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藏頭條

《藝術城市倡議》長沙發佈“以美為媒,美美與共”

發佈時間:2023-05-19 14:43:1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俊康

4月26日,2023“東亞文化之都”城市主題交流活動在長沙如期舉辦,為期兩天。本次活動的主題為“以美為媒 美美與共”,力求推動城市發展中的“文化引領、藝術導向”作用,促進東亞國家在藝術和城市創新等領域的文化交流,共用城市經驗,構建發展共識,為中日韓三國城市分享文化發展理念、人文建設成果、推進藝術交流搭建重要平臺。


2023年“東亞文化之都”城市主題交流活動海報

2023“東亞文化之都”城市主題交流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長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承辦,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提供學術支援。本次活動名家薈萃,大咖雲集。中日韓三國藝術家、專家、學者,“東亞文化之都”中國當選城市代表和省(市、區)文化和旅遊廳(局)代表齊聚星城。


2023年“東亞文化之都”城市主題交流活動現場

長沙市委副書記、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岳麓區委書記譚勇,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霞,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二級巡視員戴世雙分別致辭,黑龍江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張亞巍出席活動,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進行視頻致辭。此次活動由中國傳媒大學設計學教授、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秘書長武定宇主持。


致辭嘉賓:譚勇(長沙市委副書記、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岳麓區委書記)

譚勇在致辭中強調,長沙將立足新起點,奮力建設具有“長沙味、湖湘韻、中國范”的世界文旅名城,在豐富多樣的文旅交流活動中充分彰顯城市風采、交融文化藝術、促進國際合作、增進人民情誼,持續推動三方城市友誼薪火相傳、交流常態開展、發展互惠共贏,共同譜寫中日韓三國文化交流合作新篇章。


致辭嘉賓:張霞(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張霞在致辭中表示,希望長沙能以本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展示長沙文化、講好湖南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國際影響力,持續放大“東亞文化之都”品牌綜合效應,為東亞地區人文交流注入活力。


致辭嘉賓:戴世雙(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二級巡視員)

戴世雙在致辭中指出,當前,“東亞文化之都”面臨著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期。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作出全面部署,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明確了戰略方向。


致辭嘉賓:吳為山(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

吳為山通過視頻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吳為山視頻致辭表示,長沙是一個既有歷史文化積澱,又有現代文化創新成就的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名城,希望長沙在今後的城市建設進程中,充分發揮東方文化包容之美的優勢,錘鍊打造國際文化創意中心和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


活動主持人:武定宇(中國傳媒大學設計學教授、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秘書長)

交流活動期間中日韓專家學者中國傳媒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高教協會廣告專委會理事長丁俊傑,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王中,南韓著名當代藝術家、設計師、策展人崔正化,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館長秋元雄史分別進行了主旨發言。


主旨演講嘉賓:丁俊傑(中國傳媒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高教協會廣告專委會理事長)

丁俊傑在他的《域牌:為了準確,需要創造一個概念》主旨演講中認為,域牌,不是城市品牌,從西方角度,Country與City指的是兩種不同生活方式,並不是一個區域的概念,産品可以形成了品牌,城市也好區域也好,應該形成的是域牌,城市品牌這個概念不可誤用。


主旨演講嘉賓:王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王中在演講的《重新定義公共藝術》中表示,文化是一個區域最大的不動産,是提升城市發展競爭力和居民幸福指數的重要因素。藝術可以定義一個城市的性格,體現一個城市的溫度、品格、文化訴求和人文關懷,創造出更大的邊際效應。


主旨演講嘉賓:崔正化(南韓著名當代藝術家、設計師、策展人)

崔正化進行《統生命體:沒有你的我,沒有我的你》主題分享,統生命體這個概念,我的理解是,我們不分你我,我們是一體的。我的作品通常是和人的體積比較起來非常大,大家都熟知的材料和外形,你看見的東西、你感受得到的東西就是我的藝術,我每次創造一個東西並不是一個物質,而是他們的記憶,記憶他們的記憶,紀念他們的記憶,這就是我對公共藝術的理解。


主旨演講嘉賓:秋元雄史(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館長)

秋元雄史在《讓城市綻放生機、充滿活力的藝術活動計劃——直島、金澤、北陸》演講中強調,藝術支撐著城市、地域、地區,同樣這些也支撐著藝術,成為了城市與藝術的關係,地域中的藝術其實是根深蒂固的,藝術活動有如空氣一般的存在,所謂藝術活動不僅僅是為了藝術,更是為了重新創造生活場所,藝術不像人生一樣有終點,它像是運動一樣無止境,它不能像擺弄高級的裝飾品一樣,它是為了推動社會發展,用藝術來創造環境,用其復蘇再生。


學術研討環節:武定宇、趙新利、馮峰、王峰、盧妮(從左往右)

在活動學術研討環節,由中國傳媒大學設計學教授、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秘書長武定宇主持,與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趙新利,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馮峰,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峰,文旅融合項目企劃人長沙代表盧妮四位嘉賓進行學術探討,圍繞東亞“藝術城市”如何實現共融發展以及針對長沙提一點建設性建議議題,分別從城市品牌如何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逐漸形成特定的品牌認知共同體、未來的城市美學如何追求、在藝術城市構建中如何系統的對城市形象進行設計、民營文化機構如何激活城市發展潛力,推動城市文化的繁榮與優化等幾個不同方面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啟發現場觀眾同步思考。

