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嗬喲嗬也,六月裏太陽呃,大得很呃……”每當一些大型活動開展時,一聲聲洪亮的唱詞就準會從萬源市井溪鎮貓坪村和美驛站裏傳來,擊鼓聲、敲鑼聲伴歌聲而出,歌詞詼諧幽默地表達著勞動者在田間勞作與生活的熱情,引來不少村民圍觀。
貓坪村和美驛站村史館 馬發海攝
這音調高昂的唱腔,來自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薅草鑼鼓”的代表性傳承人吳榮昌。和美驛站設置在非遺文化室內,吳榮昌正和徒弟們一起練習“薅草鑼鼓”。
不止貓坪村,自2022年以來,萬源市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進程中,以“組織起來、文明起來、共用起來”為遵循,在各鄉鎮(街道)中心村等重點區域因地制宜建成集“紅色陣地、精神祠堂、服務中心、共用空間”各種功能于一體的首批31個和美驛站,以點帶面向全市鋪開,以此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更便民 真情服務人心暖
“有了這個好地方,每天賣涼皮涼麵更有賺頭了。”白沙鎮原脫貧戶鄧政猛沿街叫賣了23年涼皮涼麵。他説,從以前遊攤散販到現在和美驛站美食街,有了固定攤位,還辦下了食品經營許可證,“生意太好,不賣都不得行。”
既要富民也要便民,美食街、共用物資、休閒長廊等功能區讓白沙鎮工農社區和美驛站小廣場十分熱鬧。同時,小廣場內還提供有免費直飲水和免費充電樁,旁側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廳乾淨整潔,設置有共用急救箱、共用雨傘以及打氣筒等便民物資。
白沙鎮黨委書記鮮偉介紹,集聚了人氣的和美驛站目前也是社情民意的集散地,社區工作人員下班後也會在和美驛站進行秩序維護等工作,老百姓有什麼訴求都可以現場反映給工作人員。
玉帶鄉下啟山村村民王成福做完上午的農活,就同家人來到和美驛站吃午飯,20多個村民圍坐在一起講收成、談期盼、話幸福。“以前,下地幹活幾頭跑,又要忙地裏,還要煮飯。如今在和美驛站共用廚房,只需花10塊錢,一頓午飯就解決了,省時又省事。”村民們對和美驛站無比喜愛和讚美。
下啟山村和美驛站入駐了便民服務站、衛生健康室、共用應急處、健身小廣場、小孩託管室等。為更好服務群眾,實施鄉村社幹部、駐村隊員輪班值守,同時減少辦公室,將更多的房間騰出來優化功能佈局,做到群眾有怨有人解、閱讀學習有去處、小病小痛就診便、諮詢辦事有人管、服務群眾更便捷。
萬源市突出共建共用共治理念,以和美驛站為載體,共用便民生産生活工具、應急救援物品、休閒物品等,通過搭建公共平臺和採取市場化運作提供各項服務,建成共用微空間287處、黨群網格服務點266個,開展志願服務8.9萬人次,幫助代辦事項1.2萬件、解決訴求7800個,30分鐘應急救援圈、15分鐘黨群服務圈、5分鐘共建共用圈初步形成。
更富民 鄉村振興路子寬
井溪鎮貓坪村和美驛站內,集體經濟展銷室是村民們産業發展的“生意角”,文化墻上展示有井溪鎮一村一項目産業分佈圖,展架上陳列著特色本地産品,一個直播補光燈放置在房間中央,村民和企業可以在這裡直播推銷産品,探索致富的流量密碼。
“井溪鎮産業除了貓坪村的茶葉,還有新場村的黑雞養殖、龍王壩村的高山羊肚菌種植等,每村各有特色。”井溪鎮黨委書記夏琳堯介紹。
達州市經合外事局幹部許馨月,2021年7月下派到貓坪村擔任第一書記。許馨月的公公劉保君,曾擔任鄧徐壩村第一書記近7年。受父輩的影響,許馨月剛休完産假,就帶著不滿1歲的兒子到貓坪村工作。一家三代,都與山村結緣,許馨月的故事,被傳為一段佳話。
如今駐村工作快到兩年的許馨月目前已經是貓坪村的“網紅”,她開設抖音賬號講述自己的駐村幫扶工作,目前單個視頻最高點擊量為6.1萬次。開設抖音號1年多,目前她已聯繫幫助銷售茶葉千余斤。
太平鎮快活坪村物産豐富,木耳、幹筍子、黑雞蛋等土特産品類多,特色鮮明,適宜對外出售,但周邊群眾都是散亂沿街叫賣,缺乏規範的銷售渠道和平臺。為解決這一難題,該村充分利用和美驛站,打造“和美超市”,用以展示本地農特産品並幫老百姓代銷,同步對外銷售飲料、糧油食品等,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今年以來,已累計幫助30戶老百姓銷售農特産品5萬元。
通過“産業共謀+創客培訓+推介銷售”做優振興平臺,萬源市明確已將和美驛站變成群眾産業發展的“展銷平臺”和“融智平臺”。
更悅民 精神富有幸福滿
“我要一盒牙膏、一支牙刷,你看我們家的積分夠換嗎?”在草壩鎮黑池坪村和美驛站“積分超市”裏,村民蒲愛國望向貨架上整齊擺放著的洗衣粉、紙巾、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打算用自己去年第四季度攢下的積分兌換一些生活用品。
草壩鎮積極在黑池坪村和美驛站試點推行村民積分制管理。“村民的積分來源主要通過參加鎮、村、組組織的公益活動、義務勞動、志願者服務活動,以及支援配合村組工作、融洽鄰里關係、保持院落環境衛生等方面獲得。每家每戶都建立了積分動態管理臺賬,村民可以憑所獲得的積分到村上的超市兌換需要的生活物品。”草壩鎮黨委書記李泓葦介紹説。
“自從我們村和美驛站設置積分制以來,大家參與活動越來越積極,鄰里關係更加和睦,房前屋後更加乾淨整治,村裏亂辦酒席的現象也沒有,爭做好事的人更是一天比一天多。”村民李林述高興地説。
白沙鎮工農社區一共有扇子舞、錢棍舞、腰鼓等8支舞蹈隊,大家的精神生活十分豐富。該社區和美驛站現已成為群眾鬥舞的大舞臺,每天各支舞蹈隊輪番上場,整個廣場歌聲如潮,人氣十分旺盛。
“我是貓坪人”的笑臉墻,是貓坪村“和美驛站”的一道風景線。笑臉墻中間的胡明興老人今年82歲了,當時她老伴張傳政得知她的笑臉照片“榮”登笑臉墻後,立即從山下往和美驛站走了40多分鍾山路前來駐足“欣賞”,並列印了一張,樂呵呵地給老伴兒帶了回去。
在和美驛站建設中,萬源市通過光榮榜、村史村志、鄉賢名人事跡錄、家譜、家訓、家風、老故事、老照片、老物件、老手藝等載體,挖掘宣傳本土特色鄉土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建成村史館21個、鄉賢館7個、文化長廊62處、非遺傳承區4處、紅色文化遺産68處等陣地,築起新時代留得住鄉愁、勾得起回憶的鄉村精神家園。
作為服務黨員群眾的主要陣地,萬源和美驛站既重“顏值”,又重“內涵”,著力將群眾的幸福期盼“照進現實”,真正把黨和政府高效便捷、精細精準的服務送到黨員群眾身邊,使群眾切實感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新氣象、新福祉,藉以交上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高分“答卷”。(馬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