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余昌淼

勞動就業問題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的一個重要議題,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並提出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 所謂“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是政府在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時,把增加就業作為政策的重點,並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援,通過政府政策的引導,來改善就業環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這是黨和政府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作出的號召和決策,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就業問題的高度關切和重視。

一、為什麼要把就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就業是民生之本,重視就業、促進就業是我黨的一貫方針。但是,經濟體制改革和産業結構的調整又使我國的勞動就業面臨著新的情況和特點。

1.勞動力的供給嚴重超過社會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

勞動力的供給壓力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新增勞動力的供給(包括高校畢業生)處於高峰期。從1997年開始,我國開始經歷勞動年齡人口的高峰期,每年都大體在2000萬以上,這種情況大約要持續至2008年。二是隨著國有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國有企業改制、改革過程中産生的下崗、失業工人。儘管下崗分流的人數在減少,但再就業的壓力依然很大,以2002年為例,2002年末國有企業下崗職工41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05萬人,全年120萬出再就業服務中心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再就業率僅為26.2%。三是隨著農業生産率的提高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從農業中釋放出大量的勞動力需要轉移。據統計,我國農村勞動力約5.2億人,按照現在的農業勞動生産率計算,農業本身約需2億勞動力,據估計已有2億農村勞動力從農業轉移到城市和鄉鎮企業,那麼至少還有1.2億人需要轉移。此外,還有部隊退伍軍人的安置。這幾方面的壓力同時存在,並且將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記憶體在。這是産生就業壓力大的根本原因。

2.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隨著我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産業的快速成長,這部分的産值在GDP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據測算,20世紀80年代,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增加就業崗位240萬個,而90年代以來,只能增加70萬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産業對勞動力專業技能的要求高,對勞動力數量的要求卻較少的客觀現狀,使得GDP對就業的拉動作用有所下降。這是就業壓力加大的重要原因。

二、深化勞動就業體制改革的途徑

就業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就業問題對勞動者及家庭福利、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等方面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失業意味著個人和家庭收入的下降,福利的損失,對於社會和國家,意味著資源的浪費,嚴重的失業問題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失業對於勞動者個人和家庭、社會和國家都是損失,都要付出代價,可以説不解決就業問題,就不可能解決社會經濟的均衡、持久、健康發展。因此,要按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創造就業崗位、促進就業的氛圍,調動社會的一切力量來解決這一難題,就成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識。因此,各級政府、企業和勞動者個人都應共同努力來解決這一難題。

1.鼓勵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企業是勞動就業的主體,要解決就業難的問題,關鍵在於企業的發展,在於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國有企業的改革要處理好提高效率和勞動就業的關係,要通過做大做強國有企業來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減少人員分流的壓力。要努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使非公有制企業成為勞動就業的主渠道。另一方面,要鼓勵勞動者的自主創業精神,這樣才能創辦更多的企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當然,在鼓勵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的同時,要規範企業的用工行為,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2.注重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産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但其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有限。勞動密集型産業往往具有投資較少,見效快的特點,且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強,是普通勞動者較好的就業場所,也是勞動者較好的自主創業陣地。政府要加強引導,掃除各種障礙,努力改善發展環境,促進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發展。

3.注重扶持中小企業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是勞動就業的主要場所,大量中小企業的創立和發展是解決勞動就業的關鍵。而中小企業大多為非公有制經濟,因此要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前提下,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努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要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給中小企業實質性的支援,取消對私有資本的進入限制,拓寬中小企業的投資領域,改善創業環境,促進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

4.注重採用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在目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情況下,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顯得尤為必要,主要有非全日制就業(如1天僅工作4小時、或者1個月工作15天)、臨時就業(如短期就業、季節就業、承包就業等)、派遣就業和小時工等等。這種就業形式具有不限時間、不限收入、不限場所的優點,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

5.完善就業服務體系。要加強勞動就業網路建設,加強就業資訊的傳輸,改善就業環境。同時,要加強職業教育和勞動技能培訓,一方面職業教育和培訓行業的發展本身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水準和勞動技能,增強對工作的適應能力。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中國黨政幹部論壇》編輯部副主任)

中國網  2003年11月3日


中國已對90多個職業實行就業準入制度
發改委部署農民進城務工及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收費檢查工作
我國七省市已無下崗職工 再就業中心全部關閉
中國今年前9個月812萬人就業 新增崗位650萬
2004年中國旅遊業將創造6700多萬個就業崗位
十六屆三中全會:就業和GDP增長同等重要
2003年中國十大著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調查
《關於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意見》全文
《光明日報》:隱性就業呼喚規範管理
國稅總局: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再次放寬
頭等大事:就業和社會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4週年國慶專稿)
全面推進再就業工程
十六屆三中全會聚焦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