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余坤最近在研究國家“十四五”規劃。
3月12日,國家“十四五”規劃出爐,余坤第一時間在網上找來全文閱讀,同時還搜索相關解讀視頻觀看。
不是政府職員,不是企業家,一名藥企的青年員工,為何如此關注五年規劃?
原來,“十三五”期間,余坤的工資曾因宏觀政策有明顯提升,其職業境況也徹底改變。受益於此,他開始研究“十四五”規劃,揣摩下一個職業增長點。
大政策裏藏著未來趨勢與機遇,沒有敏感度的青年,往往與這些機會無緣。對此,溫江區團委也表示,國家政策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許多青年置身事外,其實不利於他們的個人發展。
為了幫助青年解讀宏觀政策,成都市溫江區團委採取線上專題+線下活動的形式,引導青年結合宏觀風向,思考職業發展,激勵更多青年以實際行動,融入國家的發展進程。
工資增長近三倍
余坤是百裕制藥的一名EHS經理(EHS是指環境、健康與安全一體化的管理),主要參與公司安全生産、環境保護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余坤本科學化工與制藥,畢業後幾乎一直呆在這個行業裏,入行十二年,他對醫藥行業發展有著比外人更為真切的感受。
以前針對違法排污的醫藥企業,政府會處以罰款、停産整頓等懲罰措施,但企業排污亂象屢禁不止。究其原因,幾萬元的罰款對企業來説不足為懼,最具威懾力的停産整頓,在實際執行中又很少採用。違法成本遠低於獲利,導致不少企業甘願冒險頂風作案。
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十三五”規劃出爐。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首次將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納入未來五年的目標之一,指明要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強化排污企業的主體責任。
圍繞該規劃目標,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簡稱《環境保護稅法》)。該稅法規定污染物排放企業將繳納環保稅,包括但不限于對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徵稅。原料藥製造、制藥分別被納入了水環境和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成了重點監控對象。
《環境保護稅法》的嚴格實施,開始倒逼醫藥企業改進業務,企業不得不緊抓環保安全板塊,設立專職崗位來管理。崗位專業化後,余坤自己也成了受益者,最直接的體現便是收入增長近3倍。
“十三五”以前,除了個別大企業,許多藥企根本就沒設立專職的安全環保崗位,即便有,工資也和行政待遇差不多,大約在兩到三千每月。這個待遇,很難吸引青年進入。
現在在溫江,一個安全環保工程師的工資大約在每月七千到一萬,有幾年工作經驗的,可以拿到一萬以上。而這一切,在余坤看來,正是源於“十三五”時期國家在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上的有力作為。
有了“十三五”規劃的影響,“十四五”規劃一齣爐,余坤就重點看了生態環境方面的內容。看到“十四五”規劃仍將持續改善生態環境作為未來五年的重要目標之一,余坤吃下定心丸,暗自篤定要繼續深耕安全環保領域。
余坤
讓余坤願意繼續留溫發展的原因,除了“十四五”規劃的導向,還有溫江濃厚的生態環保氛圍。溫江地處成都“西控”區域,生態環保政策實施一直很嚴格,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也普遍較強。
溫江生態環保氛圍的營造,離不開溫江區團委的努力。通過植樹、環保志願服務等實踐活動,溫江區團委鼓勵在校學生和畢業青年參與環境美化行動,以身體力行的方式,激發青年人的生態環保意識;同時,不定期進入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等環保宣傳活動,向居民宣傳環保政策,將環保意識深植到每一個溫江人的心中。
公司實現每年100%以上增長
和余坤不一樣,青年創業者姜利利屬於“半路出家”,從外貿轉向了醫藥。
姜利利是江蘇人,畢業後到上海工作,機緣巧合下認識了老公曾先生。曾先生是成都人,學的是生物分子,姜利利通過老公接觸到醫藥行業,從此轉向醫藥貿易。
醫藥貿易對供應商依賴很大,有客戶提出要審計實體研發地,做貿易難以滿足;又有客戶提出創新醫藥的需求,供應商創新太慢,一味等待只會錯失市場機會。加上貿易利潤薄弱,市場難以打開等原因,姜利利開始萌生做醫藥研發的念頭。
助推姜利利轉型的是一份行業政策的下達。2016年3月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轉發了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開展仿製藥品質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正式拉開了醫藥行業一致性評價的大幕。隨後,3月16日,國家“十三五”規劃出爐,提出將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優先列入醫保目錄。
這意味著批准上市的仿製藥,需要去跟原研藥做臨床數據的對比,按與原研藥品品質和療效一致的原則進行一致性評價,評價通過才能流入終端市場。自此,以往那些靠政策放鬆上市,實際上藥效不達標的仿製藥企面臨淘汰。
一致性評價政策倒逼醫藥企業修煉“內功”,從重銷售轉向重研發,姜利利意識到公司想要留住客戶,必須要有核心技術,轉型已迫在眉睫。
