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藏觀察
傳承傳播並舉,讓古籍走出“深閨”,成為文化自信的源頭
“汲古慧今”,讓書寫在故紙堆裏的文字“活”起來,讓中華優秀古籍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載體和文化自信的源頭,“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探索還將持續。
范勇:文物鑒定是一門亟待完善與提高的技術學科
中國網 · 中國民藏
北京:藝術品交易展示月啟動 高水準藝術活動陸續開展
近日,2023北京藝術品交易展示月在全國農業展覽館11號館開幕,未來一個月內將推出藝術品交易、畫廊展銷、數字藝術、展覽展示、藝術論壇共五大類型50余場活動。
動輒數千上萬元的“收藏品”,老人們因何心甘情願慷慨購買呢?
“收藏熱”背景下,老年朋友往往花大價錢購買“寶貝”。然而,所謂“保值增值”多是話術,更有“劇本”引誘老人。
民辦博物館,你還好嗎?
民辦博物館促進博物館更加融入大眾生活。出於興趣與責任,民辦博物館的收藏範圍往往是國有博物館無暇顧及的領域,因而使博物館的藏品內容更加豐富。
科技藝術開啟體驗消費新模式
科技藝術是以科學技術為媒介進行創作的新型藝術形式,是當代科技發展對於傳統藝術思維和表現的一次變革與重塑。在相關政策的引領下,“科技藝術”開始走進公眾視野,其影響力從行業內部逐步擴展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要素。
歐洲秘藏永樂禦窯龍紋大盤首現拍場 業內稱拍賣市場正在復蘇
雖然2022秋拍推遲到了今年早春,但從各地買家反應看,市場依舊活躍。這一點從拍賣期間客房預訂情況就可以看出來。拍賣所在的北京國貿大酒店現在幾乎處於滿房的狀態。
已故奧地利收藏家珠寶藏品拍賣價創紀錄
奧地利已故富豪、藝術品收藏家海迪·霍爾滕生前收藏的數百件珠寶日前在佳士得拍賣行拍出約1.76億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約合1.1美元)的高價,創下私人珠寶藏品的最高拍賣價格紀錄。
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成立藝術品分會 意味著什麼?
中國藝術品市場發端于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涵蓋畫廊、藝術品拍賣、藝術品展覽、藝術品經紀以及藝術品金融服務等多領域、長鏈條的業態,市場規模不斷壯大,行業門類日益齊全,産業形態持續完善,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成長為全球最重要的藝術品市場之一,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國際上也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
《藝術城市倡議》長沙發佈“以美為媒,美美與共”
《藝術城市倡議》認為,城市藝術將走向藝術城市。在未來,文化藝術將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成為一個城市最大的不動産。在未來城市的規劃中,各國需要充分利用藝術、科學等方面探索具有包容性、公正性、系統性、價值性、文化性和可持續性的城市實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