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提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質效,新津區探索推進“CIM+BIM+工改”工程建設項目數字化技術應用,以CIM+“策規建管運”一體化應用體系建設為重要切口,提升“策劃、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統籌協調、深度融合、歸於一體的能力,推動城市轉型和高品質發展,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平臺接入商品房備案資訊,可快速呈現近12月的房屋交易趨勢,反映房産交易總體態勢
創新管理建設理念
一是找準全生命週期管理建設中的難點痛點。聚焦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中辦事部門多、部門協同不足、資訊不透明不對稱、效率低、行政流程多等問題及痛點,梳理工作流程,應用數字化技術進行破題。
二是鎖定範圍,小切口試點推進。劃定天府牧山數字新城核心區6平方公里進行試點示範BIM應用,從小場景的建築單體模型,到中場景的建築組團模型,通過道路橋梁BIM模型聯繫,最終形成大場景的城市片區模型。
三是強化與智慧新津數字底座互聯互通。推動CIM+策規建管運一體化系統與數字底座數據實時流動,通過數字底座賦能實現IOT數據和地理資訊底圖數據接入,通過CIM+規建管運一體化系統實現BIM數據的集聚,實現系統與底座間的雙向賦能。
精準建設核心功能
一是用地需求一圖清。基於CIM的策規建管運一體化系統支撐,將業務流程前置,提前完成跨部門協同。企業在網頁端通過線上申請一鍵提取包括城市設計、建設條件、各類管線接駁點等數據,避免企業去跑部門、找文件,縮短前期投入時間和人力成本。
二是報規報建一模通。全流程採用BIM模型審查,系統研發了方案BIM模型的自動化審查程式,通過AI演算法將成都市紅皮書相關要求進行了規則轉換。企業可線上完成提交方案、申請審查、提取自檢報告等業務,規劃資訊及審查過程透明可追溯。
三是企業訴求一鍵服。將全區330平方公里內所有項目,按照四個産城單元納入建管通系統進行管理。按照“三級預警、兩級促建”機制,及時跟蹤項目進展,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問題,實現全區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企業在建設中遇到各種問題,可以通過系統上報,系統將及時分派給各單位限時處置。四是數據資源一網享。避免重復投資、打破數據孤島,在企業竣工驗收環節,同時驗收物聯感知設施,打通企業服務平臺與城市數智中臺,實現智慧城市政府引導企業共建。
實行政府流程再造
一是“制度+技術”雙輪驅動創新。落實落地雙開發工作機制,通過內部業務流程再造,圍繞策規建管運“五位一體”,在策劃設計、城市規劃、土地出讓等八大環節實施項目全生命週期流程管控,創新結合“BIM+CIM”技術,構建CIM+應用體系。
二是“線上+線下”聯動推進改革。線上串聯全生命項目週期,覆蓋各個業務環節,優化管理辦事流程,推動實現“一碼通辦、一模統管、數據流轉”。線下結合多類型業務需求,充分將數字化技術落地在具體業務場景中,為多種應用場景賦能,打造公園城市創新場景。
三是融入産業引育意識。通過創新樣板、試點示範,借助CIM平臺賦能,集合平臺運營主體、平臺建設主體及産業聚合主體,培育新津數字經濟産業連結支撐、服務合作、協同賦能的新生態鏈。
平臺接入社區居住資訊,可有效呈現小區居住情況,還可快速了解每戶居住情況、分佈情況、戶室內部結構等
平臺接入社區安防、電梯、環境、消防、車輛出入監控等資訊,可及時了解相關問題,開展調度工作
“CIM+BIM+工改”技術應用,推動政府端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的聯動協作,提升了行政機關政務監管和決策水準,降低了企業項目報規報建和建設管理成本,推動城市開發建設實現從傳統物理空間升維到“物理+數字”孿生空間的協同規劃、建設和運營。平臺自運作以來,減少了企業用地需求辦理時限幾十天,報規報建初審報告獲取用時最快壓縮到2小時,協調解決項目促建項目問題100余項,打通了企業服務平臺與城市數智中臺,實現城市數據資産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