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十三年——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盧先福教授訪談  
劉延棠

    ●把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作為黨的建設的根本,不斷推進理論創新

    ●黨的建設緊緊圍繞黨的基本路線來進行,密切聯繫黨的中心任務來開展,朝著黨的建設總目標來加強

    ●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有機結合,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緊緊圍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個基本問題,大力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政治、組織、作風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取得了豐碩成果,積累了新鮮經驗。

    在黨的十六大即將召開之際,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盧先福教授接受本刊專訪時説,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上至黨中央,下到普通黨員,對黨的自身建設的重要性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為探索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條件下黨的建設的新路子,豐富和發展黨建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認真總結這13年黨建的實踐經驗,對於正確理解和貫徹黨中央關於黨的建設的戰略部署,繼續順利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非常有益的。

    聚精會神抓黨的建設

    1989年6月16日,鄧小平同志語重心長地説,“常委會的同志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這是小平同志對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所作出的一個重要政治交代。

    盧先福主任説,新時期黨的建設問題如此重要和緊迫,是因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著嚴峻考驗。從世情看,首先是世界發生的歷史大轉折對執政黨建設提出了嚴峻挑戰。各個國家、各個政黨都在進行新的理論思考和政策調整。與此同時,一批大黨老黨丟掉政權,這其中既有共産黨,也有其他類型的政黨。這些政黨失去政權的情況很複雜,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經驗教訓。從國情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幾個“多樣化”,既增加了社會活力,也使各個領域的新矛盾新問題層出不窮。從黨情看,我們黨所處的地位、環境和所承擔的任務發生了重大變化。概括起來可以説是一句話:我們黨已經成為在全面改革開放條件下長期執政和領導全國政權的黨,面臨著執政和改革開放兩大考驗。要經受住考驗,關鍵是得把黨自身建設好,要以改革的精神來加強黨的建設。

    13年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聚精會神抓黨的建設,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1989年6月,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大力加強黨的建設,堅決懲治腐敗的要求。同年8月,中央發出了《關於加強黨的建設的通知》。1990年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上,中央專門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繫的決定》。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明確指出了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的戰略任務,提出了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五項任務。1994年,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了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問題,通過了《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1997年黨的十五大將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高度概括為:“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盧先福説,圍繞這個總目標,解決好提高領導水準、執政水準和提高拒腐防變、抵禦風險的能力兩大課題,發揮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三大優勢,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形成了21世紀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

    十五大之後,黨中央結合實際,對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中集中開展“三講”教育、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在農村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等進行了部署。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這是黨中央全面分析了新形勢、新任務,根據黨的作風建設狀況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和部署。這些措施奠定了黨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推進、繼續加強的良好局面。

    黨建理論創新的最重要成果

    盧先福主任説,13年來黨建領域的理論創新和發展可以列舉出很多,其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建理論創新取得的最新、最重要的成果,它標誌著黨對在執政條件下加強自身建設的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水準。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堅持“思想建黨”原則,把思想理論建設始終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這些年,圍繞把握理論體系和研究、解決改革開放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全黨的理論武裝不斷引向深入。通過理論武裝,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使廣大黨員幹部增加了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盧先福説,2000年2月,江澤民同志在廣東考察時第一次提出了“三個代表”的概念;去年的“七一”講話,系統論述了“三個代表”思想産生的歷史和時代背景、它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以及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主要任務;今年的“531”講話,深刻闡述了“三個代表”歷史地位和貫徹“三個代表”的根本要求,使這一思想更為豐富和完整。

    “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反映了當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它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這個理論,從根本上進一步回答了在充滿挑戰和希望的21世紀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為執政黨搞好自身建設,明確了思路,指明瞭方向,因而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和行動指南。

    盧先福認為,“三個代表”思想的核心就是解決共産黨作為執政黨如何始終保持先進性的問題。首先,強調黨的先進性是歷史的和具體的,歸根到底要看黨在推動歷史前進過程中的實際作用;其次,強調黨的先進性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體現與時俱進的精神。一旦靜止、僵化、停滯不前,就難保以後不會失敗;再有,強調實踐性,保持先進性在於能夠實現、發展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黨是不是先進,最終要靠老百姓來評判。

    在談到“三個代表”思想對執政黨建設理論是個很重大的貢獻時,盧先福説,“三個代表”的提出,首先是著眼于黨的建設,後來指導意義擴大了,也是改革開放的強大理論武器;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越來越多地顯示出它的意義。今後的關鍵是如何在實踐上更好地實現“三個代表”的要求。

    整體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

    盧先福主任説,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這13年來黨中央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整體推進,創造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在思想建設上,注重抓好理論武裝,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這13年來,黨中央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作為新時期黨的建設的根本任務。全黨立足於新的實踐,把握住時代特點,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現實中的重大問題,不斷深化對共産黨執政的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的認識,不斷吸取一切科學的新經驗、新思想。

