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母親河生態屏障 讓300公里嘉陵江四川南充段由“傷疤”變“氧吧”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8-26 06:52:30 編輯:楊仁昌 點擊:

一江碧水穿城過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于藍。”全長1132公里的嘉陵江,是母親河長江上游支流中最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它猶如一條巨龍,穿行于陜、甘、川、渝山嶺沃地注入長江,將它最柔美的近300公里的身段留在了四川南充市。守護好一江清水,是南充市必須扛起的上游責任。
為此,近年來,南充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朝著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時代方向,以嘉陵江流域綜合保護開發總體規劃為統攬,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為抓手,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紮實抓好嘉陵江流域水域岸線修復和管控。通過近6年多時間的大力整改、修復和管控,嘉陵江南充段流域生態保護水準發生了質的巨大飛躍,岸線管理真正實現了由亂到治、由“傷疤”變“氧吧”的綠色生態屏障,南充市成功獲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統計局等單位聯合發佈的“十大舒居之城”,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聞者嚮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的“大美南充”畫卷正加速呈現。
面對問題和挑戰,整治“四亂”成共識
2017年前,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嘉陵江流域砂石開採無序增長,砂石堆碼和加工侵佔岸線,衝灘拆解廢舊船舶破壞岸線生態環境,各類違法違規碼頭現象突出。這些突出問題先後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水利部反饋,也成為河湖“四亂”問題的絕對“主角”,給南充市敲響了警鐘,整改岸線生態問題、保護岸線生態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面對問題與困境,南充市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定樹牢高品質發展理念,把水域岸線保護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緊緊把握河湖長制工作任務中水域岸線管理保護的新常態新要求,通過河道管理範圍劃定、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河道採砂行業整治、常態化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以及河道妨礙行洪突出問題整治等一系列工作,重塑了全面系統的監管體系,厘清了河湖水域管護邊界,明確了岸線功能分區,徹底整治了破壞水域岸線的頑疾,恢復了河湖岸線生態價值,成為760萬南充人民期盼的“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最生動、最直接、最可感的注解。
劃定管理開發界線,夯實管控基礎
明確“紅線”。按照中央、省安排部署,2020年底南充市完成了轄區內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99條河流河道管理範圍劃定工作,劃定總長度2546公里,在開發利用度較高的河段埋設實體界樁800余個、設立電子界樁5000個,並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和新聞媒體向全社會進行公示公告。為強化岸線分區管理,先後完成嘉陵江、東河、西河、流江河和思鳳溪等5條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岸線開發和利用規劃,劃定91個保護區、138個保留區、76個控制利用區和21個開發利用區。通過這兩項工作,實現了“一條紅線”管控河道空間、“一部規劃”規範開發行為。
遵守“紅線”。為了充分利用好管理開發管控線,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將河道管理範圍線和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成果轉換為kmz和kml格式文件導入手機衛星地圖,實現疑似涉河活動現場判定,提高工作質效。主動與鄉鎮和住建、交通、自規、生態、文旅、農業、林業等部門共用劃界成果,成為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報增開發、岸線生態修復、涉河活動以及建設項目審查等工作的基準線和硬指標,在部門和企業中形成了“知道紅線、理解紅線、遵守紅線”的工作格局。近年來,各級政府和部門依據河道管理範圍線和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提前徵詢、主動報審各類涉河活動和建設項目,各類未批先建、亂建亂佔的違法行為顯著減少。
保護“紅線”。為確保河道管理範圍線和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得到強有力的執行,南充市人大於2021年制定了《南充市城市景觀風貌保護條例》,用法規的形式明確岸線開發利用應遵守河道管理範圍線和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保持健康自然河岸。正在審議的《南充市〈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各級政府和部門關於加強河湖岸線保護、嚴格控制岸線開發建設、促進岸線合理高效利用的責任。
整治水域岸線頑疾,恢復生態本色
徹底整治採砂亂象。南充市以推進砂石國有化改革為突破口,以區(市)縣為單位對國有砂石資源實行統一經營管理,河道採砂主體由112個減少至6個,取締各類涉砂船舶491艘,採砂船削減率73%、吸砂船削減率100%,按照“違規侵佔岸線的一律搬離”要求,拆除非法砂石堆碼場547處,拆除砂石加工設施403台,全市砂石堆碼場及加工廠全部退出嘉陵江河道管理範圍。

