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各部門各單位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 凝聚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強大力量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23-11-26 11:07:00 編輯:張嘉鈺 點擊:
連日來,四川省各部門各單位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研究貫徹落實舉措。大家表示,要站位四川現代化建設全局,保障省委部署落實落細,齊心協力,凝聚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強大力量。
農業農村廳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全會精神。會議指出,全省農業農村系統要抓好學習領悟,推動全會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要抓緊出臺《四川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工作推進方案》,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要儘快出臺《深化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為全省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探索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要查漏補缺、衝刺攻堅,全力確保年度目標任務圓滿完成;要認真謀劃明年重點工作任務,抓好小春油菜小麥擴面、生豬等“菜籃子”産品穩産保供,為實現明年一季度“開門紅”打下堅實基礎。
退役軍人事務廳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全會精神。會議強調,要在要素融合中求突破,深挖退役軍人人力資源潛能,發揮好退役軍人“領頭雁”“志願者”“後備軍”“生力軍”作用;要在産業融合中謀創新,助力優質項目落地建設和退役軍人創辦企業做大做強;要在設施融合中夯基礎,持續推進服務中心(站)標準化規範化建設,鞏固拓展“服務超市”功能;要在治理融合中顯擔當,持續開展老兵跟黨走和優秀典型學習宣傳等活動,建強用好“兵支書”、宣講員、志願者“三支隊伍”,彰顯退役軍人擔當,展示退役軍人風采。
應急管理廳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全會精神,並結合應急管理工作實際,研究貫徹落實措施。會議指出,全省應急管理系統要圍繞省委工作思路,明晰應急管理事業發展定位,統籌優化城鄉應急管理體系、提升城鄉防範應對能力、夯實城鄉應急基層基礎,持續增強城鄉安全韌性,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用的應急管理新格局;要聚焦主責主業,全力以赴做好歲末年初各項工作,嚴密防範各類重特大事故發生;針對森林草原防滅火、低溫雨雪冰凍、地震等災害,要細化完善應急預案,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省統計局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全會精神,安排部署貫徹落實工作。會議要求,要圍繞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現代鄉村産業體系建設等重點方面開展優質高效統計服務,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省委決策部署,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貢獻統計力量;要加強統計監測,進一步強化城鄉融合發展專項監測和縣域經濟發展監測,為推動重大戰略部署落實提供準確數據支撐;要強化統計分析,緊盯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運作情況,及時研判趨勢、分析問題、提出建議。要抓好今年收官和明年工作謀劃,統籌好重點統計改革、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基層基礎建設,以高品質統計服務四川現代化建設。
省地質局召開黨委會議傳達學習全會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措施。會議強調,地質系統要為發展縣域特色優勢産業提供資源保障,紮實深入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要服務縣域高效特色農業發展、城鎮發展空間拓展,以土壤普查、土地綜合整治等為切入點,助力縣域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以城市地下空間調查規劃等為切入點,助力縣域新型城鎮化建設;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全力提供“地質管家”式服務,全面做好防災減災救災駐守督導工作;要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切實履行定點幫扶工作責任,積極參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助力提升鄉村建設和治理水準。
省地方誌辦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傳達學習全會精神。會議強調,要統籌聚合全省地方誌系統工作合力,做好“存史、育人、資政”工作,服務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要聚焦城鄉融合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開展資政研究,總結歷史經驗,提供歷史借鑒;要聚焦鄉村全面振興,圍繞城鄉融合發展編纂主題志書,積極推動鎮情館、村史館、民俗生態博物館、鄉村博物館等建設,深入挖掘、研究闡發“川字號”産品歷史文化內涵;推動名村、名鎮、名山、名水、名街志等編纂,注重農耕文化、文明公約、村規民約、新鄉賢文化、家訓家規的挖掘提升,促進基層社會治理。
省供銷社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全會精神。會議指出,全省供銷社系統將從四個方面抓好貫徹落實。在構建現代鄉村産業體系、促進農民增收方面,要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積極推進日用消費品下行和農産品上行。在農業社會化全程服務、助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準“天府糧倉”方面,要加快推進四川省天府糧倉建設發展集團下沉服務,紮實抓好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和供銷為農服務綜合平臺試點縣建設。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要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積極開展農業生産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在建設新時代戰略大後方、忠實履行國家隊職責方面,要健全農資和農産品保供穩價機制,加強供銷社系統應急保供能力建設,有效服務保障市場需求。(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樊邦平 闞瑩瑩 李丹 劉珩 史曉露 王若曄 蔣京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