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抗疫:警醫伉儷共抒“戰時”佳話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2-05 10:46:42 編輯:杜雨格 點擊:
  藏青藍和白大褂,是警察和醫護人員的代名詞;他們雖是不同的職業,卻都是守護生命的中堅力量,是同志,亦是戰友。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發生以來,有這樣一對警醫伉儷,他們各司其職,衝鋒在抗疫防疫的最前線;為了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無怨無悔,舍小家為大家,共抒戰時佳話...
 
 
  “疫”不容辭,警徽彰顯擔當

  張霽,中共黨員,2001年入伍,2014年從部隊轉業後,被分配到三台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工作。平日裏,張霽就是一名工作認真負責、充滿正能量的的優秀交警,從橄欖綠到藏青藍,不變的是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初心和信仰。肺炎疫情無情來襲後,張霽更是衝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他在努力做好交通安保這些本職工作的同時,又積極配合衛生防疫等相關部門對轄區過往車輛和人員進行防疫檢查,每天堅守在西綿高速塔山收費站卡點,“師傅,請靠邊停車,測量體溫登記,非常時期,為了你和家人的安全,請配合我們的工作”連續多天堅守在卡點,張霽的聲音已沙啞,可他還是一遍又一遍對過往車輛駕駛員重復這句話,堅定有力卻又倍感溫暖。




    2020年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是傳統的新春佳節,也是張霽的生日;在這個萬家團圓其樂融融的日子裏,張霽駕駛著“鐵騎”一大早地出現在了三台縣塔山鎮的街道上巡邏布控。9點20左右,父親打來電話問他中午在哪過生日,張霽這時才記起自己的生日,歉意地對著手機笑了笑道,“爸,我現在上班正忙,沒空過生,祝你和媽新年快樂,等忙完了這陣,我和俊蓉再回來看您們。”挂了父親的電話,張霽才覺得應該用什麼方式來紀念一下這個特別的日子,他用執法儀裏的一小段工作視頻發了個朋友圈:“我們一直在路上!第十九個崗位上的生日,祝你生日快樂!”是的,他一直在路上,在堅守的路上!無論是在軍營,還是在警營,整整19年,在大年三十這天,張霽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為他自己過了一個特殊的生日。有同事知道張霽的“特殊情況”後,都勸他請個假,早點兒回家,他卻斷然搖頭拒絕,“疫情當前,我不能搞特殊,我一定要站好自己的崗,讓塔山的百姓過一個安心的春節!”守住一道門,護好一座城!張霽無疑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疫”無反顧,白衣踐行承諾   

  王俊蓉,張霽的妻子,是三台縣中醫院內二科(呼吸科)的主治醫師。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王俊蓉主動請纓,加入抗擊疫情的一線隊伍中,像張霽一樣,勇敢而堅強地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疫情爆發以來,發熱門診是讓常人膽戰心驚的一個詞,而王俊蓉已在發熱門診連續工作一週,不下火線;因每天要面對很多病人,她往往一忙就是好幾個小時,不能喝水、不能吃飯,甚至不能上衛生間。每天上班之前,夫妻倆通過手機相互打氣,短短的幾句叮囑確掩不住對彼此的擔心和牽掛。至於家裏3歲的孩子,兩人根本顧不上照料,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由父母照看。  
  
  1月31日這天下午六點,張霽換崗,好幾天沒回家的他算是下了個早班,想著去中醫院接上妻子一起回老家看孩子,他來到妻子科室外等她,想給她一個驚喜,不料王醫生一抬頭,看到丈夫出現在門口的剎那,她毫不留情的説“出去”!原來,在這個特殊的環境裏,她是擔心沒有特殊防護的丈夫有危險,才如此絕情地説了讓人倍感心酸的“出去”。

  晚上八點多,夫妻二人回到蘆溪老家,三歲的兒子看到幾天不見的媽媽,激動得上前又親又抱。面對這份溫情,兩口子多想讓時光靜止在那一刻。然而,晚上九點多,醫院打來電話,讓王俊蓉馬上趕回醫院,兩口子不得不提前割捨這份溫暖,再次踏上抗疫之旅。兒子聽説媽媽又要走了之後,很是無助地在王俊蓉懷裏哭著撒嬌道,“我要和媽媽睡,媽媽莫(別)走,莫(別)走!”面對年幼的孩子,王俊蓉只能含淚安慰,“這麼大的男孩子了,怎麼還能和媽媽睡呀?乖,過幾天媽媽再回來看你!”
  
  深夜十點左右,王俊蓉和張霽又匆匆返回了各自的崗位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夫妻二人各自肩負職責使命,共同譜寫著“防疫抗疫”的進行曲。他們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成千上萬對醫警伉儷的縮影,當“警察藍”遇上“天使白”,堅守,是他們共同的信念,這就是他們的“戰時”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