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部縣:文旅融合留住“鄉愁”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6-16 07:44:53 編輯:楊仁昌 點擊:
南部縣石河鎮石河場
石河古街曲折延伸。梁洪源 攝
今年4月,四川省政府發佈《關於公佈首批四川傳統村落名錄的通知》,南部縣石河鎮石河場社區上榜,在這之前,石河場社區還先後上榜“四川最美古村鎮”“國家級傳統村落”名單。
“上文下武中城隍,咸豐古橋連望鄉,雙溪流水繞場後,綠柳成蔭百花香。”這首詩描寫的是石河場的景致。石河鎮依託老街,實施文旅融合發展,讓老街煥發新活力。
風貌猶存 延續千年記憶
初夏,走在南部縣石河鎮石河場社區,一條明清建築風格的老街映入眼簾,街道古樸滄桑。當下為旅遊淡季,古街遊客不多。
因有兩條溪流繞場交匯在一起,溪水清澈,河床是石頭,所以得名石河場,當地人習慣叫它石河古街。
資料記載,石河古街始建於宋代真宗年間,分下街、中街、上街,宋以後至清代咸豐年間逐漸形成場鎮。千餘年來,經多次拆修,老街建築大多保留明清風貌,具有典型的川北民居特徵。
上達盤龍,下到度門、新政,北鄰嘉陵江,石河場水陸交通便利,曾經商貿活躍。斗轉星移,歷經滄桑,繁華之地變成如今的一個村落,儘管如此,這裡仍然保留了一條長約600米的古街。
古街坐東向西,空中俯瞰,如同一條騰飛的龍。龍口在上半場,建有文昌廟,龍尾部分是張爺廟,廟後有咸豐古橋。龍頭與龍尾建有城門。
走在古街,可以看到,這裡的民居建築一般為兩層,下店上宅,青瓦屋頂,門窗梁檐雕刻花鳥蟲草龍鳳圖案。城隍土地廟、張爺廟等建築保存完好。以張爺廟為例,始建於清乾隆六十年,穿鬥結構,窗、欞、桷、瓦、柱、磚等細節做工考究,設計精美。
“平時,古街遊客較少,一到週末或者是節假日,遊客們呼朋引伴、扶老攜幼而來,靜享慢生活。”石河鎮黨委副書記蔣芳認為,保護好傳統街區、古建築,就是保存了古街的歷史和文脈。因此,無論是石河鎮黨委、鎮政府,還是當地百姓,對待石河古街古建築,一直保持珍愛之心、尊崇之心,使得古街原汁原味保存下來。
傳承保護 古街注入活力
今年4月,四川省政府發佈《關於公佈首批四川傳統村落名錄的通知》,石河場社區上榜。早在2013年,石河場村(現石河場社區)就成功上榜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21年,四川省住建廳發佈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鎮”名單,石河場村(現石河場社區)上榜。
石河場被確定為傳統村落、最美古村鎮,南部縣住建局,石河鎮黨委、鎮政府及時編制了保護髮展規劃,制定了保護措施,劃定了保護範圍和控制區。
傳統村落是歷史的印記,是美麗的“鄉愁”。為了保護好古街,去年,石河鎮黨委、鎮政府啟動實施石河古街消防安全隱患整治以及雨污分流改造,新建了消防水池,對整條街實施電網改造,電線全部下地。
“對石河古街實施了雨污分流改造。”石河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改造,整個場鎮雨水和污水“各行其道”,街面不再有污水。
隨著古街人居環境得到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品味古街文化、領略古建韻味。當地一些村民開起了飯館、商店,為古街注入了新活力。
文旅融合 推出觀光線路
實現文旅融合,讓石河古街煥發新的活力,成為石河鎮黨委、鎮政府考慮最多的問題。
如今,在石河古街建立農耕博物館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按照規劃,這個農耕博物館將集中展示農耕用具,如石碾、石磨、犁、耙、風車、簸箕、鐮刀、鋤頭、水桶、拌桶等。
石河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傳統農業生産方式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不少人已經不懂農事,不知農具模樣,“建立農耕博物館就是讓農耕物件講述傳統農耕文化,將遊客帶入‘鄉愁’。”
逢年過節,表演團隊會在石河古街舞龍,表演車車燈、金錢棍、彩扇秧歌等傳統節目,讓遊客在這裡不僅“一眼看千年”,更能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
此外,當地人士利用石河古街距離嘉陵江僅3公里的地理優勢,以及附近擁有800畝桃李産業園、500畝花卉基地、1000畝蔬菜基地,打造古街——現代農業旅遊觀光線路,推廣石河鍋盔、油乾等特色小吃,讓古老與現代融合,古街重新煥發青春。(李奎 唐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