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威海市海洋發展局和威海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為大力發展藍碳經濟,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綠色化轉型,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威海市日前印發了《藍碳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以下簡稱《方案》)。這也是全國首個藍碳經濟發展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威海市的藍碳經濟體系基本建立,藍碳經濟貢獻度顯著提高,在全市海洋經濟佔比將超過30%。
威海市擁有藻類貝類養殖和海草床等藍碳資源,發展藍碳經濟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國內開展藍碳研究最早的地區之一,相關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威海市在藍碳經濟發展領域已開展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碳匯漁業方面,威海是典型的近海養殖大市,海産品産量長期居全國地級市首位,擁有國家級海洋牧場14處、省級海洋牧場34處。在相關領域的平臺建設和人才聚集方面,威海也處在全國第一方隊,集聚了唐啟升院士工作站、國家貝類産業技術體系榮成綜合試驗站、桑溝灣貝藻碳匯實驗室、楮島海草床生態系統碳匯觀測站和海洋生物碳匯研發基地等科研平臺,成立了山東省海洋碳資産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在科研成果方面,威海市實施了淺海貝藻標準化碳匯擴增養殖模式的構建與示範項目,完成了海帶碳匯能力評估測算,初步構建了海洋碳匯數據庫;同時,建立了海帶碳匯計量方法,完成全國首個“藍碳”方法學——海帶養殖碳匯方法學編撰工作。
《方案》確定了5大類20項重點任務,主要有打造1個研究高地,建設海洋生態監測示範基地和海洋生態經濟示範園區,構建海洋生態種業、海洋負排放研究和海洋碳匯交易等3個創新中心,實施海洋增匯、海洋節能減排、藍碳示範企業培育、數據資源共用開放和國際合作交流等5大專項行動,發展壯大綠色水産養殖、海洋廢棄物高值化利用、海洋監測探測裝備、海洋節能環保裝備、海洋生態新材料和海洋生態服務等6大海洋生態産業。
今後,威海市將把發展藍碳經濟作為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切入點,推進海洋碳匯研究和碳匯交易,加強海洋生態産品供給,培育壯大碳匯經濟産業,在保護海洋生態的基礎上,發展海洋生態監測設備、海洋廢棄物綜合利用、海洋服務業、海洋優質種業等新興海洋産業。加強陸海統籌,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堅持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並重,在推進海洋節能減排的同時重視增加海洋碳匯。同時,威海還要打造藍碳經濟全國樣板,積極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記者 陶相銀 通訊員 馮童童 報道)
■ 相關連結
什麼是藍碳?
藍碳是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
海洋儲存了地球上約93%的二氧化碳,據估算為40萬億噸,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匯體,並且每年清除30%以上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海岸帶植物生物量雖然只有陸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每年的固碳量卻與陸地植物相當。藍碳經濟就是以藍碳為核心,以知識經濟和現代科學技術為依託,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與海洋生態系統相協調的海洋生態經濟。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新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新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新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