由於老公的研發背景及成都籍身份,加上成都溫江良好的醫藥研發環境,2017年姜利利和老公打定主意,在溫江成立成都安滿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做醫藥中間體的研發與生産。成立前兩年,公司便實現每年100%以上的增長,2020年,公司銷售額就已達到2200萬。
安滿生物研發實驗室
“十四五”規劃強調要加強醫藥領域的技術突破,這讓姜利利確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也為她繼續加強研發投入推動企業發展添加了信心。
加大研發力度需要資金投入,為此,成都也抓快動作助推科技成果轉化。3月25日,註冊資本達100億元的成都科技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意在增強國有資本對科技創新的賦能支援。5月17日,溫江區發佈《推動“三醫融合”産業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和《鼓勵高校院所協同創新支援政策》兩大政策,提出對著名科學家命名的科學實驗室,給予最高1億元綜合支援。
在對科技創新創業的資金支援上,溫江區團委也出了一系列的支撐舉措。針對像姜利利一類的青年創業者,溫江區團委提供入駐創業載體、創業的啟動資金、一站式政策諮詢服務等基礎服務,幫助公司邁過創業的第一個階梯。去年,溫江區團委配合人社局積極提供政策性創業貸款,面向創業者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03萬元。
要埋頭趕路,也要抬頭看天
余坤是宏觀政策的受惠者,姜利利是青年創業者,出於各自原因兩人都主動關注起了“十四五”規劃。不過多數普通青年還是覺得“十四五”太遙遠了,和自己關聯不大。
為了將國家政策與個人、企業的發展關聯起來,共青團主動承擔起了兩者的橋梁作用。這樣的定位讓成都連康投資有限公司的團支部書記李恒非常認同,他平時也是這樣做團支部工作的。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李恒對此堅信不疑。作為公司的團支部書記,李恒感到自己有義務讓青年走出小我,在更廣闊的天地裏尋找個人方位。
李恒的工作地點在溫江三醫創新中心,作為成都醫學城的核心載體,這裡每年要舉行1000場左右的接待活動,其中包括領導調研、企業和高校團隊參觀、客戶接待等。大部分接待,李恒都參與其中,感受並見證著成都醫學城與日俱增的吸引力。
從日常的青年服務工作中,李恒認識到,青年在人生道路行進初期,往往會對未來感到迷茫,此時的他們尤其需要外界來引導,去激發出身上特有的勇氣和創新力。意識到這一點,李恒重新審視起了團支部書記的職責。
他開始走出去對接溫江區團委,去各大企業、高校、機構做黨史培訓或專題講座,從為公司,擴展到為整個溫江區青年做思想服務工作,幫助青年解讀宏觀政策,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與價值信仰。
4月30日,“青春心向黨·奮進新征程”——溫江區團系統慶祝建黨100週年暨建團99週年文藝匯演上,李恒被表揚為2020年度成都市溫江區青年創業先鋒
要向青年解讀宏觀政策,自己就必須先對政策瞭如指掌。“十四五”規劃出爐後,李恒也對文件進行了認真研讀。在接下來的青年服務中,他會將自己對政策的理解向外輸出傳達,引導溫江青年跟隨國家發展方向,結合個人志趣,找到未來發展的落腳點。
如毛細血管般的青年服務
李恒的想法和溫江區團委的青年服務思路不謀而合,不過李恒所做的青年工作,還只是溫江區團委工作的一小部分,其身後是整個區團委更為完整全面的青年服務體系。
除了在校期間,許多青年離校後便不再關注共青團,因此團的工作在很多人眼裏並沒有存在感。但其實共青團工作已滲透進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許多場景,都有他們活動的身影。
比如走進社區裏的健康義診等志願者服務、商業街區開展的各類青春社交場景活動,在各個“青年之家”舉行的讀書分享和週末電影匯,以及挂在網上的專為青年提供的見習崗位等等,背後都離不開溫江區團委的支撐。
既從思想層面,也從生活層面,溫江區團委正在為溫江青年凝聚思想共識,創造一個成長成才、建功立業的良好環境和條件。
2020年溫江區團委運用新媒體開展“青春腦航員”主題教育41期、“青年大學習”48期;聯動駐溫高校組建“蓉耀青年”大學生新思想宣講團;舉辦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跡校園巡講和童眼看溫江活動14場,累計覆蓋青少年8000余人次。
除了動員青年凝聚思想,溫江區團委也通過各類社交活動走進青年的實際生活。去年溫江區團委新建青年之家旗艦店1個、社區店53個、共營店14個,在新光天地、新尚天地等商業街區開展青春社交場景活動2場,在青年聚集的産業園區、商圈學區新建團組織32個,依靠這些“陣地”,溫江區團委開展了法律講座、手工製作等活動60余場,覆蓋青年1200余人次,滿足了青年現實社交需求。
“十四五”開局之年,溫江區團委也給自己設立了目標,進一步提升青年服務工作。在增強青年城市認同感方面,除了主題教育,還將組織“青春講解員”深入城鄉社區、公園綠道等開展宣講活動;繼續豐富青年社交場景,培育並引導青年社群,推動青聯、青志協等青年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搭建青年創新創業展示交流平臺,聚焦5G、大數據、軟體等重點産業領域,開展黑科技産品交流展示活動及青年文創集市活動……
這些活動就像毛細血管一般,將滲透進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觸達到每一位溫江青年,讓他們互相連結,從生活細微處,感受溫江的城市溫度與發展脈搏,幫助他們在這片熱土上施展拳腳、立業發展。(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