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15個副省級城市上半年GDP增速排名:濟南第二

稿源時間:2017-08-17 08:54:42  文章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紅紅zhanghonghong
【摘要】副省級城市是我國僅次於直轄市的城市,目前全國有15個:廣州、深圳、南京、武漢、瀋陽、西安、成都、濟南、杭州、哈爾濱、長春、大連、青島、廈門、寧波。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超過3000億元的有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武漢。

 

 

  副省級城市是我國僅次於直轄市的城市,目前全國有15個:廣州、深圳、南京、武漢、瀋陽、西安、成都、濟南、杭州、哈爾濱、長春、大連、青島、廈門、寧波。其中青島、大連、寧波、廈門、深圳是計劃單列市,其他均為省會城市。

  隨著各省份2017年上半年經濟數據的出爐,15個副省級城市的上半年經濟成績單也陸續公佈。15個副省級城市上半年經濟總量如何?經濟增速有何變化?體現出怎樣的區域經濟特徵?通過對15個副省級城市上半年經濟數據梳理後可以發現,有12個城市經濟增速高於全國6.9%的水準,南方城市經濟增速整體高於北方城市,其中深圳以8.8%的經濟增速領跑,瀋陽以-0.4%的增速排名墊底。

   增速8.3%:濟南僅次於深圳

  15個副省級城市中,上半年經濟增速從高到低分別為深圳、濟南、成都、杭州、廈門、長春、南京、廣州、寧波、西安、青島、武漢、大連、哈爾濱、瀋陽。其中,深圳增速最高為8.8%,濟南以8.3%的增速排名第二,成都和杭州分別以8.2%、8.1%緊隨其後,廈門、長春、南京均為8.0%。這7個城市上半年經濟增速都保持了“8”的水準。

  2017年上半年共有12個副省級城市的經濟增速超過全國6.9%的水準。經濟增速低於全國水準的有大連、哈爾濱、瀋陽,均位於東北地區,其中大連為6.8%,哈爾濱為6.6%,瀋陽為-0.4%,瀋陽也是副省級城市中唯一一個負增長的城市。不過,截至發稿,瀋陽未通過官方通報或報道對外發佈上半年經濟總量和增速數據,在瀋陽市統計局網站“領導信箱”欄目中,瀋陽市統計局稱“2017年上半年瀋陽市GDP為2412.2億元,增速為-0.4%”。

  從經濟總量上來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有7個城市GDP超過5000億元,其中廣州、深圳分別為9891.5億元、9709.02億元,遙遙領先其他城市;成都、武漢分別為6111.4億元、6019.08億元,處在6000億元梯隊;杭州、南京、青島分別為5689億元、5488.73億元、5075.08億元,成為5000億元梯隊成員;長春、哈爾濱、瀋陽、廈門均在3000億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成都2017年上半年在GDP總量分別達到9000億元和6000億元的情況下,增速依然超過“8”,經濟發展勢頭非常強勁。濟南GDP增速也取得了自2000年以來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的最好名次。

  與一般城市相比較,副省級城市的優勢主要體現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方面。據《瞭望》報道,國務院等主管部門將副省級城市視為省一級計劃單位,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上,副省級城市政府已經擁有相當於省級政府的職權。因此,在享有的政策和資源方面具有較多的優勢,要素集聚性和規模化效益更強。

  “副省級城市”源自改革開放初期的上世紀80年代,當時由於其特有的經濟地位而被稱為“計劃單列市”,至1993年時共有14個計劃單列市。1994年,經中央、國務院同意,省會城市不再進行計劃單列,同時成立“副省級城市”,原14個計劃單列市和杭州市、濟南市共16個市確定為副省級城市,因重慶于1997年升格為直轄市,之後副省級城市減少為15個。

   南快北慢:區域分化特徵明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改革開放之後城鎮化的發展,基本上表現為大城市主導的趨勢,城市級別的優勢也體現在政府配置資源能力。副省級城市得到率先發展,基礎設施配套水準、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準都比較好,能産生集聚效應。

