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天山,橫亙新疆1700多公里,自東向西行至伊犁州南北分叉,孕育出“塞外江南”伊犁河谷。雖然地處遠離海洋的亞洲中心,但大西洋暖濕氣流不遠萬里,穿越歐洲與中亞草原自西而來,擁進南北拱衛的天山懷抱,化作雨露滋養著這裡的每一寸土地。
新疆歷史上第一家奶粉廠——伊力特乳業,就坐落在這片世外桃源。
長久以來,提起中國乳業,言必談內蒙乳企伊利、蒙牛,鮮有新疆乳企被津津樂道。近幾年,隨著新消費如火如荼,新疆乳業異軍突起,開始走進大眾視野。作為新疆誕生的第一家奶粉廠,伊力特乳業“一夜之間站上風口”,成為新疆特色乳製品的行業標桿。
自1958年在伊犁河谷建廠以來,伊力特乳業64年的發展歷程,幾乎成為中國乳業發展史的縮影:輝煌時,新疆地區家喻戶曉;困境時,負債百萬瀕臨倒閉。從工業變革到行業震蕩,從國企改制到市場突圍,這家64歲的民族乳企不僅活成了行業“活化石”,更被稱為伊犁河谷中的“乳業茅臺”。
開局高光:伊利創始人都曾來學習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對於伊力特乳業而言,尤為如此。
1958年,新中國百廢待興,“洋奶粉”大行其道,奇貨可居。擔負著開闢民族乳業道路的希望,新疆第一家奶粉廠,新疆伊犁州寨口乳品廠成立,這是伊力特乳業的前身。
彼時,常溫液態奶技術尚未出現,低溫液態奶不利於儲存和運輸,奶粉就成為乳品工業化、現代化的代表。在沒有任何技術支援的情況下,伊犁州寨口乳品廠土法開工,用平鍋生産出第一鍋奶粉,硬是在1965年發展成了西部首家機械化乳品廠。
開局即高光,寨口乳品廠一時風光無限,旗下生産的“團結牌”寨口奶粉在新疆無人不知。那個時候,由於産能有限,廠門口排隊等貨的車輛絡繹不絕,甚至有些人半月多也提不到貨。風頭之盛,甚至吸引來鄭俊懷(伊利創始人),專門帶領一個學習小組,來到廠區住了十余天,學習相關技術知識。
計劃經濟之下,新疆腹地的交通劣勢尚未顯現,寨口乳品廠發展順風順水,直到1992年計劃經濟結束,市場經濟的浪潮洶湧而來,風向開始轉變。
巍峨的天山為伊犁河谷留下西來的雨露,卻阻隔了南方吹來的改革春風。相比之下,內蒙企業們“聞風而動”,曾經來寨口乳品廠學習的鄭俊懷,于第二年(1993年)創辦了伊利,中國乳業的新篇章緩緩掀開。
乳業之殤:錯失機遇的奶粉市場
雖然世外桃源,但是交通不便。對於寨口乳品廠而言,交通問題不僅阻礙了商品的流通,更是隔絕了行業機遇;而有時,錯失一次機遇,往往就錯失一個時代。
這一次,寨口乳品廠錯失了常溫液態奶的時代。
從營養角度來説,奶粉和常溫液態奶相差無幾,為何常溫奶對奶粉市場可以形成摧枯拉朽的碾壓之勢?這背後離不開一個隱形巨頭——瑞典利樂公司。
1951年成立的利樂,通過技術創新,解決了液態奶常溫運輸的難題。相比西方國家,中國乳業發展滯後,這讓利樂能夠借助時間差對中國乳業進行專利封鎖與降維打擊,但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常溫液態奶的流行。
1997年,伊利引進兩條利樂液奶生産線,把牛奶保質期延長到了7個月。在伊利的帶動下,蒙牛跟進。1999年,利樂甚至將價值千萬的設備,以半賣半送的形式給了蒙牛。利樂成為“乳業戰場背後的軍火商”,它選中了伊利和蒙牛,將其推向“草原雙雄”的寶座,而它們每出售一盒利樂包裝的常溫牛奶,都要被利樂攫取大半利潤。
在這場以伊利、蒙牛為首的乳業戰爭中,常溫奶崛起,低溫奶與奶粉市場被大規模擠壓。
就在常溫奶戰爭轟轟烈烈之際,遠在伊犁河谷的寨口乳品廠,卻因不適應市場經濟進行改制,于2003年由新疆伊力特集團有限公司控股進行改革,寨口乳品廠也更名為伊力特乳業。
一步慢,步步慢。改制後的伊力特乳業,早已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眼睜睜看著曾經的“徒弟”成為執牛耳者,自己則跟隨整個奶粉行業艱難前行。直到2008年,爆發了震驚全國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國奶粉行業遭受致命一擊。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雖然當時新疆的奶源是全國為數不多沒有淪陷的地方,依然免不了受到波及,曾經輝煌的伊力特乳業于2017年徹底停産,命懸一線。
不破不立:民族乳業“起死回生”
禍兮福之所倚,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中國奶粉行業遭遇毀滅性打擊,但是通過這次事件,奶源地的重要性卻愈加凸顯。
2008年後,中國乳業告別行銷驅動的野蠻發展時代,開始回歸産品,優質奶源地成了乳企必爭之地。行業糾錯,給了新疆乳業一次洗牌後重新入場的機會,只是停産的伊力特乳業如何翻盤?千古絲路成了破局關鍵。
雖然地處新疆腹地,可是伊犁河谷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是連通中亞各國的前沿支點。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的提出,這條千古商道再次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2017年3月,就在伊力特乳業停産的同時,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絲路中國·特色乳産業發展高峰論壇”盛大舉行。這次論壇,成為了中國特色乳行業的里程碑事件,其中大會的主辦者之一,西安絲路乳業集團也由此嶄露頭角。