嘉陵江儀隴縣段岸線修復影像對比圖
堅決取締非法碼頭。結合掃黑除惡專項行動,通過“依法取締一批、規範提升一批、專項整治一批”,共清理非法砂石碼頭佔用河道岸線52.7公里,取締非法碼頭48座,規範提升並完善手續12座,嘉陵江南充段河道管理紅線範圍內非法設置碼頭問題得到強力整改。按照《南充港總體規劃修編》,重新規劃嘉陵江幹線砂石碼頭岸線17處,較2017年底的125處減少了86.4%,砂石碼頭岸線總長12.85公里,較2017年底的28.351公里減少了54.7%,河道砂石碼頭裝卸作業更加規範有序。
批次清理“四亂”問題。2019年-2022年,南充市以河道管理範圍線為依據,分批次整治中央、省反饋河湖“四亂”問題160個、整治自查“四亂”問題60余個,排查整改礙洪突出問題2處,整改完成率100%,拆除各類違建141.4萬平方米,各類侵佔破壞水域岸線的亂象得到根本遏制。

嘉陵江嘉陵區段生態濕地公園影像對比圖
加快實施生態修復。通過岸線修復、廢棄露天礦山修復和濕地保護修復,共恢復嘉陵江岸線56公里,復綠面積達3000余畝。按照“還岸於民”的核心宗旨,南充市建成嘉陵江綠色生態走廊24.9萬畝,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限結合,先後建成13座沿江生態濕地公園,過去的荒岸棄灘華麗蛻變為了濕地公園,鳥語花香、一步一景,成為市民休閒地、城市會客廳。
構建全面監管體系,規範岸線秩序
建立多維式管護網路。依託河湖長制機制,建立“河長+河道警長+河道檢察長+媒體河長+民間河長”的監管責任網,通過巡河檢查、公安巡防、檢察協作、媒體監督和群眾共管,形成多角度、多方位、多層面的河湖水域岸線管護格局。特別是充分發揮2611名鄉、村級河長“末梢神經”作用,第一時間發現、報告違規侵佔和破壞水域岸線行為,保證了問題處置的時效性。堅持目標和責任導向,始終將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工作納入各年度總河長令和河湖長制考核細則,通過目標管理和考核指揮棒的方式進一步強化監管責任落實。
建立橫向式協作體系。會同相關部門和毗鄰市(州),先後制定《河道採砂管理合作機制》《關於檢察機關與河長制辦公室在公益訴訟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試行)》《跨市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合作協議》《嘉陵江生態環境資源公益保護行動綱要》,定期組織開展協調會議和聯合行動,有效消除了部門之間責任盲區和區域之間管理盲區,切實增強了河湖水域岸線監管合力。
建立隨機式檢查機制。建立中央、省、市審批的涉河建設項目清單,定期組織行業專家開展事中事後“雙隨機”檢查,對縣級審批項目定期進行隨機抽檢和方案復審,嚴防水域岸線少批多佔、批而不建和批建不符現象。結合遙感衛星圖斑復核工作,將1059個碼頭工程、跨江設施等7類涉河建設項目全部進行入庫登記和衛星底圖標記,同時將涉河建設項目資訊入庫作為涉河建設項目審批意見的重要內容,進一步確保了庫內項目動態更新。


河湖水域岸線視頻監控平臺
建立立體式監管體系。水務、公安、交通、生態、自規等部門共同組建多部門動態參與的執法隊伍,常態化開展涉水巡查執法,近年來共查處各類違法行為219起,處罰金額644.58萬元,剷除涉砂黑惡勢力團夥3個,始終保持對涉水非法行為的高壓嚴打態勢。堅持“人防+技防”,通過組織媒體河長巡河暗訪,購買第三方巡河服務和無人機巡查服務,對破壞岸線問題做到了早發現、早處理。設置沿江高清視頻監控點位384個,實現對嘉陵江等重要河流的問題高發易發河段和整改易反彈區域24小時監控全覆蓋。近年來,通過技防手段,制止破壞岸線和非法採砂行為84次、配合執法取證12次,各類違法行為查處、打擊的時效性顯著提高。特別是對以往監管較為困難的“螞蟻搬家”式砂石盜採打擊效果明顯增強。(許爾斌 蒲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