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威海:“三生共融”為目標 全民共用生態紅利

稿源時間:2017-06-10 14:09:14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姜允會jiangyunhui
【摘要】威海:“三生共融”為目標 全民共用生態紅利---初夏時節的裏口山風景名勝區,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瓜果飄香。”  在威海,生態優勢正在釋放著全民共用的紅利,綠水青山正在帶來金山銀山。大自然賦予威海優美獨特的山、海、灣、灘、島、泉、河自然景觀,碧海藍天是威海的主色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威海的最大魅力所在。

  初夏時節的山東威海裏口山風景名勝區,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瓜果飄香。張燕經營的農家樂就在裏口山腳下的姜家疃村,翻開這幾年的賬本,張燕樂呵呵地告訴記者,“2014年收入一萬來塊錢,2015年是3萬來塊錢,2016年就到了13萬多。威海的環境保護得好,俺家的買賣就好,現在來俺家做客的,有市裏的,有外地的,還有外國人。有個外地來的遊客還説,俺這山裏的空氣聞多了醉人哪!”

  在威海,生態優勢正在釋放著全民共用的紅利,綠水青山正在帶來金山銀山。

  大自然賦予威海優美獨特的山、海、灣、灘、島、泉、河自然景觀,碧海藍天是威海的主色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威海的最大魅力所在。威海歷屆市委市政府樹立“共建共治、共用共榮”的環保理念,以生産、生活、生態“三生共融”為目標,走出了一條加快建設更可持續的綠色生態之城的新路子,把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環保大獎悉數攬入懷中,擦亮了“宜居、宜業、宜遊、宜學”的城市品牌。

  威海一直以來實行最嚴格的環保審批制度,守著全省最長的海岸線和得天獨厚的深水港,將高污染、高耗能項目拒之門外,近年來,累計拒批120多個項目,涉及投資300多億元。威海逐步提高環保硬約束,倒逼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轉型升級,對涉水、涉氣項目實行污染物倍量替代;搬遷改造市區內化工、醫藥、鑄造等行業企業,推動金屬表面處理等一批中小企業進駐園區。威海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産能,去年,輪胎、玻璃兩個行業産能利用率達到81.7%和81%。自2012年出臺市級技改貼息政策以來,全市累計為111個技術改造項目落實貼息資金5359萬元,拉動企業設備投資26.5億元。

  讓市民暢快呼吸,是威海生態建設給群眾帶來的最大紅利。威海通過實施“藍天”行動等工程,拆除小鍋爐1500多座,遷建煙塵排放大戶,城區內藍星玻璃、三角輪胎、中航船廠等多家大型企業陸續搬遷,並實施提標改造。2014年以來,先後實施了《威海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威海市環境空氣品質全面優化行動計劃》,強化治污、抑塵、除味、控車、增綠五項措施,創新建立空氣品質自動監控數據超標預警機制、現場巡查督導制度、日報送和旬月季排名通報、大氣網格化監管等制度。2016年,威海市環境空氣品質在全省率先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填補了山東省在全國無達標城市的空白,八項指標全省第一,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項指標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威海藍”成為城市新的耀眼名片。

  威海不斷健全制度機制,以新機制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在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利用國債和外資的同時,通過理順公用事業收費價格等多種手段,威海積極引導社會投資,建立起多元化投融資保障機制。近年來,全市環保投入佔GDP的比重保持在3.5%以上。建立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機制,以4項主要污染物變化情況為指標,每季度考核獎懲,累計對各區市發放補償資金1318.25萬元。威海還建立起生態建設問責機制,明確提出對生態建設工作敷衍塞責、不作為的單位,對單位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或通報批評;對經屢次督查仍整改不力,根據不同情況,對單位負責人給予相應的處分,並取消年終評優資格。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