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入世迫使中國進行農業改革

    去年,中國履行中美之間的“柑桔”協議,放開了從美國進口柑桔的限制。今年初,1800箱美國橙子初抵上海,立刻引起了一場搶購風,兩個小時後便銷售一空。此後,運往大連的16噸桔子也在三天之內告罄,儘管這些桔子的價格要比中國本土桔子高出好幾倍。從中,人們不免對中國水果業的前景感到憂慮。

    目前,中國力圖成為一個政治、經濟大國的理想與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現實尚存在差異。而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美國農産品打入中國市場將使這種差異更加明顯。

    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WTO之後,改革的步伐必定加快。其中,在農業領域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作為一個擁有九億農民的農業大國,任何損害農民利益的事情都會引起決策者的不安。因此,中國入世對任何領域的影響都不及對農業的影響直接。

    由於缺乏先進技術和推銷技巧,中國果農很難與外國果農在水果品質上進行競爭。可以想見,入世後,市場上將充斥著“洋水果”,國內果農的利益直接受損。關鍵問題在於,面對這樣的事實,中國果農可能主動降低自身的地位,放棄競爭。

    在目前的市場上,70%的中國本土柑桔個兒小,皮厚,價格低廉。受地理原因的限制,中國沒有什麼適合種植優質柑桔的土地,只能任憑個兒大、顏色鮮艷的美國柑桔以高價熱銷。 隨著中國“先富”人群的壯大,農民在選擇作物的時候往往一哄而上。越來越多的果農向市場提供質次價低的柑桔。生産力水準低,品質不過硬使中國柑桔難以同美國的超級水果相媲美,無法滿足日益提高的市場需求。這恰恰給外商提供了可乘之機。隨著“洋水果”的不斷流入,一些中國果農已經感受到了衝擊。

    在中國人眼裏,加利福利亞柑桔像名牌汽車一樣可以源源不斷地從生産線上流出。它擁有過硬的品牌,得到強大的農工聯合企業的有力支援,這些都是中國果農最需要的。正是得益於身後企業的推銷和銷售能力,加利福利亞柑桔才得以暢銷全世界。另外,美國人還用上了電腦等高科技,生産出的柑桔個頭均勻,品質可靠,而且四季有貨,常年不衰。

    中國果農缺乏這樣的優勢。他們沒有儲藏設備,缺乏冷凍條件和推銷技巧。生産出的柑桔很受時間限制,只能在秋季的幾個月之內匆匆上市。中國缺乏包裝和保鮮設備,無法篩選不同品質和大小的柑桔。除了極少數出口柑桔之外,大多數被扔進筐裏,裝在卡車上,運往市場賤賣。採用更先進的措施無疑會增加成本。

    中國的水果生産仍然停留在小規模種植階段。這種生産方式對於以勞動密集為特點的中國水果種植業來説尤其沒有好處。果樹的間距太小,容易擦傷果實。拖拉機和噴霧器有時候也用不上。不過,一旦實現機械化耕作,很多農民可能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美國的農業人口只佔全國總人口的3%,中國卻佔了70%。在過去的50年中,中國農業人口增長了一倍,耕地面積卻只剩下從前的一半,生産率也隨之不斷下降了。一個中國人生産一噸大米大約需要58天時間,而美國人只需要花一天半的時間。

    中國農業之所以在競爭中處於這種不利的地位,部分原因在於中國有很大部分的人力物力用到發展城市經濟中去了,這無疑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做法。中國農民的收入在持續下降,城市卻越來越繁榮,成千上萬的農民離開了貧窮的家鄉,涌進城市尋找工作。

    此外,中國在另一個有利可圖的行業——果汁加工業——大大落後了。在美國,有77%的柑桔被加工成了果汁。而在中國,這種可以增值的加工技術只用在了5%的柑桔上,而且大多還是聽裝的。相比之下,中國果農同樣難以同外國人展開競爭。

    大多普通企業家缺乏加工果汁的經濟能力。因為這不僅需要大量資本,還需要高科技。中國柑桔無法常年供應,導致果汁加工廠往往持續幾個月的停産。中國人還喜歡在果汁製作過程中加上糖等食品添加劑,其實這不僅無助於銷售,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

    與此同時,跨國公司已經對三峽地區感到心動。他們準備投入鉅額資金把這一地區變成中國的果汁加工業中心。隨著國外農工聯合企業在中國設立分公司,就如同那些知名的製鞋廠、玩具廠一樣,當地的果農很可能失去最後微弱的優勢:靠近市場,勞動力價格低廉。

    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後,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辦法是進行痛苦的農業改革。

    

    《洛杉磯時報》2001年8月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