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市中區:幫扶抵“醫”線,峨邊群眾有“醫”靠!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4-04 16:10:42 編輯:王衛東 點擊:
“右肺中葉及左肺舌段感染性病變,請結合臨床病史。”3月25日,樂山市市中區人民醫院醫生楊永生通過“雲看CT”,對遠在峨邊彝族自治縣的患者做出了診斷意見。
“這是授牌後,我們通過遠端會診,所開出的疑難病症CT檢查報告單。”市中區人民醫院“組團式”幫扶團隊隊長、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張遠方介紹,按照“組團式”幫扶工作規劃,市中區人民醫院與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簽約專科聯盟,並授牌“遠端影像會診平臺”,為峨邊患者長久提供疑難病症診斷技術支撐。
共命運,心連心。2017年起,市中區組建對口幫扶工作隊,為峨邊當地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醫療人才,通過技術指導、人才培育、項目建設等方式精準施策,産生了“1+1>2”的效應。
建科室 組團隊 醫療水準大提升
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位於縣城高處,是峨邊醫療資源最為集中的地方。剛剛做完一台泌尿外科手術的醫生辜亞軍,回到八樓辦公室,趕緊在電腦上記錄下手術過程,等著師父魏凡傑提供指導意見。
2022年以前,辜亞軍從沒想過,作為一名普通外科醫生,自己也會有獨立完成這樣的泌尿外科微創手術的一天。“去年年初,市中區人民醫院的魏凡傑醫生來到峨邊,成了我的師父。”辜亞軍説道,“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此前沒有設立泌尿外科,畢竟設備、人員水準都達不到技術要求。是師父手把手教我們,從觀摩到實戰,這才讓我掌握了膀胱鏡經尿道鈥鐳射碎石術。”
通過“師帶徒”的培養模式,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已能開展膀胱癌、胃囊腫、陰莖癌等相關疾病手術治療。如此一來,該類患者便可以實現“家門口”問診治療。
不僅是泌尿外科,在市中區對口幫扶工作隊的幫扶下,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的兒科、骨科也實現了從無到有。“目前,兒科有3名醫生,骨科有5名醫生和2名‘師帶徒’醫生。”張遠方感慨地説道,“骨科帶頭人是許文明醫生,也是我曾經的同事。他心繫峨邊醫療水準發展,在幫扶工作結束後,他選擇留在這裡,讓人敬佩。”
授人以漁,是提升峨邊醫療水準的治本之策。按照“組團式”幫扶工作三年規劃,市中區人民醫院免費接收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1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進修學習。同時,各幫扶隊員按照“師帶徒”協議內容開展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工作。截至目前,共開展醫療品質與安全、PICC導管維護、泌尿係結石微創治療、現代醫院管理等專題講座培訓48次,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股骨骨折閉合復位彈性髓內釘內固定術、經尿道電漿前列腺電切術、腫瘤患者PICC導管維護等手術及操作示教179次,開展經尿道電漿前列腺電切術、宮腔鏡下子宮肌瘤電漿電切術、鎖骨骨折微創復位及彈性髓內釘內固定術等10余項新技術新項目,教學查房33次,疑難病例討論37次,醫療、護理質控檢查36次,病歷點評175次。
今年,市中區對口幫扶辦安排100萬項目資金,對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內鏡中心和泌尿係結石病防治中心進行整體打造。“現在方案基本成型,項目很快就要啟動建設了。未來,縣人民醫院將有三台胃腸鏡設備,並採用機械化自動清洗,可大大優化內鏡檢查流程,提升內鏡檢查水準。”張遠方介紹道。
做理療 快配藥 群眾就醫不遠行
讓提高醫療服務水準直通基層,市中區對口幫扶工作隊花了不少功夫。
3月25日上午,在毛坪鎮中心衛生院的智慧中醫館內,藥劑師譚睿正往電腦輸入患者資訊,以配備新的中藥。而在她的身後,阿膠、矮地茶、半枝蓮、敗醬草等各色中藥分門別類裝于長形圓筒內,形成一面“中藥墻”。
“熬製中藥不簡單,每種藥的熬製時間、配置比例都有嚴格的講究。”市中區對口幫扶工作隊副領隊、農工黨市中區支部副主委宋建莉講述藥房的“智慧之處”,“現在,廠家將中藥製成顆粒沖劑發到這裡,中藥的配比重量、藥方等由智慧系統生成,配好的中藥裝入小盒中,患者可以直接沖泡飲用,非常方便。”
同一時間,緊鄰藥房的2間理療室亦是忙碌不已,附近居民正在通過針灸、紅外照射對手肘、小腿等多個部位進行理療。“因為毛坪鎮有2名中醫師,所以市中區對口幫扶工作隊決定在此首先建立智慧中藥房。期間,工作隊組織民主黨派人士深入基層調研,發現當地不少群眾因為長期勞作,常常出現肌肉、關節勞損問題,於是充分發揮界別優勢,向上再爭取了20萬元項目資金,增設理療室,配備康復理療設備,讓醫療服務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宋建莉介紹道。
“我這‘網球肘’是早些年患上的,過去鎮上沒有理療服務,只能去縣裏的醫院打封閉針,還打了好幾次。”正在做理療的毛坪鎮村民劉玉芳激動地説,“這一來一回,路程遠就不説了,封閉針的效果也支撐不了多久,病痛反反覆復,實在難受。有了理療室後,真的方便多了。”
據了解,智慧中醫館共投入幫扶資金100萬元,服務輻射毛坪鎮、五渡鎮、楊河鄉和沙坪鎮部分區域,為3萬多名當地群眾提供就近中醫醫療服務,投用以來備受好評。
建項目、輸人才、授技術,市中區對口幫扶工作隊還將暖暖的真情送抵當地一線醫療服務人員的心中。“在彝族地區工作不易,我們發揮農工黨醫療人才多的優勢,組建義診團隊,走村入戶,協助基層醫療工作者為群眾把脈問診,適逢節假,我們總是和大家圍坐一塊兒,講知心話,訴衷情。讓醫護人員健康發展,也是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準的有效路徑,我們結伴而行。”宋建莉語重心長地説。(樂山市市中區委統戰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