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面對入世 我們怎樣擇業

    隨著與各成員國談判工作的陸續結束,我國在今年11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成定局。加入世貿組織,將會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産生重大影響。與此相關,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那麼,入世對年輕人尤其是高校畢業生擇業、就業有哪些影響,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呢?記者採訪了人事部人才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吳德貴。

      吳德貴認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人力資源將會出現幾個特點:就業機會增多,就業難度增大;人才地位提高,人才爭奪加劇;計劃配置減少,市場配置增多。從積極的意義上講,入世將會促進我國傳統工業的改造、軟化和升級,貿易進出口擴大,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服務業將會取得較大的發展。各種産業的發展為人才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促進人才在更大範圍內的重組。但同時,越來越多的外企進入中國,在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同時也會提高就業門檻,知識含量低的崗位將會首先被淘汰,那些知識含量、技術含量高的人才將會成為用人單位爭奪的重點。

      如何應對這種變化?吳德貴認為,首先,我們應該轉變對“就業”的理解。過去,我們通常把就業定義為,進入一個正式組織,獲得一個正式職業。一方面認為只有進入國企才算就業,進入私營企業、個體企業的不算就業。另一方面認為,就業都是一次性的。事實上,隨著人才流動的加劇,人不可能“從一而終”,就業、擇業應該是伴隨一生的事情。據統計,在一些國家,一個人一生要更換六七種職業。同時,我國私營企業先後創造了1075萬個就業機會。全國3914萬科技人員,在非公經濟中就業的達到了1000萬人。因此,我們應該放寬就業渠道,從事各類勞動獲得合法報酬和收入的活動都應視為就業。

      其次,我們要樹立新的成才觀、育才觀。未來社會,最需要複合型人才,包括知識、能力、智力與非智力的複合。但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結構不合理,傳統專業人才多,新技術人才少,大學裏難以及時開辦新興專業。目前,我國有2500萬科技人才集中在教育、衛生、工程等領域,其中僅教育就集中了1100萬。在能力結構方面,缺乏熟悉市場經濟的人才。因此,發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勢在必行。高校學生應當在具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努力拓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使自己達到一專多能,增強就業競爭力。

      吳德貴説,對高校畢業生來説,信心不足、將就湊合與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同樣要不得。我們應當堅信,隨著就業機會的增多,只要你具備足夠的知識和能力,一定能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獲得勝利。(劉萬永)

    

    《中國青年報》 2001-08-07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