于道岔監測系統中軟體功能的研製工作,且已申請相應的軟體著作權進行保護。交大資訊科技的道岔監測系統整合了大數據、數據挖掘、多傳感數據融合技術,結合鐵路道岔運營安全管理技術、現代傳感技術、高性能數據處理技術,對道岔鋼軌傷損、軌溫及尖軌爬行等進行線上監測及預警。
據小創了解:交大資訊科技研製出的軟體搭載母公司的整體系統,已在京滬高鐵、京廣高鐵、京張高鐵、京雄高鐵、成渝高鐵、滬昆高鐵、廣深港高鐵等鐵路上進行了應用,成功實現了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
此外,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交大資訊科技聯合母公司還總結出了一套校企共建共用的産學研深度合作機制。鮮蕓説道,“我們會邀請與公司業務高度相關的教師、研究員等以論壇、講座的形式,將理論知識運用在企業的實際生産中。與此同時,學者們又將企業生産過程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轉化為教學案例,在課堂中推廣應用,強化課堂教學效果。企業成為學校的實訓基地,協助學校培養更多具有實操經驗的高素質人才,實現了理論與實踐互促互進、教學過程與生産過程的精準銜接。”
鐵發杯
“5月11號,我們會同母公司在西南交大舉辦的首屆‘鐵發杯’機械設計活動落下帷幕。我們把研發中實際遇到的問題演變成競賽的形式,用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設計意識、綜合設計能力等,旨在以企業與學校雙師育人的形式培養能夠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的實踐型專業人才。”鮮蕓表示,“2023年,我們將借助天府新區的人才集聚效應,持續開展研發人員招聘工作,搭建完善的人員培養和晉陞渠道,確保培養出一批致力於中國軌道交通行業健康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中試試驗軌道
未來,交大資訊科技會緊緊抓住新發展格局機遇,持續強化核心技術攻關,搶灘佈局新興業態産品,構建泛在互聯、柔性協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慧交通系統,加強科技自立自強,夯實創新發展基礎,增強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新動能。(選送單位:天府新區科創和人才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