儘管當時距離三聚氰胺事件已經過去近十年,但是在這期間常溫奶市場借勢做大,中國奶粉行業亟需一場突圍之戰。突圍的方向有兩個:一是嬰幼兒市場;二是特色乳市場。絲路乳業集團,正是特色乳業的探索先驅代表之一。
早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經濟戰略時,絲路乳業集團敏銳地意識到了其中的機遇,圍繞“絲路經濟帶”展開了深入的産業調研。在中東迪拜考察時,偶然發現當地最流行的乳製品不是牛奶而是駱駝奶,備受皇室推崇。回國之後,絲路乳業立即組織專家進行研究,發現駱駝奶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而中國本土就擁有最優質的駱駝奶源,在新疆伊犁河谷及其周邊區域分佈。
一條千年絲綢之路,將相距千里的伊犁伊力特乳業與絲路乳業集團就此連結在了一起。
當絲路乳業來到伊力特乳業工廠考察時,廠區已經停産多年,雜草叢生、滿目荒涼。由於已經成為國營企業中的不良資産,伊力特乳業被掛牌在新疆産權交易所對外轉讓。一家負債纍纍的停産工廠,對於外界來講實在難有吸引力,掛牌之後,無人問津,接連兩次流拍。
停産後的伊力特乳業
“新疆歷史上第一家乳製品廠,不能就這樣垮掉!”
在了解伊力特乳業歷史之後,絲路乳業集團決心救助,于2020年10月,在新疆産權交易中心以掛牌價格630萬元依法取得伊力特乳業100%股權,還主動承擔了伊力特乳業原有的400多萬負債,伊力特乳業“起死回生”。
伊力特乳業在新疆産權交易所公示資訊
“乳業茅臺”:得奶源者得天下
“一家60多年的老廠子,就算救活了又能有什麼用?”
在拯救伊力特乳業的過程中,充滿了非議與不解。在外界來看,雖然是新疆歷史上第一家奶粉廠,雖然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與情懷,可是作為一個錯失了時代的老廠,靠著情懷又能值幾個錢,不然怎麼會接連兩次流拍。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20年前,中國乳業“行銷為王”,拼的是行銷與渠道;如今,歷經野蠻發展與行業糾錯,“産品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得奶源者得天下!
伊力特乳業代表的不僅是一座工廠,更是代表著極度稀缺的優質奶源地:伊力特乳業位於伊犁河谷唐布拉草原腹地,地處北緯43-47°天然黃金牧場,擁有兵團28萬畝核心生態牧區,是駱駝、綿羊、伊犁馬、褐牛優質特色奶源種群集中匯聚之地。
伊力特乳業生態牧場
如同茅臺鎮是優質醬酒的核心産區,伊犁河谷唐布拉大草原,正是優質特色乳的核心産區。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無論行業如何變遷,這一點都不會改變。在20年前“行銷為王”的時代,伊力特乳業明珠蒙塵;如今乳業市場“産品為王”,曾經的新疆第一乳製品廠,王者歸來。
改造升級後的伊力特乳業
“只要牢牢掌握這片核心奶源地,就等於擁有了行業的護城河!”
為此,伊力特乳業依託“企業+養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加強規模養殖、原料奶收購、生産加工與銷售各環節,不僅帶動了眾多牧民走上致富路,還通過養殖規模化、生産標準化、加工現代化,使特色乳産業真正轉化為優勢産業。
為了給優質奶源加上一把“安全鎖”,絲路乳業集團陸續投資數千萬對其進行升級改造,從國際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與設備,通過了ISO9001品質管理體系認證、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以及有機認證。
由於地理原因,在過去多年,新疆乳業一度“奶香也怕巷子深”。如今,借助“一帶一路”,西安成為西北産業走向全國的橋頭堡,伊力特乳業聯手絲路乳業集團,打通了面向全國的産銷渠道。
“好風憑藉力,送子上青雲”,市場機遇來臨之際,政策風口也正在打開。
2020年,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指出:培育壯大新疆特色優勢産業,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積極扶持以駝乳、綿羊乳和馬乳等為主的特色乳業發展,逐步構建起生産、加工與銷售為一體的全産業鏈,讓更多農牧民享受全産業鏈發展帶來的大好紅利。
市場與政策雙重風口疊加,伊力特乳業迎來了爆發期。無論是産品銷售,還是渠道合作訂單,絡繹不絕。
截至目前,伊力特乳業已經孵化出一批特色乳知名品牌:曾經的“團結牌”和“唐布拉”品牌奶粉煥發生機,成為新疆著名商標産品;“絲路駝寶”品牌,全國專營專賣店突破1000余家;2021年,伊力特乳業一舉成為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特許商品供應商;2022年,又成為第六屆“絲博會”(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指定乳製品供應商……
曾經,新疆乳業錯失了一個時代;如今,“百戰歸來再出發”,伊力特乳業希望借助全産業鏈優勢,賦能新疆特色乳製品,真正讓這裡的“乳中茅臺”,從伊犁河谷走出新疆,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