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農村黨建成就綜述
盛若蔚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各地積極探索在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路子,取得了顯著成效。

    基礎建設須加強

    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13年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一個重點來抓,形成了許多重要認識,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黨的十四大強調,要進一步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1994年9月,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用3年時間,分期分批對農村軟弱渙散和癱瘓狀態的黨支部進行整頓。10月,中央下發了《關於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通知》,明確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思想、“五個好”目標要求和對軟弱渙散的農村基層組織進行整頓和建設的工作重點。

    黨的十五大提出了面向新世紀加強黨的建設的任務,進一步為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指明瞭方向。1998年10月,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提出了要求。1999年2月,中央頒布了《中國共産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為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進入新世紀,江澤民同志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供了嶄新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使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跨入了新的階段、更高層次。

    基礎越築越牢固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日子一天紅過一天的山東濰坊農村的村民,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嘗到了甜頭。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各級黨委按照中央的部署,緊緊圍繞黨在農村的中心任務,切實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著力解決村級組織“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的問題。

    1994年到2000年,全國各地分批選派300多萬名機關幹部進駐鄉、村,幫助開展整頓和建設工作,共整頓軟弱渙散和癱瘓狀態村以及後進村、貧困村黨支部43.6萬個,約佔農村黨支部總數的60%;整頓後進鄉鎮黨委1.6萬個,約佔鄉鎮黨委總數的43%。

    經過大規模集中整頓和建設,各地結合鄉村領導班子換屆,積極推進幹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通過“兩推一選”等方式,一大批靠得住、有本事、威信高的優秀黨員進入了黨支部班子,使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素質明顯提高,黨的農村基層組織這個基礎越來越牢固。

    “學教”增強凝聚力

    “村裏來了工作隊,自帶爐灶和衣被。一心為民不擾民,只辦好事不收費。‘三個代表’進農家,人也明白地也肥。”流傳于河南農村的這個順口溜,道出了廣大農民群眾對“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的認同度。

    2000年底,一場聲勢浩大的“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在全國縣(市)部門、鄉鎮、村領導班子和基層幹部中迅速展開。這是近年來農村黨建工作中影響最大的一件事。

    在這次“學教”活動中,全國共舉辦培訓班11.4萬期,省、市、縣三級領導幹部講課7.5萬場(次),培訓“學教”對象2017.3萬人(次);全國有400多萬名省、市、縣機關幹部進村入戶,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學教”活動期間,基層幹部共為農村群眾提供各類資訊686萬條,協調解決生産資金527.1億元,各地共修建鄉村道路176.9萬公里,打井128.9萬眼,架設鄉村橋梁20.2萬座,為7.4萬個村通了電;各地對4.7萬個軟弱渙散的村級班子再次進行了整頓,調整了6.9萬名村黨支部書記和18.3萬名黨支部委員。

    “三個代表”好比一把金鑰匙,開啟了幹群之間的“同心鎖”;“學教”活動好比一場及時雨,讓幹部受到了教育,使農民得到了實惠。實踐證明,“學教”活動是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推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有益探索,是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到農村基層的成功實踐。

    《人民日報》 2002年10月18日

    


《黨建研究》:中華民族的復興與中國共産黨
不平凡的十三年:黨建理論和實踐創新回顧
再造幹部搖籃——從廣東省委黨校看黨校改革創新
基層黨建匯聚強大的創造力和戰鬥力
共産黨員成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支柱
黨建十三年:挺立潮頭擔重任
王忠禹:全面推進機關黨的建設
黨建十三年——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盧先福教授訪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