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幫扶、窮山村展新顏——四川省委政研室定點聯繫南部縣碑院鎮林壩村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9-17 11:33:02編輯:楊仁昌

業主龐林正在給鵝投食

走進南部縣碑院鎮林壩村,田園瓜果飄香,房前屋後雞鴨成群,白墻青瓦的農房古樸自然。而在6年前,這裡還是典型的旱山村、窮山村,山高溝深,每人平均耕地少,村民靠天吃飯。變化從2015年開始,四川省委政研室先後派出兩名幹部來到該村,幫助村裏興産業、聚民心,既扶貧又扶志,讓昔日的窮山村蝶變成村美民富的幸福美麗新村。

補短板強根基

“吃水靠挑,走路靠腿,用電靠等,通訊靠吼……”這是林壩村曾經的真實寫照。

七旬村民胡宗柱談起當年的生活,唏噓不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民吃水要到山下的水溝去挑。由於水資源匱乏,村民常常為水爭吵。遇到下雨天,村民將鍋碗瓢盆全部拿出來蓄水,生産生活用水都十分困難。”

在省委政研室的幫扶下,林壩村抓住南部縣城鄉一體全域供水工程建設機遇,將自來水引進村,並實現全覆蓋,實現了從“水難吃”到“吃好水”的飛躍。

“省委政研室的幫扶幹部是咱老百姓的貼心人。”村民白五拉姆至今還清晰記得20多年前剛嫁到林壩村時的境況,家裏的房屋破舊不堪,一遇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裏下小雨。2016年,省委政研室幫扶幹部主動聯繫她,幫助她家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一家人住進漂亮結實的新房。如今,白五拉姆入股村裏的養殖企業,並承包了幾畝土地搞種植養殖,大兒子也在縣城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補齊發展短板,這是群眾的期盼,更是我們的責任。”省委政研室駐林壩村第一書記毛樹賓介紹,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全體幫扶幹部協調各方力量,為林壩村新建村道、入戶路7.8公里,整治河道2.3公里,村民家家吃上了放心水。同時,多方籌集資金建起黨群活動中心,文化室、衛生室、便民服務中心、金融服務網點等一應俱全。

2019年,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省委政研室定點幫扶工作專班協調中石化西南工程有限公司,為林壩村捐贈105盞太陽能路燈。“政策惠民、幹部用心、群眾齊心,如今的日子啊,越過越紅火。”林壩村村民對未來信心滿滿。

興産業富農家

9月10日一大早,村民張定科騎上摩托車到碑院場鎮一建築工地打零工。2015年前,他的兒子女兒正讀大學,家裏一度陷入困境。省委政研室駐村幹部了解到他家情況後,多次深入他家,鼓勵他發展養殖業。

“為了幫助我家發展産業脫貧致富,幫扶單位送來300多只雞苗和鴨苗。”張定科介紹,2015年初,在省委政研室的幫扶下,他家發展養殖業凈賺了4000余元。第二年,他擴大了養殖規模,家庭每人平均年收入近萬元,順利擺脫貧困。

在省委政研室的幫扶下,林壩村的貧困群眾通過發展小買賣、小庭院、小養殖、小作坊“四小工程”,逐步擺脫貧困,走上了奔康路。

驅車沿著蜿蜒的村道來到該村脆香甜柚産業園,只見碩大的脆香甜柚藏于一片翠綠中,村民們背著背簍,正在採摘柚子。大家説,這是村裏的“搖錢樹”。

“我們把土地流轉出去種果樹,一塊地掙了兩份錢。”村民羅秀英介紹,土地流轉租金和果園的分紅,是兩筆穩定的收入。

緊鄰脆香甜柚産業園的養殖大棚裏,不時傳來陣陣鵝叫。2016年,通過省委政研室“牽線”,業主龐林來到林壩村,投入220萬元建起養殖場。如今,養殖場存欄鵝萬餘只,每年吸納60余人就近就業。

眼下正是林壩村“胭脂米”收割時節。稻田裏,收割機馬達轟鳴。通過招引企業,該村種植“胭脂米”,不僅盤活了撂荒地,還增加了村集體收入。2019年,該村“胭脂米”迎來豐收,並打通了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村集體收入達到10萬餘元。

6年來,省委政研室投入幫扶資金累計900余萬元,通過“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建成脫貧奔康産業園1個,培育合作社2個,種植“胭脂米”20余畝、脆香甜柚380畝等,走出一條産業扶貧新路子。

富了口袋富“腦袋”

破除陳規陋習,非一朝一夕的事。省委政研室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為突破口,組織村民成立小集體生産隊,按照“宜改則改、宜遷則遷”的原則,對村容村貌進行集中整治,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危房實行搬遷。制定村規民約,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和清潔衛生公示制,全村生活垃圾實行戶定點收集、村集轉机運處理。

“過去村民等靠要思想嚴重。”毛樹賓介紹,斬斷“窮根”,必須先扶志。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省委政研室幫扶幹部將扶貧和扶志有機結合,一手抓産業發展,一手抓村風民風轉變。持續開展新風民俗培育,以及感恩教育、法紀教育、習慣教育、風氣教育、脫貧光榮的自尊教育五大主題教育活動,充分激發群眾“我要脫貧”的決心。通過“三議五會”決定村裏的大小事,以“開壩壩會、吃壩壩宴”形式開展“最美林壩·大家談”和“幹群互讚·銘恩思進”為主題的“四好”家庭戶評選活動,深入群眾當中宣傳黨的政策,傾聽群眾心聲,引導村民傳播好聲音,傳遞正能量。

“吃水不忘挖井人,脫貧不忘黨恩情。”曾獲得“愛家興村先進個人”稱號的村民王東介紹,在省委政研室的幫扶下,他發展起種植業,並帶動周邊村民一起致富奔康。

“通過講正面道理、造正面輿論、樹正面典型、提正面士氣,讓村民熱愛家庭、睦鄰友好、自力更生、幹事創業,共建幸福美麗家園。”毛樹賓説,通過評比選樹典型,通過表彰學習典型,讓群眾感恩、知足、誠信、奮進,全面提升新農村形象。

6年來,在省委政研室的幫扶下,林壩村幹部群眾勠力同心,讓窮山村舊貌換新顏。2016年,林壩村退出貧困村序列,並被評為首批“省級四好村”;2017年,該村貧困戶全部脫貧。(李果 高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