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交流文明互鑒搭橋梁

5月14日下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智庫交流”平行主題會議在北京舉行,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專家們濟濟一堂,一場著眼現實、高瞻遠矚的思想交流,在這裡展開。

“中國上下5000年曆史,大部分時候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獨立文明。而連接羅馬帝國和中國的古絲綢之路,為中國打開了一條向西的重要通道。”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院長、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有著深厚的歷史機理。兩千多年前開闢的古絲綢之路,首先打開商貿互通之路,文化交流隨之而來,佛教和基督教也從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此後,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中國的熱情。“中國從來就不缺乏開放精神,‘一帶一路’彰顯了中國進一步主動的對外開放。”

以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為重要特徵,這是對歷史的繼承,又蘊含大同世界的合作內核。不少研究絲路精神的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將成為東西方交融合作的新橋梁。

土耳其馬爾馬拉基金會主席阿坎·蘇威爾説:“今天,從倫敦到北京,我們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外交空間,‘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僅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也不僅僅連接貿易、歷史、文化,更為我們打開彼此的大門和胸懷,幫助我們傳承歷史文化財富,更好地發展本地區的文化、宗教。”

加深知識交流,促進觀念創新

4年來,“一帶一路”建設有力推動了相關國家的經濟文化交融發展,得到廣泛支援,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在這一過程中,智庫和各類學術機構大有可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指出,智庫可以用全球視野,依照各國的國情,在紛繁複雜的事項中以敏銳的洞察力解決歷史的大事,深入研究“一帶一路”內在的發展動力和規律,不斷豐富其內涵和理念。這對於凝聚共識、匯集各方的力量,更好地推動“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用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也想開展‘一帶一路’相關的研究。”孟加拉國發展研究院院長坎·艾哈邁德·塞義德·莫什德表示,孟加拉國國內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熱情都非常高,但是孟加拉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很落後,他十分希望借助此次峰會,尋找孟加拉國“一帶一路”研究的方向。

南韓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院長玄定澤表示,他所在的研究院已經出版了很多“一帶一路”的成果,還定期和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召開研討會。

上海社科院王戰院長介紹説,他們花了兩年時間製作“一帶一路”的數據庫,馬上就要開通使用,希望能夠為相關的企業、研究機構提供有用的資訊和數據。

凝聚知識智慧,建設文明之路

據了解,目前中國智庫有關“一帶一路”的研究平臺已超過300家,參與“一帶一路”研究的外國知名智庫有50多家。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表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社會智庫應該坦誠相見、多交朋友,“既要跟給我們點讚的人交流,更要跟對我們提出批評意見的人交流,越是有不同態度的人,越要消除對方的疑惑”。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為此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建議,不妨成立一個非官方的協調機構,加強融資,支援“一帶一路”研究,到全世界各地區進行調研。

“智庫交流”平行主題會議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主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承辦。會議氣氛熱烈、交流深入,與會者圍繞“攜手打造智力絲綢之路”的主題,形成智庫共識、簽署合作協議、聯合成立“一帶一路”研究院等12項成果。

會場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智庫專家們坦誠交流、激蕩思想,而會議結束時,彼此互道珍重、共同相約,對“一帶一路”的思考要“隔空交流”,建設一條智力絲綢之路……

(本報記者李琰、史曉韻、白陽)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15日 06 版)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