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縣舉行“壯麗輝煌七十年 感恩奮進新阿壩”發展成就主題新聞發佈會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6-21 16:50:56 編輯:戚譯升 點擊:

6月21日,阿壩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壯麗輝煌七十年  感恩奮進新阿壩”發展成就主題新聞發佈會。邀請阿壩縣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縣政府新聞發言人陳顯富,阿壩縣發展和改革局、阿壩縣鄉村振興局、阿壩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阿壩縣科學技術和農業畜牧水務局負責人在發佈會上介紹了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問。發佈會由阿壩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紅梅主持。

建州70年以來,阿壩縣各族兒女在黨的領導下,砸碎了封建農奴制的枷鎖,從封建農奴社會一躍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完成了一步跨千年的歷史性飛躍。
阿壩縣政府新聞發言人、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陳顯富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70年的發展歷程是艱苦奮鬥的歷程,是上下求索的歷程,更是成就輝煌的歷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級高密度、大強度的投資推動了阿壩縣跨越發展,大骨節病移民搬遷、帳篷新生活、牧民定居、扶貧開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如春風般沐浴著雪域高原,一個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的社會主義阿壩縣正在冉冉升起。
70年來,發展蹄疾步穩,經濟不斷跨越。阿壩縣歷屆縣委、政府致力於改變貧困落後面貌,帶領全縣幹部群眾立足縣情,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不斷深化改革,積極擴大開放,搶抓發展機遇,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快速發展。到2022年底,全縣地區生産總值達20.96億元,是1958年(514萬元)的408倍;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達26202元,是1958年(94元)的278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5313萬元,是1955年(34.7萬元)的441倍。這些成績的取得,為各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70年來,産業加快發展,效益大幅提升。建成“兩園區四基地”,培育新型農村經營主體510個,是全省有機産品認證示範縣,擁有省級四星青稞現代農業園區和州級三星現代畜牧産業園區,農作物年産量超過2萬噸,牲畜年出欄近12萬混合頭。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各類小微企業20余家,110萬千瓦查理光伏電站獲批、一期25萬千瓦項目開工建設。市場主體達到4551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達到14家,汽車現代産業服務園、藥材交易、爐具、建材、農貿等專業市場形成規模,蓮寶葉則、漫澤塘、神座國家4A級景區和多個國家3A級景區從無到有。
70年來,生態保持優良,綠色底蘊厚實。阿壩縣緊扣“一增一減”目標,紮實開展“七大保護”行動,深入實施“七大治理”工程,全力確保長江清水東流、黃河長久安瀾。建立國家級濕地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濕地公園、州級自然保護區各1處,建成黃河干支流生態防護帶20310.41畝,森林覆蓋率、草原植被綜合蓋度分別達到8.97%和84.2%,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100%,國檢、省檢地表水考核斷面達標率達100%,集中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污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1%和100%,雪山草原、藍天白雲、碧水陽光成為了阿壩縣的聚寶盆。

70年來,基礎不斷完善,城鄉協調發展。久馬高速久治至阿壩縣城段建成試通車,境內國道347線、省道452線、省道217線、省道220線等國省幹道通行能力大幅提升,全面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通車總里程達1246.2公里。老城區城市風貌改造、“三線入地”基本完成,集中供暖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光彩工程等一大批市政基礎設施投入使用,城市集中供暖面積達35.5萬平方米,房地産開發面積13.8萬平方米。南岸新區開發建成,縣醫院、客運中心、藏文中學和部分機關單位搬遷新址,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大到6.4平方公里。
70年來,福祉持續增進,群眾更加幸福。阿壩縣始終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民生事業,累計減貧15468人、3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高品質實現整縣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農牧民生活實現了水桶變水管、油燈變電燈、土路變油路、喊話變電話、帳房變樓房的歷史性巨變。教育和衛生品質穩步提升,成功創建義務教育發展國家基本均衡縣,縣醫院、藏醫院晉陞為二甲醫院,初步建成“1+N”縣域緊密型醫共體,長期困擾群眾的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
從創業到發展,從貧窮到繁榮,從封閉到開放,荒地變城市,帳篷變高樓,缺醫少藥、人背畜駝成為了歷史,阿壩縣于苦難中破繭成蝶,在一次次突破中譜寫了新的篇章。
面向未來,阿壩縣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將堅持“一地一中心三區三縣五化”總體目標,把牢“七大路徑、七大規劃、七大行動”工作思路,推動全縣經濟持續增長、政治文明進步、文化繁榮發展、民族團結和睦、社會和諧穩定、生態山清水秀,奮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阿壩縣。(鄒正茂 阿壩縣人民政府新聞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