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盛夏,葡萄迎來採摘時節。在綿竹市各個葡萄種植基地,一串串綠似碧玉、紅如瑪瑙、紫像水晶的葡萄懸挂于翠綠的枝蔓間,令人垂涎欲滴,果農們忙著採摘、銷售,處處瀰漫著豐收的喜悅。
近年來,綿竹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培育家庭農場等方式,示範引領農戶種植葡萄,打造出了一條“甜蜜産業鏈”。
在九龍鎮雙土村殷鳳的葡萄種植園裏,葡萄架錯落有致、整齊排開。套著紙袋的葡萄挂滿枝頭,打開一看,顆顆葡萄紫黑髮亮、晶瑩剔透,散發出濃郁果香。慕名前來的遊客穿梭在葡萄園裏,盡情享受採摘的樂趣。
“我們的葡萄從6月下旬開始陸續成熟,通過入園採摘和擺攤銷售,每年都有六七萬元的收入。”殷鳳介紹,為提升葡萄品質和産量,去年,她將3畝地葡萄更換了新品種,更好地滿足大家“舌尖”上的需求。
雙土村種植葡萄已有10年曆史,隨著産業規模的壯大,每年葡萄成熟季,四面八方的遊客紛至遝來,不僅拉動了經濟消費,也推動了鄉村農旅一體化發展。“目前全村葡萄種植面積有480余畝,我們將繼續發揮致富領頭雁傳幫帶作用,引領更多的村民發展葡萄産業,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雙土村文書李春梅説。
在紫岩街道谷王社區葡萄種植基地,一串串飽滿的葡萄壓彎了枝頭,果農楊長髮在葡萄藤架下忙著拆袋、採摘、打包。不遠處的大路旁停靠著一輛大貨車,正準備將裝好的葡萄運送到省內外市場。
“我種植了5畝多地的葡萄,主要批發銷售,僅用三天時間,就可以全部賣完,收入最少有七萬元。雖然苦點累點,但心裏甜啊。”楊長髮算著賬,笑得合不攏嘴。
自2000年開始,谷王社區(原谷王村)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引導農戶大規模種植葡萄,並建立起綿竹市優質葡萄種植協會,定期開展技術培訓,組織村民外出學習種植經驗等。經過20餘年的發展,如今,谷王社區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葡萄特色産業村,葡萄種植面積達1600余畝,種植戶達800余戶。針對近年來葡萄種植普遍化、同質化問題,谷王社區按照“基地化建設、科學化管理、規模化經營、産業化發展”的思路,進一步拉長産業鏈條,努力形成“網際網路+農業”“旅遊+農業”經營格局,吸引了成都、重慶等多地客商前來批發採購,解決了村民銷售的後顧之憂。
近年來,綿竹市以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産增收”為著力點,加大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力度,圍繞特色産業做文章,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優勢採取“以點帶面、輻射周邊、規模發展”的模式,種植葡萄6000余畝,吸納不少群眾在家門口務工,讓小葡萄成為了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周韻 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