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儀隴:以工代賑惠民生促振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6-13 08:48:55 編輯:楊仁昌 點擊:

馬鞍鎮金山村已經完工的以工代賑項目
“工資按時足額發給我們,知足了。”儀隴縣馬鞍鎮金山村5組村民鄧永成的話語間充滿感激,這緣於以工代賑項目給他提供了就業崗位,帶來了穩定收入。
在儀隴,一大批村民們正享受著或已經享受過以工代賑項目帶來的紅利。2022年以來,儀隴縣實施以工代賑項目8個,爭取到位中央、省以工代賑項目資金3133萬元,將累計吸納務工群眾689人、發放勞務報酬762.41萬元。
創造就業崗位 促進群眾增收
同鄧永成一樣,儀隴縣張公鎮繁榮村脫貧戶吳子平也受益於以工代賑項目。“上個月領到1750元,家裏的開支完全夠了。”吳子平介紹,此前他一直在外從事磚工、瓦工工作,去年母親意外摔傷致手臂骨折,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顧,家中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他不得不返家。以工代賑項目落地該村後,他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幹到項目竣工,大概能掙2萬元。”吳子平説,既能照顧好家人又有了穩定收入,心裏踏實多了。
據介紹,張公鎮繁榮村以工代賑項目總投資395萬元,計劃修建2.8公里通組公路、6.8公里生産便道、4口山平塘,將發放勞務報酬約120萬元。
實施以工代賑項目,讓群眾在照顧家庭的同時也能鼓起“錢袋子”。“目前,全村有118人簽訂了務工協議,其中脫貧戶36人。”張公鎮副鎮長蹇紅説。
如何確保項目讓更多群眾受益?儀隴縣聚焦民意,因地制宜謀劃項目,量體裁衣設定崗位。“在項目實施前,全面摸排了該村群眾務工需求、技能掌握情況,建立群眾務工需求資訊臺賬,確保充分發揮‘賑’的效益。”蹇紅介紹,張公鎮堅持“群眾是根本、項目是載體”原則,廣泛發動群眾參與項目建設,科學編制方案,根據年齡、技術等情況統籌設置務工班組長、技工、普工等不同工種,並針對弱勞動力、半勞動力等就業困難群眾量身定制崗位。
以工代賑,“賑”是目的,“工”為手段。“對於已脫貧人群、困難人群而言,保證就業就能確保其穩定增收。”儀隴縣發改局黨組成員鄧丹認為,以工代賑就是要發揮出“賑”的作用,通過提供就業崗位,發放勞務報酬,讓參加以工代賑的農民工群體和脫貧人口穩定增收。
提升勞動技能 增強就業本領
“能做砌磚工,也能做鋼筋工,在項目不同階段,可以勝任不同的工作。”6月6日,在漢巴南鐵路馬鞍站配套設施建設項目現場,53歲的陳忠平坦言,以工代賑項目讓他學到了新技術、夯實了舊本領。
陳忠平家住柳埡鎮,緊鄰漢巴南鐵路馬鞍站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去年12月,儀隴縣人社局通過該縣人力資源市場、縣就業局微信公眾號發佈“以工代賑”就業崗位第一次招工公告,提供40個崗位。陳忠平第一時間報名,並於今年1月初簽訂用工合同。
“上崗前,我們接受了理論知識培訓,上崗後又有老師現場指導。”陳忠平表示,通過理論和技能培訓,從小工成長為技術工,掌握了多門技術,幹起活來得心應手。
漢巴南鐵路馬鞍站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屬於省重點項目,今年被儀隴縣納入以工代賑重點工程項目清單,擬吸納當地群眾70人就近務工、預計發放勞動報酬300萬元、組織技能培訓150人次。
“優先吸納當地農村勞動力、防返貧監測對象、脫貧人口、易地扶貧搬遷戶、軍烈屬和其他農村低收入群體等。”儀隴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説,該局制定了《技能培訓方案》,以“校企合作”的方式,由儀隴縣高級技工學校對工人進行安全生産知識培訓和鋼筋工、砌築工等理論培訓。在群眾後續務工中,也會派出專業老師以以崗代訓的方式進行實操培訓,進一步提升務工群眾的安全規範意識和技能水準。
“通過技能培訓,進一步擴大‘賑’的實效。”鄧丹説,在為當地群眾提供工作崗位、增加收入的同時,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拓寬就業增收渠道。
“目前有61名當地群眾通過以工代賑在項目上務工。”漢巴南鐵路馬鞍站配套設施建設項目相關負責人説,整個項目目前有200多人在崗,以工代賑用工人數佔總人數近三分之一,他們成為推進項目建設的重要力量。
發揮綜合效益 助力鄉村振興
初夏時節,車輛行駛在儀隴縣銅鼓鄉的村道公路上,透過車窗,滿眼翠綠。田間地頭排列著整齊的桑樹,修長的枝幹、綠油油的葉片,長勢喜人。
2021年,儀隴縣銅鼓鄉蠶桑産業發展基礎設施以工代賑示範項目在該鄉盛家溝村、舊縣壩農村社區實施,整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370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資金750萬元、縣級配套資金50萬元、企業投資570萬元。新建通村、通組道路及産業便道7.5公里、擴建道路5.6公里、整治山平塘5口、整理土地600畝、建設桑園600畝和10處大蠶棚,以及漁業基地。
“項目帶動了當地249人務工增收,其中脫貧戶23人。發放勞務報酬184.24萬元、佔以工代賑中央資金的24.56%。”銅鼓鄉副鄉長張嬌説,與此同時,通過以工代賑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了當地基礎設施,提升、壯大了糧油産業。項目全面建成後,蠶桑産業、農業産業以及漁業等領域新增近80個就業崗位,帶動當地群眾實現持續增收。
通過參加以工代賑項目,盛家溝村一大批群眾得到了鍛鍊,提升了技能本領。2022年1月,該村積極探索“以工代賑、村企雙贏”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成立儀隴縣首家村級勞務公司——儀隴縣盛業旺勞務有限公司,帶領當地群眾就近務工。該公司主要提供勞務派遣、基礎建設等有償服務,並形成“3456”集體經濟收入機制。
“通過勞務派遣、承接基礎設施項目,實現了群眾、村集體、勞務公司三方增收。”盛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唐德富説,2022年,勞務公司帶領當地80余名群眾實現就近務工,年每人平均增收15000元、村集體增收5萬元。
“從提供崗位到産生綜合效益,以工代賑成為了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帶動群眾穩定增收的有效手段。”鄧丹説,實施以工代賑項目,核心就是惠民生、助發展。將務工崗位送到家門口,不僅為群眾增加了收入,還幫助其提升務工技能等,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