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的踐行者——記達川區大灘鄉張家店村第一書記龔繼波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19-05-05 14:29:05 編輯:張林 點擊:

  【人物名片】

  龔繼波,達州市達川區人, 1982年3月出生, 201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現任達川區林業開發與保護中心西山林場副場長。2015年5月派駐到大灘鄉夏家壩村支部擔任第一書記。

  “一個月了解村情社情,半年時間完成村社道路硬化,半年時間建起蔬菜專業合作社,一定要讓全村摘下貧困的‘帽子’,決不讓一位老百姓在扶貧路上‘掉隊’。”翻開龔繼波的駐村幫扶手冊扉頁,密密麻麻寫滿了一整張紙。這是龔繼波擔任第一書記第一天許下的誓言。她曾兩次主動請纓到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如今眼看當年的願望一一實現,她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心裏的擔子終於卸了下來,曾經開朗愛笑的她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紮根群眾,當好老百姓的“貼心人”

  “張家店村位於大灘鄉的東北部,距縣城約55公里,有386戶1386人,老人和留守兒童佔90%以上,低保戶56戶,五保戶11戶,殘疾人戶47戶,全村在家勞動力不足40人,貧困戶102戶292人,無村集體經濟收入,群眾觀念較為落後,受教育程度低,小農意識強,市場意識淡薄,‘等、靠、要’的思想嚴重。”這是駐村一月後,龔繼波寫在駐村工作日誌上的一段總結。

  來到張家店村後,龔繼波放棄了週末與家人團聚的時間,獨自一人走家串戶,與群眾拉家常、擺龍門陣,深入群眾,了解民情,撰寫走訪日記162篇,“民情記事”7600余條。張家幾口人,李家老人得的什麼病,王家家庭收入主要來源是什麼,無論提及到誰家,龔繼波總能滔滔不絕的説上半天。大家剛開始都叫她“龔書記”,後來一聲一個“波兒”的叫,一股股暖流從她心底湧來,給了她工作的巨大動力。

  不忘使命,當好脫貧致的“引路人”

  要想富,先修路。可是錢從何處來?龔繼波首先想到的是向幫扶單位要。每週回家前,她都要到單位彙報工作,通過“磨工夫”,最終向區林業局等單位爭取項目資金10余萬元。

  錢還是不夠,怎麼辦?她放棄春節與家人團圓的時間,與村兩委班子一道給成功人士“拜年”,描繪村子發展規劃,爭取得到他們的資助,先後籌集到社會資金50余萬元。為了節約成本,龔繼波發動村民自己修路,60多個日日夜夜,龔繼波始終堅持在第一線,和群眾同吃同勞動,先後硬化村道4.5公里、加寬道路2公里,新建社道1.7公里,實現了全村通硬化路,戶戶通硬化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村民更是在村口豎起了一塊牌子“書記路”。

  路修通了,龔繼波開始思考怎樣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因張家店村有種植青菜的傳統,經多方考察和請教種植專家,確定建立蔬菜專業合作社,種植“姜鳳梨”青菜。龔繼波和村兩委班子挨家挨戶做思想動員,説服群眾勉強同意“試試看”

  為了解決銷路,龔繼波獨自一人背著幹菜往返于重慶、成都等地,與重慶涪陵一家榨菜廠簽訂了銷售訂單,以活菜0.2元/斤或幹菜1.2元/斤保底價解決“姜鳳梨”青菜“銷售難”的問題,全村目前共發展“姜鳳梨”青菜800余畝,年每人平均增收500元左右。

  張家店村1、2組有荒山近500畝,在龔繼波的帶動下,全村按照“高低間作、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模式,栽種青花椒500畝,變荒為寶,預計每人平均增收850元。

  為壯大集體經濟,龔繼波和村支兩委班子籌資18余萬元,開辦了村酒廠。釀酒成功後,她又獨自走上了銷酒的道路。每次回城都帶上幾壺酒,跑遍城裏大大小小的餐飲店,推銷村上自釀的糧食酒;與同事、朋友、家人聚會的時候,總是免費讓大家品嘗,通過親朋好友的口耳相傳,銷路也就慢慢打開了。目前,酒廠年産酒8000余斤,實現銷售收入20余萬元,村集體的“錢袋子”也鼔了起來。

  用心用情,當好救危濟困的“解憂人”

  村民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也不能匱乏。龔繼波積極組織大家開展黨員先鋒指數考評、“五好一新”評選和脫貧攻堅“五家”評選等活動,良好的生活氛圍在張家店逐漸形成。

  龔繼波自費購買音響設備、服裝、道具,利用農閒時間教村裏的大媽們跳廣場舞,在她的熏陶下,平時説話都臉紅的大媽們紛紛加入了跳廣場舞的行列。在達川區東部片區開展“五崇尚、五反對”助推脫貧攻堅文藝演出中,她編排的《站在草原望北京》獲得片區一等獎,楊友翠老人流著眼淚説:“我今年70多了,從沒化過粧,也沒有照過相,更莫説上臺跳舞了,是龔書記給我新的生活。”

  “龔書記,貧困戶都吃上了自來水,我們非貧困戶為什麼不能吃自來水?”村民謝合才多次跑到村辦公室向她“訴苦”。面對全村284戶非貧困戶要吃自來水的願望,她和村支兩委成員一起多次前往區上主管部門,爭取到項目資金10萬元,解決了整村安全用水問題。望著清澈澄亮的自來水,老百姓總是拉著她的手誇個不停。

  作為第一書記,龔繼波始終將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幫扶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針對留守兒童缺乏關愛的現狀,每年“六一”,她積極動員各單位愛心人士向留守兒童贈送學習用具,給他們送去關懷;得知貧困學生因父親身患肝癌,面臨輟學,她第一時間發動全體村民為其捐款2萬元,解決燃眉之急;村裏老年人突發疾病面臨生命危險,子女不在身邊,她深夜驅車將其送至區人民醫院,墊付醫藥費,並親自照料,直至痊癒回家,每當提及此事,老人總是熱淚盈眶的説“龔書記比我自家的孩子還親”。

  龔繼波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駐紮一線,用真心真情拉近與老百姓的距離,用熱心耐心解決好群眾的困難疾苦,用實幹苦幹帶領村民走上脫貧奔康路,以實際行動生動踐行在黨旗下的諾言。(達川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