  不過,隨著區域經濟發展的分化和不同區域中心城市的崛起,現有的副省級城市的光環正在減弱。從區域分佈上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東部沿海地區有8個;中西部地區只有3個,即武漢、成都和西安;東北地區有4個,分別為東北三省省會以及大連。

  15個副省級城市的經濟狀況明顯體現出了經濟發展區域分化的趨勢。深圳、廣州、成都、杭州、南京、廈門等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的經濟增速,明顯高於北方城市;東北地區的瀋陽、哈爾濱、大連等增速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在副省級城市排名中也是倒數。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恒山近日表示,西南、中部的南方省區、東部沿海地區的增長普遍好于西北、中部北方省區以及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南快北慢”、經濟總量佔比“南升北降”特徵比較明顯。新經濟形態、新産業類型、新創新資源等的發展集聚速度和規模,直接決定著地區發展的基礎和位勢。

  4個直轄市上半年的GDP總量,上海為13908.57億元、北京為12406.8億元、天津為9386.87億元、重慶為9143.64億元。而廣州、深圳的上半年GDP總量超過了天津和重慶。但也有一些副省級城市正在被其他行政級別低的城市趕超。

  據不完全統計,從經濟總量上來看,作為非副省級城市也非省會城市的蘇州,2017年上半年GDP總量為8290.12億元,超過了除廣州、深圳外的13個副省級城市;與蘇州同級別的無錫,上半年4933.23億元的GDP總量,也超過了8個副省級城市。在省會城市中,長沙上半年GDP總量4757.35億元,超過了8個副省級城市;鄭州4040.2億元,超過7個副省級城市。

  從經濟增速上來看,上半年蘇州為9.7%,長沙為8.5%,鄭州為8.1%,昆明、南昌、福州等均在9%及以上,都領先大部分副省級城市。

   貢獻率高:第三産業成主動力

  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第三産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和競爭力。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超過3000億元的有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武漢。杭州第三産業增速達11.2%,南京為10.7%,深圳為9.7%,廣州為9.5%,西安為9.4%,青島、長春均為9.0%。這在全國城市中也位居前列。

  這些城市的服務業比重都較大。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州、哈爾濱、杭州、深圳、濟南、南京的服務業比重由高到低依次為69.56%、68.2%、62%、61%、60.65%和58.8%。從一、二、三産業的比重來看,杭州三次産業結構比例為2.5:35.4:62.1,青島為3.4:42:54.6,成都為2.9:42.1:55.0。

  從第三産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來看,體量大、增速快的城市三産貢獻都大。廣州上半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比同比提高1.49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0.6%。杭州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1.5%,拉動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6個百分點。南京服務業對GDP增長貢獻率為63.5%。東北地區的大連能保持6.8%的經濟增長速度,與其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54.4%也是分不開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表示,從15個副省級城市的發展趨勢上看,很多城市已逐步進入以服務業為主的時代,未來這些城市區域服務功能將進一步增強,服務業會進一步發展,而工業要向高附加值的産業轉型。

  副省級城市中,表現突出的都離不開新興戰略産業的拉動。

  例如上半年經濟總量逼近萬億、依然以8.8%的速度增長的深圳,新興産業(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四大未來産業)保持較好增長勢頭,上半年實現增加值3936.03億元(已剔除行業間交叉重復),增長13.9%,分別高於一季度和上年同期1.1個和1.8個百分點,佔GDP比重達到40.5%,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深圳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很強,科技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産總值比例為4.1%,這一數字已超過歐美發達國家水準。創新必將帶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説。

  在副省級城市中同樣搶眼的成都、杭州,在新興戰略産業方面,也表現突出。比如上半年成都八大特色優勢産業增加值增長10.5%,其中,電子資訊産業增長最快,同比增長27.7%,比一季度提高7.1個百分點。杭州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12.5%,高新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均增長11.9%;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快速發展,分別增長22.2%和22%。(據《中國經濟週刊》、東嶽客)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