活動的最後,由丁俊傑、王中、趙新利、崔正化等中日南韓內外專家學者共同發佈《藝術城市倡議》。《藝術城市倡議》認為,城市藝術將走向藝術城市。在未來,文化藝術將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成為一個城市最大的不動産。在未來城市的規劃中,各國需要充分利用藝術、科學等方面探索具有包容性、公正性、系統性、價值性、文化性和可持續性的城市實踐方法。


《藝術城市倡議》發佈現場

據悉,《藝術城市倡議》由中國傳媒大學設計學教授、廣告學院副院長、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秘書長武定宇起草,由20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和7所高校、機構共同發起。《藝術城市倡議》的發佈有助於全球各國以藝術為紐帶,以文化交流為橋梁,共同探索從城市藝術走向藝術城市的發展路徑。《藝術城市倡議》的發佈有助於全球各國以藝術為紐帶,以文化交流為橋梁,共同探索從城市藝術走向藝術城市的發展路徑。倡議與全球夥伴聯手,以藝術為紐帶,以文化交流為橋梁,共同構建高品質未來之城,讓藝術之光沐浴城市,從城市藝術走向藝術城市。


武定宇教授宣讀《藝術城市倡議》



2023年“東亞文化之都”城市主題交流活動現場

活動期間還開展了“東亞文都 快樂長沙”文旅推介交流會,“東亞文都 快樂長沙”都市休閒遊考察行。嘉賓參觀後湖國際藝術區、湖南博物院、橘子洲、文和友,深度了解長沙文旅資源,領略星城長沙的獨特魅力。

據悉,“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是中日韓三國聯合實施的多邊性文化活動和中長期區域文化項目,旨在通過文化、藝術、旅遊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增進文化理解,凝聚文化共識,攜手推動構建東亞文化共同體。

  




“東亞文都•快樂長沙”活動掠影

《藝術城市倡議》全文

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搖籃。對一座城市而言,她所富有的特質由物質塑形,也由理念鑄就。特定的氣候、地理、建築、人文、歷史是構成城市獨特性的源頭,也是一座城市特殊氣質的來源。今天,文化藝術己成為城市發展的動能,是一座城市最有價值的不動産。未來,城市發展需要創造性的自由生長,藝術的張力將源源不斷啟發城市生命的魅力,城市與藝術交會融合,從城市藝術走向藝術城市。

藝術城市是黏合劑,將城市文化與美學品質有機融合,使人、藝術、文化與公共空間融入到一種多元綜合體之中,延展城市創新的藝術溫度,使城市重新聚攏。

藝術城市是助推器,優化城市空間配置、促進城市文化産業發展、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彰顯城市文化魅力、提升民眾審美和生活品質、提高城市美譽度和認同感,創造人類新型城市生態模式。

藝術城市是文明的橋梁,“以美為媒”開展可持續的合作方法,將區域發展與國際傳播聯動起來,在城市舞臺上推動世界人民友好的交流與合作。

因此,我們需要引入整體性的城市理念,通過特色的交叉學科建設,匯集全球各種城市研究理論和行動策略,搭建人本、共用、可持續性的對話交流平臺,使每一個生活在城市的個體都能將自己的構想、經驗、知識、方法等綜合地運用到城市建設之中。為此我們發出倡議與邀約:以城市為媒,用藝術服務城市建設,塑造城市靈魂,像偉大的藝術家、探險家那樣思考、想像、言説我們棲居的城市,以集體的行動去書寫我們共有的未來。

藝術城市是自然的,是無意識的一種氣質追求;

藝術城市是自覺的,是人文素質的一種境界選擇;

藝術城市是自性的,是人類自身基因最深處的一種氣息召喚;

藝術城市是一種信仰,是承載人類靈魂的地方,是人類精神層面的外界反應,是人類所追求的生存意義;

藝術城市是一種生態文明科學;

藝術城市是一種道。

我們相信,一座偉大的城市,必須擁有滋養偉大藝術與藝術家的土壤和氛圍。我們願與全球夥伴攜手,以藝術為紐帶,以文化交流為橋梁,共同構建高品質未來之城,讓城市與藝術真誠相擁,讓藝術之光沐浴城市,從城市藝術走向藝術城市。

倡議起草人:武定宇  中國傳媒大學設計學教授、廣告學院副院長,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秘書長

共同發起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丁  方  中國人民大學

丁俊傑  中國傳媒大學

王  中  中央美術學院

王  峰  江南大學

王向榮  北京林業大學

方曉風  清華大學

馮  峰  廣州美術學院

劉悅笛  中國社會科學院

劉淑華  中國傳媒大學

李  迅  天津美術學院

宋建明  中國美術學院

武定宇  中國傳媒大學

范  紅  清華大學

尚  榮  南京大學

金江波  上海大學

鄭靖  中國美術學院

趙淑萍  中國傳媒大學

趙新利  中國傳媒大學

崔正化  南韓藝術家

鮑詩度  東華大學

聯合發起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文藝復興研究院

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

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東華大學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

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