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縣:陣地改造“親民化” 搭建群眾“連心橋”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9-08 17:33:56 編輯:李鳳 點擊:
今年以來,大竹縣按照“黨組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三個三分之一”原則,突出“去行政、增功能”的導向,分類有序推進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功能化改造,實現空間佈局更優化、活動載體更豐富、服務群眾更貼心,不斷增強“人氣指數”。

“多元融合”有“生命力”。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對全縣324個村(社區)進行逐一摸底,分類建立現有空間佈局、優缺點、困難問題等資訊臺賬,採取走訪入戶、發放問卷等方式,從打造風格、服務需求、氛圍營造等方面“自下而上”徵集群眾、駐地單位意見建議,推動“需求”與“供給”精準對接。以地方特色為核心,堅持“一村(社區)一策”,杜絕“一刀切”式標準化建設和“大拆大建”形象面子工程,充分結合各村(社區)發展狀況、文化背景、歷史傳承和民風民俗,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最大限度盤活現有資源,大力挖掘文化特色,打造“多元化”社區。以示範試點為引領,制定“新建類、一類村、二類村、三類村”4類提升標準,明確2個“新建村”、16個“一類村”為示範點位進行集中重點建設,分批組織全縣鄉鎮(街道)與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進行現場觀摩學習,以點帶面促進整體提升。
“三化改造”有“親近感”。溫馨舒適去“行政化”,及時拆除規範服務櫃檯和鎖窗防護欄,用沙發、圓桌、茶几等替換行政化辦公桌椅,採取“一人一桌一椅”實施開放式、互動式辦公,通過添花置綠、軟裝配飾等方式柔化辦公氛圍,打造易進易憩的輕鬆環境。簡潔清爽去“形式化”,結合村(社區)特色制定統一規格、顏色、可抽取更換的標識標牌,清理各類吊牌和生硬上墻制度,採用工作手冊、電子螢幕等方式集中展示規章制度、辦事流程等,規範設置“三務”公開欄和“紅喇叭、紅板報、紅顯屏”,確保室內室外整潔有序。融通隔閡去“辦公化”,按照黨組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三個三分之一”原則,優化空間佈局、完善功能配置,大力推行辦公服務區、黨群活動區、社會共建區、休閒生活區以及N個特色功能區“4+N”模式,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務平臺,實現辦公空間最小化、服務功能最大化。
“以民為本”有“人情味”。簡化辦事流程,按照“一窗受理、整合服務”模式,對黨群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代辦點進行規範化建設,建立村(社區)工作者“全崗通”工作機制,整合各類服務事項,鼓勵工作人員集中辦公,提升集約式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模式,全面推行符合條件立即辦、材料不全幫著辦、群眾有難到府辦、跟蹤服務主動辦和辦理事項公開、辦理流程公開、辦理時限公開、辦理結果公開“四辦四公開”工作模式,推動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豐富活動載體,鼓勵引導各村(社區)結合本地實際,拓展設置創客沙龍、新型勞動群體休息驛站、鄰里藝術中心等功能空間,打造特色陣地,廣泛吸納社會組織、興趣社團、精英能人等進行入駐,多渠道滿足群眾學習、健身、娛樂等多樣化合理性需求。(中共大竹縣委組織部  陳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