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給成渝等四城“劃重點”:人工智慧創新運用

來源:成都商報 時間:2020-03-30 09:21:22 編輯:謝川霞 點擊:
  重慶
 
  充分發揮重慶在人工智慧領域産業基礎良好、應用場景豐富、基礎設施健全等優勢,聚焦智慧製造、智慧城市重點領域加強技術整合和應用示範等。
 
  成都
 
  充分發揮成都人工智慧領域應用場景多元、科教資源豐富等優勢,加強人工智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發,在智慧空管、普惠金融、智慧醫療等場景加強應用示範,培育以行業融合應用為引領的人工智慧新業態新模式。
 
  西安
 
  發揮西安在智慧感知處理、智慧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基礎和人才優勢,強化人工智慧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在先進製造、文創旅遊、商貿物流等方面形成一批有效的行業解決方案。
 
  濟南
 
  發揮濟南人工智慧應用場景豐富、算力基礎和數據資源雄厚等優勢,加強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攻關,完善智慧化基礎設施,推動人工智慧在製造、農業、交通等重大場景中的創新應用。
 
  疫情趨穩,經濟發展加速快進,國家的政策大禮包正在陸續派發中。這一次,收到禮包的是重慶、成都、西安、濟南四城。
 
  3月9日,科技部網站公佈四份函,支援重慶、成都、西安、濟南四城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每一份函件中,科技部均為試驗區下一階段發展劃了重點。
 
  近幾年人工智慧發展和投資潛力雙雙看漲,尤其今年,中央對“新基建”的部署逐步深入,人工智慧正是“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可以肯定,人工智慧作為技術和産業發展代表性方向,勢必將成為未來衡量城市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此番獲批“國字號”試驗區,四城優勢在哪?試驗區對城市發展又有什麼影響?
 
  1問
 
  為什麼是西三角+濟南?
 
  産業基礎+國家戰略
 
  重慶、成都、西安、濟南,優勢在哪?實際上,科技部在函件中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
 
  科技部為重慶“劃重點”:充分發揮重慶在人工智慧領域産業基礎良好、應用場景豐富、基礎設施健全等優勢,聚焦智慧製造、智慧城市重點領域加強技術整合和應用示範等。
 
  成都的重點則是:充分發揮成都人工智慧領域應用場景多元、科教資源豐富等優勢,加強人工智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發,在智慧空管、普惠金融、智慧醫療等場景加強應用示範,培育以行業融合應用為引領的人工智慧新業態新模式。
 
  西安的重點為:發揮西安在智慧感知處理、智慧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基礎和人才優勢,強化人工智慧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在先進製造、文創旅遊、商貿物流等方面形成一批有效的行業解決方案。
 
  濟南的重點是:發揮濟南人工智慧應用場景豐富、算力基礎和數據資源雄厚等優勢,加強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攻關,完善智慧化基礎設施,推動人工智慧在製造、農業、交通等重大場景中的創新應用。
 
  從發展方向看,重慶和成都均是“有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發展”,西安是“有力促進‘一帶一路’建設”,濟南是“發揮人工智慧在推動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中的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到的是,山東是中國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而濟南也在去年提出,到2022年初步建成國內一流的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示範高地、智慧産業集聚高地,人工智慧産業規模達到千億元。
 
  可以看出,人工智慧在四城已有一定基礎,且發展方向與各城市所承擔的國家戰略緊密結合。
 
  2問
 
  “國字號”意味著什麼?未來十年+城市關鍵機會
 
  “我想查詢附近的發熱門診。”“如何在家照顧發燒病人?”在對話方塊中輸入與疫情相關的提問,智慧機器人“秒回”。
 
  這是疫情期間,京東推出的智慧疫情助理系統,除了及時解答使用者提出的問題外,還可提供實時疫情查詢、專業醫生服務、就醫指南、發熱門診醫院查詢等功能。“這套系統出自成都人工智慧研發團隊之手。”京東智聯雲成都研發中心負責人劉丹告訴記者。
 
  整合企業架構與職責、聚焦前沿科技、研發相關産品……顯示出京東佈局人工智慧相關産業的決心。不難看出,成都在企業佈局的版圖上成為絕對重要一隅。
 
  對於人工智慧發展和投資潛力,近年來都在看漲。尤其今年,中央對“新基建”的部署逐步深入,作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的人工智慧,其技術和産業發展前景被業界看好。
 
  早在2017年國務院即出臺《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對人工智慧重大任務和重點政策措施,要制定具體方案,開展試點示範。”這份通知還為人工智慧發展劃出了更具象的産業規模:
 
  到2020年,人工智慧産業競爭力進入國際第一方陣,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到2025年,人工智慧産業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到2030年,人工智慧産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準,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今年以來,中央四提“新基建”,並對相關工作進行深入部署,人工智慧則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經濟學家任澤平發文認為,“新基建”將點亮中國經濟的未來。短期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推動改革創新,改善民生福利。
 
  “此時入選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也就意味著各城市正在確立自己在‘新基建’時代的站位。”電子科技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沈復民認為,某種程度上來説,此番四城獲批“國字號”試驗區,即搶到了城市發展先機,而這也是各城未來十年競爭優勢的關鍵機會。
 
  3問
 
  城市如何“試”?三項必試+兩大支撐
 
  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對城市而言有何意義?獲批城市又將如何搶抓機遇、精準發力?不妨以成都為樣本觀察。
 
  首先,獲批即代表著成都前期的工作進展、現有的基礎和條件得到了國家的充分認可,具備承擔國家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基本能力。當前,成都在科教資源佈局、智慧基礎設施、産業發展活力以及支撐政策體系等方面已經具備發展人工智慧的良好基礎和條件。
 
  試驗區建設,關鍵在一個“試”字。在已有基礎和條件下,成都如何凝練提出可供全國示範推廣的政策措施和經驗做法?
 
  不管是科技部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還是科技部的批復函件,均強調了“三個方面的東西必須試”,也就是必須要“開展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示範、開展人工智慧政策實驗、開展人工智慧社會實驗。”
 
  成都市科技局局長丁小斌介紹,對應“三必試”,成都將開展“3項必試+2大支撐”五個方面的建設。3項必試為:以智慧空管、普惠金融、智慧醫療等為代表的技術應用示範;積極開展人工智慧領域大院大所協同創新機制建設、“三權改革”等政策實驗;加快推進倫理規範和治理體系建設、智慧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社會實驗。2大支撐為:推進“一核一城多區”的載體建設,並從高層次創新要素集聚、基礎理論及前沿技術攻關和高品質創新支撐體系建設等方面大力夯實基礎能力。(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白茹 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