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縣:切實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 奮力繪就“藍天碧水凈土”的生態松潘畫卷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6-14 19:26:00 編輯:張夏桐 點擊:

6月的松潘,碧波盪漾,綠樹蔥蘢,青山相連,白雲相稱,這裡是不加濾鏡的現實漫畫;抬頭藍天白雲相映成趣,遠眺叢林山巒連綿起伏,近聽溪水向南潺潺成曲,這裡也是心之所向的他鄉故土。生態,是松潘的資源,也是松潘的名片。在厚植生態“底色”、守好寶貴“家底”這項意義深遠的工作中,松潘統籌聯動、多措並舉做實生態文明新文章,讓藍天長駐、碧水長流、凈土長存。

松潘縣2022年度黃河上游水源涵養補給區綜合治理項目在松潘縣川主寺鎮境內岷江源頭落地實施。截止到今年6月中旬,昔日的裸露山坡已全部種植上了雲杉和高山柳,全面覆蓋的綠色不織布下種植的草籽也已經長出了密密麻麻的小草。該項目建設採取工程、生物等綜合治理措施相結合,通過實施防沙治沙、退化草地治理、裸露坡面植被恢復以及生態保護支撐體系建設,使治理區自然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逐步修復,生態環境得到逐步改善,在松潘縣以區域治理、流域治理為治理單位,形成黃河上游地區可複製、可推廣的水源補給地綜合治理模型和經驗,助力松潘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重點打造黃河上游水源補給重點示範區。四川翰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王海存介紹道:“治理措施為種草、施肥以及一些綜合治理,加上圍欄防護,雲杉和高山柳穿插,呈品字型栽種。不織布上面蓋著的是一個草皮,一段生長期後,草的覆蓋率達到90%以上,看過去就是綠油油的一片,這就徹底能達到沙漠化防治的一個基本效果,這邊坡下的墻,向下深埋將近兩米多,它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能保障治理的長久化,項目的建設期為一年,養護期是三年。也就是説三年之內,我們要徹底的達到一個治理的整體化。”

站在松潘縣川主寺鎮安備村的路邊,眺望對岸初見成效的黃河上游水源涵養補給區綜合治理項目,松潘縣林草局工作人員東周澤仁介紹:“這個項目是我們松潘縣林長制工作開展中的一個具體項目。我們林長制工作是立足“綠化保生態、彩化強景觀、財化提效益”的目標,統籌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林草重大工程建設,紮實開展“大規模綠化全縣行動”,用活用好林業政策,依法、合法使用和保護好林草地,主動做好建設項目使用林地、草原要素保障各項工作。同時協同實現抓增綠、強生態,共用“綠色”成果。”
松潘縣是岷江涪江發源地和長江黃河重要生態屏障,在全國西南地區環境保護與生態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近年來,松潘縣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緊盯全州“川西北生態示範區”戰略定位,做實生態文明新文章,堅定不移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強抓“七大保護”行動、“七大治理”工程,縱深推進林長制、河(湖)長制、田長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實施“山水工程”和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品質發展項目,修復河岸帶生態350畝,治理水土流失41.3平方公里、災害隱患點17處、“兩化三害”22萬畝。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精準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切實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奮力繪就“藍天碧水凈土”的生態松潘畫卷。

據統計,松潘全縣擁有天然草地面積370.4萬畝,林地面積701.65萬畝、各類濕地8.74萬畝,林草覆蓋率為85.68%。近年來,松潘縣環境空氣優良率持續保持100%,全縣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出境斷面位水質均達到Ⅱ類及以上標準,達標率均為100%,土壤環境品質總體保持穩定。2020年,松潘縣在全省率先試點林長制工作,2021年,松潘縣成功創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2022年松潘草原成為第一批“紅色草原”,2023年,松潘縣率先在全省黃河流域創建國家第五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接下來,松潘縣將勇當綠色發展共同富裕探路者,把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作為“五個松潘”建設的重要基石,堅持全域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大力推進大熊貓公園松潘片區建設,全力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深挖文化旅遊、高原特色農牧業綠色發展動能,在光伏、風能等高原優勢清潔能源上做足文章,提升森林、草原、濕地固碳和碳匯能力,持續鞏固示範創建成效,為實現“雙碳”戰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鄒正茂 松潘縣融媒體中心 張冬妮 松潘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