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懂的難題,張俊凱總會泡在圖書館搜尋資料。趙佳慶 攝
張俊凱在夜晚緊急檢修車輛。 趙佳慶 攝
中國網軍事8月18日訊(通訊員付凱 趙佳慶 陳永林)眼前這個東北漢子,黝黑、壯實,一臉油污、一身油漬,與陌生人説話時,炯炯有神的眼睛會變得有些羞澀,一副手足無措的樣子,只是當他拿起扳手擰轉螺母時,便開始自信的談笑風生。
整整一天,他在修理車間被油氣籠罩,翻車頭、上扳手、下螺絲、鑽車底,跪姿、側臥、仰臥自由切換,揮舞著那雙佈滿老繭與傷疤的雙手。
傍晚,故障車重新啟動,駕駛員興奮地將車開出修理車間,與其他4輛車同時向他鳴笛致敬。他點點頭,嘴裏不停地説:“完成任務!今天太高興了,太高興了……”忽然,他用袖管擦了一把汗,黝黑的臉上又多了一道黑色污漬。
這就是那個一個人、一個車間、一套修理工具,守護鐵騎馳騁20余載的老兵嗎?
這就是那個只有初中學歷,卻革新和發明瞭10余項設備工具,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一等功臣嗎?
這就是那個20余次執行建國70週年閱兵等重大非戰爭軍事行動,檢修車輛8000余臺次的“士兵工匠”嗎?
在這個盛夏的夜晚,筆者永遠記住了他——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某團二級軍士長張俊凱。
胸懷一個工匠夢想——
“把修軍車當成一輩子的事業幹”
修軍車在部隊不是“熱門專業”,甚至還會因為臟、累被嫌棄為“擼鐵的漢子”,但在大家的眼裏,穿軍裝、修軍車卻是張俊凱必然的選擇。
張俊凱成長在東北抗聯第十一軍軍長祁致中的故鄉——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他至今記得,9歲那年,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講到被稱為“神老虎”祁致中的英雄故事,自此從軍報國的種子在他的心裏生根發芽。
“我要去當兵!”初中一畢業,張俊凱就參了軍,因為從小就跟著父親開農用車、修拖拉機,有駕修雙能的底子,新兵一下連就被分到了駕駛崗位上。
腳踩三塊鐵,到哪都是客。上世紀90年代,在部隊駕駛員可是個好崗位,能練技術、工作環境好不説,開著戰車在戰場上馳騁更是威風凜凜,就是轉業到了地方也不愁工作。第一次開軍車讓張俊凱興奮的不得了,可那時的他怎麼也沒想到,之後20多年會讓修車這個行業填滿整個軍旅生涯。
就在張俊凱當上駕駛員的那一年,弟弟被車撞到不幸去世,肇事司機因為不懂修車,沒把剎車失靈的徵兆當回事,最後釀成大禍。張俊凱在悲痛的同時,也第一次認識到修車的重要,但讓他徹底發生改變的,源自一場戰敗之痛。
那是張俊凱作為副駕駛首次參加演習,他和戰友按照命令,滿載油料奔赴指定地域進行“戰場輸血”。為了避免“敵”集中火力打擊,車隊化整為零,小隊多路向目標地域開進。不承想車輛卻中途趴窩,他和駕駛員搗鼓20多分鐘才排除故障,最終導致穿插分隊10輛戰車因“缺血”貽誤戰機,被判“敗北”。
“油料什麼時候能到?”當晚,上級領導憤怒的咆哮聲,讓張俊凱毫無睡意。兩次“切膚之痛”也不斷校正著他的初心使命:駕駛員馳騁疆場固然威武風光,但一名優秀的修理工卻是鐵騎生命的守衛者,更是一塊保障打贏的奠基石!
確定要幹修理工,很多戰友説他傻,放著“金飯碗”不端,非要去捧“泥飯碗”,而且一捧就是20多年。如果僅僅是為了一個飯碗,張俊凱或許根本不會參軍入伍。讓他堅持一路走下來的,是對軍車修理的熱愛和這項工作帶給他的一種神聖職責。
張俊凱特別鍾愛修理工的工裝。妻子李宏回憶剛和張俊凱處對象時的場景:“他穿著一身修理工衣服就來和我見面,滿身的油氣味,第一次見面我以為他沒來及換,可是後來見面他仍然一身工裝。”
“每次我把故障車輛修好交給駕駛員時,他們高興的像過年。他們常常非常感激我,熱情地要我的電話號碼、微信,把我當成英雄。這時,我心裏真有一種特別幸福的感覺,覺得自己是部隊一個不能少的人。”這是張俊凱最初直觀感受到修理工作的價值。
別看張俊凱人長得憨憨厚厚,可骨子裏卻有著犟脾氣,認定了一件事就要幹到底。轉行當修理工之初,張俊凱有時間就到修理車間“出公差”、打下手,纏著修理班的戰友給他介紹車輛構造及工作原理。第二年,好學的他還考上了北京機械士官學校,進行專業學習。
隨著時間的流逝,張俊凱漸漸褪去了稚嫩,維修技術越來越精,名氣也越來越大,駐地都知道部隊有個姓張的修理大拿。樹大自然招風。地方維修廠不斷拋來橄欖枝,想盡辦法挖人。
匠者之心,始於誠,踐于行。2012年是張俊凱最難的一年,那年秋天,父親查出癌症,急需鉅額醫療費用。家裏攢的錢,單位的資助全砸了進去,仍是杯水車薪。
“只要你跟我幹,治病的錢我全包了!”一個修理廠的老闆“瞅準時機”伸出了“援助之手”,還留下五萬塊錢當定金。回到地方掙錢,還是繼續堅守崗位?這樣的選擇張俊凱遇到過很多次,每次都拒之門外。
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這對上有老人身患絕症、下有小孩嗷嗷待哺的農村家庭來説,無異於雪中送炭。張俊凱該怎麼辦?
失守初心妄稱黨員,見利忘義愧為軍人。“修軍車是為黨和部隊做事,心裏舒坦、好過;修地方車輛,只是個人掙錢,心裏不安穩,大家也不會喜歡我!”張俊凱沒有忘記自己在第一次立功時的表態“把修軍車當成一輩子的事業幹”;沒有忘記是部隊的培養才有他的今天。張俊凱退還定金,咬緊牙關,勒緊腰帶,在部隊和戰友們的幫助下挺過了難關。
一次向難而行的抉擇,猶如鳳凰涅槃般的重生,也透視著張俊凱的拳拳“匠心”。事後,他在日記本上寫道:做一把分毫不差的千分尺。
在張俊凱心裏,修軍車已經成為他心中一道神聖的使命,他深愛著這項工作,也牽掛著每一輛軍車、每一個扳手……一個心懷使命的人,才是一個有價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