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東(左二)在大窩凼施工現場指導反射面單元拼裝工作(2015年11月25日攝)。新華社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天眼”之難,還有工程預算。
有那麼幾年時間,南仁東成了一名“推銷員”,大會小會、中國外國,逢人就推銷“天眼”項目。
“天眼”成了南仁東傾注心血的孩子。
他不再有時間打牌、唱歌,甚至東北人的“嘮嗑”也扔了。他説話越來越開門見山,沒事找他“嘮嗑”的人,片刻就會被打發走。
審核“天眼”方案時,不懂岩土工程的南仁東,用了1個月時間埋頭學習,對每一張圖紙都仔細審核、反覆計算。
即使到了70歲,他還在往工地上跑。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的邢成輝,曾在一個悶熱的夏日午後撞見南仁東。為了一個地鉚項目的誤差,南仁東放下筷子就跑去工地,生怕技術人員的測量出了問題。
一個當初沒有多少人看好的夢想,最終成為一個國家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