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儀隴:智慧建造 精準推動嘉陵江三橋項目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6-28 09:16:44 編輯:楊仁昌 點擊:
四川儀隴:智慧建造 精準推動嘉陵江三橋項目
建設中的儀隴嘉陵江三橋項目
儀隴嘉陵江三橋,主線長1.25公里,按城市主幹路雙向六車道設計,設計時速40公里。建成後,將有效銜接東西片區,促進縣城經濟、文化等融合發展。並成為城區西部度門組團最快捷、安全、高效的聯繫通道,對儀隴旅遊綜合開發、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儀隴嘉陵江三橋建設項目是四川省2023年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儀隴縣“雙十”工程之一。自項目啟動建設以來,施工方上足機械、人力,做好進度、品質、安全三項管理,保進度、提品質,力爭2024年底建成投用。
挂圖作戰 全力保障施工進度
6月20日,在儀隴嘉陵江三橋項目施工現場,一排集裝箱板房格外醒目。辦公室內,挂著工作推進表,每一項施工任務細化到月、每一個施工進度記錄到天、每一次報驗報檢記錄在冊。
項目負責人石濤介紹,這些板房是項目業主方、施工方和監理方的現場辦公用房。為確保施工進度,各參建單位的管理人員全部一線辦公。
“公司組織技術過硬的管理團隊來保障項目的順利推進。施工方案、施工計劃、施工節點安排等均通過嚴格的研究論證。機械、設備、人力、物資提前安排到位,全力保障好項目施工的每個環節。”石濤説。
“主橋是跨徑拱形斜塔斜拉橋,採用現澆混凝土箱梁和拼裝鋼箱梁相結合。目前正在進行主墩承臺、輔助墩的澆築施工,兩岸的路基填築施工也在同時進行。”石濤説,汛期來臨,水中基礎作業的時間緊、任務重,施工單位加大人力、機械的投入,採取兩班倒的方式,全天24小時施工,力爭本月完成水中基礎施工。下一步,將開展下塔柱施工、邊跨混凝土澆灌和主跨鋼梁製作。
自開工以來,為保證施工進度,施工方堅持東西兩岸同步施工,由智慧鋼筋廠、智慧拌合站等組成的産業園區與項目毗鄰,節約施工時間。
石濤説:“産業園區距項目現場直線距離不到1000米,混凝土、鋼筋等材料從完成裝車到卸車使用,前後時間不超過10分鐘。工人的生活區域和産業園區相鄰,上下班路程也近,能為他們創造更多的休息時間,保證施工效能和施工安全。”
“項目建設核心是工人。項目的進度、品質、安全管理,均是圍繞工人開展。公司從工友的住宿、食堂、娛樂等方面入手,打造溫暖的‘家園’,建設了工友食堂、影院、超市等生活設施,並引入第三方物業公司實行專業化管理,為工友提供服務,做好後勤保障工作。”石濤説,施工方還會定期舉辦愛心義剪、健康義診、工友維權等活動,為工友辦實事、解難事,維護好工友的合法權益,讓工人有一個舒適的生活、工作環境,為項目建設貢獻最強力量。
精細管理 嚴把品質安全關
施工進度得到了有效保證,品質和安全一樣不能落下。施工方將品質和安全作為工程的硬性指標,高標準、嚴要求、實舉措,落實到施工的每個環節,在加快項目實施的同時,平穩安全地建設出高品質工程。
6月20日,在儀隴嘉陵江三橋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綁扎鋼筋、澆築混凝土,每一項施工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項目建設全過程,圍繞目標抓嚴管理,細化要求,逐項落實,全力打造高品質項目。”石濤介紹,為做好品質管理,施工方設置了品質負責人及施工品質控制、工程技術、實驗檢驗等六個職能科室,實現“項目自控”為主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品質管理。引入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利用BIM+ GIS技術,進行施工圖紙的核查、關鍵部位的碰撞檢查、施工方案的模擬和優化、鋼塔數字化虛擬拼裝,提升施工全過程品質管理效能。嚴格執行品質管理制度,開展日常品質巡檢、周品質專項檢查、月度綜合檢查及例會制度,嚴控施工品質。
為更好地為施工進度保駕護航,施工方將“智慧建造”貫穿了項目建設全過程。“數字化、智慧化的建造工藝就是人們通常所説的‘智慧建造’,它能有效提升項目管理效率和生産效益,比純人工更加精準、高效,在保證施工進度的同時,項目的品質也能達到更高標準。”石濤説。智慧拌合站通過智慧物資收發系統、集控式AI生産系統、無人裝載機等智慧技術整合,實現拌合站生産資訊化、智慧化,降低誤差率,提升拌合精準度。智慧鋼筋場通過自動焊接機器人、聯動裝置的銜接、智慧化鋼筋加工設備的應用,在降低人員配置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實現設備集中控制、原材料精細化管理。
在項目施工現場,安全生産宣傳標語和安全提醒張貼在醒目位置。“我們確立了科技強安、科技興安的思路,引入安全管理平臺、視頻監控與智慧AI系統、智慧安全帽定位系統等高科技系統,保障施工安全。”石濤説。
為做好安全管理,施工方梳理安全風險,形成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和風險四色分佈圖,制定、細化有針對性的專項施工方案。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形成安全風險辨識清單、安全檢查記錄表,下發隱患整改通知書,整治安全隱患。
“健全安全網路機制,落實安全責任制度,實行‘一崗雙責’制。”石濤説,除此之外,還引入了多媒體安全培訓工具箱、VR安全體驗館等安全教育手段,強化安全意識,全覆蓋組織開展安全相關培訓。(汪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