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壩遺址博物館開館儀式暨尋巴覓賨—川渝地區巴文化研究論壇在達州舉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4-27 18:08:07 編輯:尹嵐 點擊:
4月27日,羅家壩遺址博物館開館儀式暨尋巴覓賨—川渝地區巴文化研究論壇在達州舉行,一段塵封了3000多年的巴國文明就此揭開神秘面紗,重現世人眼前。
本次活動由四川省文物局指導,中共達州市委、達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宣漢縣委、宣漢縣人民政府、達州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四川省考古學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辦。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毅,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盧鋒,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研究員,四川博物院院長韋荃研究員;達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嚴衛東,達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工商聯主席劉政,宣漢縣委書記馮永剛,達州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王通等領導出席開館儀式,參加開館儀式的還有來自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考古學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其他領導同志,來自西北大學、四川大學、重慶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等高等院校和專業機構,達州市委宣傳部、達州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達州市巴文化研究院,宣漢縣有關同志,以及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四川日報等新聞媒體。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毅出席開館儀式並講話。他指出,以羅家壩遺址博物館開館為起點,深入挖掘巴文化資源和價值,全面提升文物保護收藏、研究闡釋、展示利用、教育傳播的能力和水準,將羅家壩遺址博物館建設成為全國考古遺址博物館的示範。
達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嚴衛東宣佈開館。
四川省博物院院長韋荃、重慶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副院長蔣剛教授分別作了推介。韋荃院長表示,羅家壩遺址博物館的建成開放,是巴蜀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領域的又一重要成果。蔣剛教授指出,川渝地區作為古代巴文化分佈最為集中的區域,今後需聯合大力開展巴文化的挖掘傳承活動,深入實施文旅融合戰略,共同加快建設巴文化傳承創新和旅遊發展高地的同時,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
開館儀式上,宣漢縣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羅家壩遺址博物館分別與三星堆遺址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釣魚城古戰場遺址博物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旨在促進羅家壩遺址的考古發掘、川渝兩地人才培養、大遺址保護展示與建設。 
自1999年至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相關單位先後對羅家壩進行了八次考古發掘,清理東周墓葬250余座,出土各類文物3000余件。遺址年代上溯新石器時代晚期,下延至秦漢時期。
羅家壩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巴文化中心遺址之一,也是探索巴文化起源的重要地點,和成都金沙遺址、古蜀船棺葬遺址,並稱為“繼三星堆之後巴蜀文化的第三顆璀璨明珠”。羅家壩遺址發現多樣化的墓葬形制及豐富的隨葬品,反映出東周時期這一區域內族群的多樣性,揭示了戰國早期以來川東地區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實圖景,是解讀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典型代表。
基於羅家壩遺址考古的重要收穫及其在巴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2017年11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開始建沒羅家壩遺址博物館。作為巴文化地標性建築,羅家壩遺址博物館定位為大中型博物館,旨在打造中國首個巴文化專題博物館,是一處集社會教育、休閒旅遊、科研考古于一體的大中型公共建築。
羅家壩遺址博物館建築面積近1.2萬平方米,基本陳列以“西南有巴國”為主題,分“揭秘羅家壩”“尋蹤覓巴國”“考古巴王城”三個單元,“揭秘羅家壩”單元重點展出遺址出土的青銅器、玉器、陶器、石器等各類精美文物500余件,包括水陸攻戰紋銅豆,狩獵紋銅壺,銅印章和銅腰帶等珍貴文物。“尋蹤覓巴國”則重點還原巴的源流、演變、發展和傳承情況。“考古巴王城”單元則對考古學家發掘、保護與展示羅家壩遺址,以及公眾體驗考古工作者的日常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本次活動的順利舉辦,搭建起了博物館與公眾溝通、互動的平臺,以高品質文化供給增進了公眾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促進了全省博物館事業高品質發展,並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同時,這也是達州市推進全國巴文化高地建設的重要舉措,為喚起全社會的文物保護意識,提高文化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聶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