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是中國古代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區別於致力科舉的“俗學”,更推崇立德為先、全面發展、經世致用,十分貼近現代教育的要求。
如何傳承書院教育的精神內涵,創造不一樣的學校文化?成都市龍泉驛區西川匯錦都學校(以下簡稱龍泉西川匯)通過環境改造、活動化育、學科建設、教師培養等維度出發,為學生打造了一所新型“書院式學校”。
環境潤心,讓教學生活化
走進龍泉驛區忠愛路99號,映入眼簾的是富含川西民居和山麓書院風格的建築,從學校正門古樸典雅的正學廳,到爾雅樓、臻雅樓、瑜璟樓等引經據典命名的樓宇,再到墨池、曦園、臨星閣、躬耕園等小景,校園內充滿了書香氣息。
食堂上方的臨星閣和躬耕園更有獨特意義。躬耕園按照班級劃分區域,用來開展勞動實踐,而另一側的臨星閣此時正在安裝天文望遠鏡。隨著夏季來臨,臨星閣露天草坪上的露營帳篷即將啟用,屆時學生將可以在此體會“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我們學校以‘潤澤生命,多元生長’為核心辦學理念,希望能夠通過環境潤澤于無聲處育人,讓學生在充滿書香氣息的校園內陶冶品德,涵養情懷。”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還正在籌建實體書院“見山書院”,讓學生在學校能得到浸潤式的書院文化體驗和文化滋養。
書院式的教育不僅體現在環境,還體現在學校的教育理念上。學校學習古代書院“蓋欲成就人才,以傳斯道而濟斯民也”的教育宗旨,以“植根中華,匯瀾全球”為辦學願景,以“習是為善,與世共生”為培養目標,以“修身正學,道濟天下”為校訓。
與人們印象裏“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古代人才培養模式不同,龍泉西川匯提出了“生命教育”的理念,定期舉辦毅行研學、勞動教育等各類活動,引導學生走進自然,接受勞動,感受生命的精彩。
在書院裏,師長是學子的良師益友,讓學生“慕而從,從而服,服而思”;而在龍泉西川匯,學校構建了教師“生長課程”體系,從高尚的品格、先進的理念、深厚的學識、精湛的技能、鮮明的風格五個維度,培養教學型名師、指導型名師、學術型名師、管理型名師等多元化、多維度的教師隊伍。
多元培養,讓教育藝術化
“細細看看,好好想一想,這根線要接在哪,風車才會轉起來?接其他地方呢?”在學校的科創教室裏,任課老師正在通過電學益智教具指導小學生熟悉電路。隨著一根根電線正確串聯,小小的城堡亮起了綵燈,轉起了風車,孩子們眼裏滿是自豪。
在寬敞的科創教室裏,從適合低年齡段學生的益智積木,到稍微有點難度的電學、動力、機械簡易玩具,再到激烈刺激的遙控機器人競賽,應有盡有。在奇思妙想科創館,還有雅各布天梯、滾出直線、動畫等各種趣味科普設備。
學校將主教學樓整個一樓騰出來作為多功能教學區,除了科創教室和科創館,還打造了藝術長廊、音樂教室、聲樂教室、舞蹈室等各類多功能教室,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愛好發展。
而與之相配套的是,學校從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出發,充分發揮師資優勢,打造了少兒繪本閱讀、趣味拼搭、機器人編程、我是小主播、擊劍、合唱、打擊樂、短式網球、少兒國畫、手工DIY、圍棋、小小演説家、夢想主持人等十余種特色校本選修課程,通過校本社團課、活動課、勞動課,陶冶學生道德情操,涵養藝術情趣,提高科學素養,鍛鍊強健體魄,充實課餘生活,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學校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從學生興趣、特長出發,給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實現 ‘個人定制’式學習,潤澤每一個生命,助力學生多元生長、差異化發展,全方位引領學生從知識世界走向豐富多彩的生命和生活世界,讓每一個生命都充滿活力。”小學部校長徐攀表示。(呂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