    在組織建設上,全面貫徹了幹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從中央到地方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幹部隊伍。這13年中,堅持黨管幹部原則,改進幹部管理方法,加快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努力推進幹部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健康成長的機制和一整套辦法,培養和選拔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幹部。

    通過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高了凝聚力和戰鬥力。在如何開展和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區黨建工作方面,這些年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一些成功的經驗。盧先福説,他在天津、溫州等地的開發區以及北京的中關村開發區調研中,看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建工作圍繞企業的生産經營來進行,立足於為促進企業發展這個中心任務服務。黨員活動小型、業餘、多樣,黨的建設和企業生産經營不是兩張皮,而是緊密結合在了一起。黨員圍繞促進企業發展發揮作用的同時,注意正確處理好員工之間、員工和企業主之間、企業黨組織和上級黨政部門等幾個關係。黨組織的定位明確後,作用明顯,得到了一些外商投資者的支援和讚賞。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也探索出了一些新辦法。一些地方的農村黨支部換屆採取“兩推一選”,由村民和黨員推薦人選,在兩個推薦基礎上確立候選人,然後召開支部大會由黨員選出基層黨支部領導成員。四川有的地方實行“公推直選”,候選人要發表競選演説,從實踐看效果也不錯。這兩種形式,實際上是把黨內民主和社會民主較好地結合起來了,黨內民主成了推進社會民主的有效途徑。這是基層黨組織發揚黨內民主的具體實踐。

    在作風建設上,始終把密切黨群關係作為執政黨建設的核心問題來抓,根據改革開放的新情況、新變化,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黨的各級組織把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作為黨建新的偉大工程的基礎和執政黨的形象建設工程,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著重解決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使黨的作風有新的明顯進步,使黨群關係和幹群關係有新的明顯改善,使廣大群眾看到實效。盧先福舉例道,廣東南海在開展縣以下“三個代表”學習和教育活動當中,利用資訊技術推進政務公開、財務公開,收到了密切黨群關係的效果。

    在這13年中,黨中央堅持從嚴治黨,不斷加大反腐敗的力度,成效明顯。反腐敗的成績不僅僅在於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懲處了一大批像成克傑、胡長清這樣的腐敗分子,更重要的是經過多年的摸索,黨對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預防和治理腐敗,初步形成了一套思路和工作機制,就是十五大報告講的“教育是基礎、法制是保證、監督是關鍵”。今後仍要繼續堅持標本兼治,通過深化改革逐步減少和不斷剷除滋生腐敗的條件與土壤。

    把制度建設貫穿于黨建的各方面

    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遠性。盧先福主任説,執政黨建設歸根到底要靠制度建設來保證。這13年中,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制度建設,並把制度建設貫穿于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中,採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加強制度建設的措施。比如,黨內生活制度,十四屆四中全會之後出臺了《地方黨委工作條例》;黨風廉政建設,中紀委出臺了一系列的制度、規定;基層組織建設,中組部也出臺了農村、企業、街道等基層黨的工作的條例。建章立制後,加強了經常性的監督檢查。

    盧先福認為,黨的制度建設的關鍵是堅持和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十四屆四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的決定》中,講組織建設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民主集中制。13年來,各級黨組織在實際工作中始終把貫徹民主集中制當作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制度來執行,在民主決策、維護黨員權利、實現集體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同時自覺維護中央權威等方面,都有新的進步。像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發揮黨員大會的作用等。這些年一些地方進行縣(市)一級黨代會常任制的試點;改進黨代會的開法,健全黨代表的議事規則,提高了會議品質,效果不錯。在完善黨委集體領導制度中,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改革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發揮黨的全委會的作用等。保證黨內生活的正常化,黨員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在這些方面都有可喜的成效。

    在談到黨要管黨時,盧先福説,一是管黨員,二是管幹部。能否管好的關鍵是,要從靠人管變成靠制度管,措施得當,監督有力。當前,對黨員的監督主要是在黨內,是自上而下的監督,比如通過制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通過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年終考核等方式進行監督檢查。按照權力授受關係進行監督是比較有效的,黨內自上而下的監督在以後的黨員管理工作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他強調説應當注意加強黨員監督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並逐步建立起一套制度,使監督更加制度化、規範化,渠道更加暢通。要監督在前,既要加大事後的查處力度,更應防患于未然,做好事前、事中的監督檢查,避免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盧先福説,在今後工作中,如何把民主和集中有機地統一起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黨的領導工作制度、黨內生活制度、幹部工作制度、權力監督制度,仍需要從制度創新上去考慮,在實踐中不斷摸索。

    新華社 2002-09-24

    

    


[回首13年]孫英: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回首13年]李君如:與時俱進 鑄就輝煌
[回首13年]石廣生:對外經貿不同尋常的13年
[回首13年]曾培炎: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寶貴經驗
13年發展的啟示(三):
一條道路指向輝煌——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3年發展的啟示(二):一種精神伴隨征程——與時俱進
13年發展的啟示(一):一個主題貫穿始終——發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