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假,各大品牌的兒童智慧手錶進入銷售高峰。據報道,不少不良內容、偽裝成益智類內容的遊戲App、搜題類軟體等,借兒童智慧手錶“潛入”了孩子們的生活。此外,兒童智慧手錶還存在App支付不需要輸入密碼驗證、資訊洩露等問題。(7月21日《北京青年報》)
過去,兒童“智慧手錶”只能提供定位和緊急通訊聯絡等一些簡單功能。如今,其功能越來越豐富,可以拍照、上網、打遊戲、社交聊天,日益受到孩子們的追捧。前瞻産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預計未來中國兒童智慧手錶行業市場規模將以20.9%的年複合增長率持續增長,並於2023年突破200億元規模。
然而,在市場蓬勃發展的背後,兒童“智慧手錶”亂象叢生,儼然成為“智慧手雷”。一些兒童手錶裏可以下載的App多達上百款,其中不乏遊戲類App,很容易導致孩子沉迷其中,既耽誤學習,也影響視力。還有的App一旦綁定家長手機號,就同步開通了免密支付。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孩子可以隨意進行消費,包括支付VIP服務、購買遊戲中的皮膚等等。
此外,今年央視“3·15”晚會還曝光了兒童“智慧手錶”資訊安全漏洞。各種App安裝後,無需用戶授權就可以拿走定位、通訊錄、麥克風、攝像頭等多種敏感許可權,從而輕易獲取孩子的位置、人臉圖像、錄音等隱私資訊。
手機受限之後,兒童手錶成為唯一能帶進學校的電子産品。一些家長希望隨時獲取孩子的位置,和孩子進行聯繫,有意為其購買兒童手錶。同時,廠商也抓住孩子的消費心理,加強社交和娛樂性功能開發,讓其欲罷不能。不過,並非所有的功能豐富都是一件好事。
對於孩子來説,心智尚不成熟,缺乏金錢概念,很容易造成衝動消費、非理性消費。兒童“智慧手錶”無需密碼即可支付,不僅有悖商業倫理,也違反法律要求。《民法典》明確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再者,兒童“智慧手錶”螢幕普遍在1到2寸,讓孩子長時間沉迷這麼小的螢幕,嚴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今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國標委發佈了推薦性國家標準GB/T41411-2022《兒童手錶》,將於今年11月1日起實施。作為首個兒童手錶國家標準,該標準覆蓋了兒童手錶的定位性能、通話、電磁輻射、資訊安全等關鍵品質安全和性能指標,提出了相關評估和檢測方法。除了硬體品質安全外,軟體資訊安全也需要立個規矩。
近日,中央網信辦、國務院未保辦(民政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啟動“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網路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其中包括強化對專門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慧手錶、智慧音箱、平板電腦、早教故事機等智慧設備資訊內容管理,深入排查語音、視頻、文字、圖片、遊戲等場景,全面清理違法不良資訊。
希望有關部門以此為契機,加強對兒童“智慧手錶”的監管,將專項整治成果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形成長效機制,切實規範行業發展,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張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