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融資環境疊加影響,自 2020 年年度末至今,公開市場再融資受阻,經營性現金流回速放緩,公司流動性出現階段性緊張,加之部分金融機構提前宣佈到期,導致公司出現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的情況。”
7月8日晚間,藍光發展發佈公司及下屬子公司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的公告,對於債務未能如期償還問題如此闡述。
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7月8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涉及本息金額為24.84億元,其中21.31億元已經被債權人申請法院執行。
根據法院執行通知書顯示,這筆被申請執行的21.31億元,由百瑞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申請執行18.95億元,交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申請執行2.36億元。
截止2021年6月30日,公司貨幣資金餘額為110.16億元。其中,可自由動用資金為2.07億元;有專有用途的項目預售監管資金64.27億元(優先用於項目建設及經營支出),合作項目資金34.64億元(公司無法單方面使用),項目開發履約保證金、按揭保證金、銀行凍結資金等其他受限資金9.18億元,上述資金公司無法自由調用償付金融機構的負債。
同日發佈的還有藍光關於控股股東股份凍結的公告。長江證券(上海)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中航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凍結股份數量189930000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6.25%,起始日2021年7月8日,到期日2024年7月7日。
藍光發展的債務危機像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頭頂,壓得曾經的“川企大哥”動彈不得。對於藍光發展來説,似乎每一天都是處於債務漩渦之中,壞消息接連不斷。
實控人楊鏗曾在7月1日的一次會議上向債券承銷商和監管機構承認了公司面臨的流動性壓力,他坦言,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兌付7月到期的債券。
6月末,標普、穆迪下調藍光發展體信用評級。這已是穆迪2個月內,第三次下調藍光發展評級。標普認為,藍光發展有合計42億元人民幣境內債券將於未來3個月內到期,鋻於項目出售未見進展,藍光發展將於7月到期的境內債券的無力償付風險逐漸上升。
7月以來,中誠信國際、大公國際、東方金誠等多家評估公司也接連下調藍光發展的信用評級。
東方金誠稱,截至7月5日,藍光發展將在年內到期或回售的國內信用債合計44.61億元,其中7月到期或回售的信用債合計27億元。
據外媒REDD ASIA援引3名知情⼈⼠透露,藍光發展通過資産處置,即向萬科出售位於石家莊和重慶的兩處項目,已于7月2-5日收到5億元-6億元(7700萬-9280萬美元)資金。
但目前數筆債券面臨償付,資産處置兩處項目只是杯水車薪。
除了債務壓頂外,在風口浪尖的藍光發展還遭遇人事大變。7月5日晚間,藍光發展發佈公告稱,集團總裁遲峰和CFO歐俊明和監事會主席王小英均辭去職務。
截至7月8日收盤,藍光發展報2.79元/股,跌幅為1.06%。(李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