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至縣通旅鎮樂陽橋村位於樂至、安岳和雁江三個區縣的交界處,幅員面積2.91平方公里,轄13個社,總人口1635人。2013年的數據顯示,當年,該村有貧困戶144戶471人,貧困發生率超過25%。2016年,樂陽橋村順利實現貧困村摘帽、貧困戶全部脫貧。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國家稅務總局資陽市稅務局幫扶幹部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治理緊密結合,提出了“脫貧攻堅打底子,鄉村治理掙面子”的發展目標,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譜寫新時代鄉村發展新篇章。
治理:探索現代鄉村社會治理新模式
基層黨組織作用的發揮和群眾的參與度決定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治理的工作成效。在樂陽橋村,資陽市稅務局幫扶幹部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構建起黨建引領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
近年來,樂陽橋村“兩委”不斷自我完善、自我凈化,及時調整不稱職、不積極、不願幹的村“兩委”班子幹部,並從返鄉青年優秀人才中推薦合適的同志加入村“兩委”,優化和改善班子結構。定期開展學習日活動,組織村“兩委”幹部學習黨的理論和文化知識,規範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四議兩公開”制度、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黨內政治生活制度,提高村“兩委”班子的整體素質和駕馭農村工作的能力。
要構建現代化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就離不開村民自治。探索村民自治模式,建立“小事社議大事村議”的村民議事制度,是資陽市稅務局幫扶幹部在樂陽橋村做出的大膽探索。根據村情,樂陽橋村設立了13個議事小組,制定了村、社議事規則,定期對脫貧攻堅、鄉風民俗、環境整治、殯葬改革、公共設施管理等農村事務進行充分討論,強化農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增強群眾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治理的參與感。
除了基層組織和當地群眾,在探索治理新模式時,資陽市稅務局幫扶幹部也積極協調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治理“多方格局”。幫扶幹部們發動在外創業成功人士投資故鄉脫貧攻堅、基礎設施、産業發展、資助貧困等。組建以退休黨員幹部、黨員致富帶頭人和駐村工作隊黨員為成員的“ 紅色調解隊” ,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整合村社幹部與志願者等力量,建立村“紅袖套”治安巡邏隊,維護全村治安穩定,將人防與技防結合起來,發動群眾安裝“慧眼工程”,構築社會治安“千里眼”,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安全感。
增收:實現生活富裕 激發農村發展潛力
産業興則農村興,農業強則百業強。過去的樂陽橋村以傳統農業生産為主要經濟來源,大部分農民收入低且來源單一,增加農民收入成為第一要務,而産業發展則是實現增收的必由之路。
在這一發展思路的引領下,這幾年,樂陽橋村通過開墾荒坡荒土、打造“扶貧産業車間”、拓展“一村一品”項目等方式,探索出一條適合樂陽橋村的特色産業發展之路。
據了解,2019年,該村開墾撂荒良田30畝,建成優質水稻集體經濟種植基地,造就“生態、綠色、安全”的樂陽橋農産品品牌,年銷售優質大米超6萬元,為全村30余戶貧困戶實現增收4.5萬餘元。開墾荒坡130畝發展雜柑産業,預計2022年將實現純利潤40萬元以上。
“扶貧産業車間”的經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針對“青壯勞動力流失”問題,樂陽橋村制訂了應對之策,通過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引導農民自願將個人的資源、資産、資金、技術等入股到合作社,既促進農業增效,又實現農民增收。幾年來,在“公司+合作社+農民”的經營新模式下,樂陽橋村先後引入了縣內外農業企業種植蓮藕40畝、瓜蔞180畝,養殖基圍蝦110畝,支援2名黨員發展了蠶桑産業園20O畝、小龍蝦養殖16畝……這些産業的發展,帶動了全村220余戶貧困戶和非貧困戶致富增收,實現了農民、合作社、企業三贏。
産業有了,收入增加了,可如何做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特色産業,實現長期增收呢?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樂陽橋村充分發揮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培育基圍蝦養殖為該村主導産業。2020年,該村的基圍蝦養殖基地投入蝦苗800余萬尾,初步估計年底將實現純利潤30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分紅1.8萬元,帶動2社50余戶貧困戶和非貧困戶致富增收,為産業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宜居:建設生態優美、鄉風文明新鄉村
生態環境優美、鄉風和諧文明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近年來,在資陽市稅務局的幫扶下,樂陽橋村一方面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生態扶貧、生態環保理念融入鄉村治理之中;另一方面不斷厚植鄉村文化,守望鄉土情結,留住美麗鄉愁。
在資陽市稅務局的支援下,樂陽橋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村退耕還林300余畝,改善生態環境;組建2個蒙溪河護河小組,定期清理近3公里河道及沿岸環境衛生;成立護林防火分隊,將森林防火與秸稈禁燒工作緊密結合,全面禁止露天焚燒秸稈,推廣秸稈綜合利用,並引導村民安裝天然氣,2019年完成全村165戶村民天然氣安裝,現在樂陽橋村的空氣環境品質優良率進一步提升,天更藍了。
完善的基礎設施,是鄉村良好居住環境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為完善樂陽橋村基礎設施,資陽市稅務局幫扶幹部多線齊動,建設成效顯著。推進農村“廁所革命”,2019年至2020年完成全村111戶廁所改造;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2019年全村2.5公里公路通過“四好農村路”驗收;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新建垃圾池12口,新修公路12公里,入院路3.5公里,作業便道1.86公里,實施危房改造58戶,安裝太陽能路燈126盞;協調縣有關部門投資60萬元新建污水處理設施1處,籌措資金65萬元新建2社提灌站和鋪設管網3480米,將蒙溪河水引入到全村13個社,確保整村550余戶村民生産用水。開展農藥化肥減量行動,堅決防止水污染,全村水環境品質達標率明顯提升,村民飲水水質達標率100%。如今的樂陽橋村村容整潔,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高。
宜居環境的構建,也離不開鄉村精神文明的建設。在狠抓鄉村生態和生活環境建設的同時,村“兩委”將精神扶貧融入到鄉風文明建設中,堅持家風、民風、社風一起抓,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豐富群眾的娛樂方式和農閒生活。在幫扶幹部和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樂陽橋村每年定期評選“文明院落”“文明小家”、推薦“感動樂至”“樂至好人”“道德模範”,將孝老愛親、尊老愛幼、家庭和睦等事跡編成故事在廣播中輪流播出,傳承修身自律、崇德向善、禮讓寬容的良好風氣;同時,該村還加強對群眾的法治宣傳教育,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抵制封建迷信,打擊取締邪教活動,遏制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營造勤儉節約、文明簡樸的鄉村新風尚。(資陽稅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