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朝天區:築“四好路” 織幸福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9-17 11:00:59編輯:王梁

仲秋時節,行走在朝天大地,從城市到鄉村、從主幹公路到偏遠村組道路,一條條“暢、潔、美、安”的“四好農村路”縱橫交錯,如一個個毛細血管把城鄉緊密連接起來,打通了21萬群眾出行的“最後一公里”。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朝天區將建設“四好農村路”作為重要抓手,有效提升農村公路建設、管養和運營水準。農村“出行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交通扶貧精準化水準不斷提高,農村物流網路不斷完善。

著力建好“民生路”

9月10日,筆者驅車前往沙河鎮羅圈岩村,玉帶般的盤山公路在青山綠水間蜿蜒盤旋,獨成一景。

古樸的“山嫂子”農家樂裏,47歲的貧困戶嚴正山正帶著全家人正忙著為遊客準備午餐。“通村公路修建後,因為交通方便了,我就在家裏辦起了農家樂。”2018年脫貧後,嚴正山瞅準鄉村旅遊的商機,辦起了農家樂,憑藉週到熱情的服務和精美多樣的菜品,贏得了一波又一波的回頭客,2019年,僅農家樂的收入,就超過了10萬元。

從貧困窘迫到安居樂業,嚴正山和朝天區其他貧困群眾走過的這條幸福民生變遷之路,得益於該區“四好農村路”建設。近年來,朝天區始終把交通建設作為脫貧奔康的重要支撐,以打通斷頭路、暢通聯網路、提升村組路為抓手,全面決戰決勝“脫貧奔康交通三年大會戰”,規劃實施交通扶貧公路2000公里。到2019年底,全區農村公路硬化里程達3700余公里,實現100%的鄉鎮通水泥路(油路),100%的村道硬化且加寬至4.5米,100%的組通水泥路,入戶路硬化率高達92%,100%的區鄉村道安防設施全覆蓋。

放眼今日朝天,處處通途,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已加快形成。路通了,旅遊業發展起來了,農土特産在也家門口實現了變現,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打造出行“安全路”

近日,在位於朝天區中子鎮境內的七明路(校場村至中子鎮段),有著39年道路養護工作經驗的七盤關養護站負責人蒲友誼,帶著20余名養護工人,正在道路上開展排亂去雜工作。

“我們不僅要對路面的垃圾進行清理,還要對破損的路面,進行修修補補,定期還要到路上開展巡查。”與筆者攀談間,蒲友誼掏出手機打開了“四川日常養護”APP介紹,他們每天在巡查的情況要及時通過APP上報,如遇到塌方等情況,還要拍攝圖片,現場定位上傳,並及時進行處理,保障道路暢通。

近年來,按照“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以鄉為主、分級負責”的原則,朝天區建立完善了區、鄉、村三級管理養護體系,做到了區有所、鄉有站、村有隊,區道區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同時還出臺了《朝天區通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試行)》、《朝天區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朝天區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考核辦法》,將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納入財政預算,也將交通運輸工作納入對區級相關部門及鄉鎮綜合目標考核。目前,朝天區共列養區、鄉、村道1887.72公里,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 

此外,該區還全面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建立了區、鄉、村“三級路長”體系,實現 “路長全覆蓋,路路有管家”,形成 “路聯管、路全管、路共管、路常管”機制,確保農村公路美觀實用、長效耐用,進一步提升了全區農村公路品質安全水準。

 築就鄉村“致富路”

“路通了,家門口就能坐上客車,車子舒服,師傅開得又好,太方便了。”筆者在大灘鎮茅坪村遇到了幾位剛乘坐“村村通”客運車從鎮上趕集回來的村民,他們通過“村村通”客運車把家裏的土雞蛋、米珍、核桃等土特産帶到了鎮上變賣,還買回了大米、面、菜籽油等生活必須物資。

和村民們一樣開心的,還有該村的大學生徐貴雙。他説,以前回村,由於車少、行李多,每次學校放寒暑假,他都不得不出高價錢包車回家,現在“村村通”客運車開通了,他再也不為回家發愁了。

近年來,為進一步統籌規劃城鄉運力,優化農村客運班線,朝天區共開通農村客運班線88條,投放“村村通”客運車52輛,為群眾提供“趕集接送、學生送達、客運包車、電話預約、物流配送、旅遊組團”六項服務。目前,全區12個鄉鎮建制村班車通達率100%,“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美好願望得以實現。

同時,朝天區加快以區為中心的區、鄉、村三級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據悉,該區已有快遞物流企業13家,快遞網點100余個,快遞網點實現鄉鎮全覆蓋,快遞網點行政村覆蓋率90%以上。“交通運輸+特色農産品”,“交通運輸+電商”等扶貧新模式不斷推廣。

“要真正把農村公路,變成群眾的‘致富路’。”朝天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向榮華表示,下一步,朝天區將在“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方面持續發力,不斷鞏固提升“四好農村路”示範區建設成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鄢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