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裁減軍隊員額 中國開始新軍事變革

2003年9月1日,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鄭重宣告:中國將在“九五”期間裁減軍隊員額50萬的基礎上,2005年前再裁減員額20萬。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軍進行的第十次重大精簡整編,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有輿論稱,“以大規模裁減軍隊員額為標誌,中國新軍事變革的大幕正式拉開”。

世界新軍事變革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裁減軍隊員額、調整編制體制,成為中國新軍事變革的突破口

76年崢嶸歲月,76載風雨歷程,人民解放軍從勝利走向勝利,在其身後留下了一連串改革、創新和發展的足跡。

因勢應變,與時俱進,就興旺發達;因循守舊,停滯僵化,就衰亡敗落。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如此,一支軍隊也是如此。

對於當今世界正在進行的新軍事變革,我國軍事理論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它是20世紀90年代初冷戰結束後開始出現的,是以安全態勢演變為動因,以高新技術特別是資訊技術發展為動力,以軍事觀念轉變為牽引,以軍事體系調整為中心的全方位、全領域、全系統的軍事變革,涉及軍事理論、軍事戰略、戰爭形態、作戰思想、指揮體制、部隊結構、軍備發展、國防工業等各個方面。

軍事專家認為,這次波及全球的軍事變革,可能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其中關鍵階段需要50年~60年的時間。高新技術與武器裝備結合──形成新的作戰系統──改變軍隊組織體制──提出新的作戰理論……要完成這樣的過程,必須反覆試驗論證,不斷完善改進。並且,軍事變革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和物資消耗,多數國家難以在短時間內滿足這種高支出,一般只能分階段逐步投入。同時還會受到技術和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因而其變革過程將是長期的、複雜的。

推進當代中國的軍事變革,刻不容緩。江澤民同志多次告誡全軍,要充分認清國際戰略形勢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使命意識;要迎接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裁減軍隊員額、調整編制體制,成為中國新軍事變革的突破口。

進一步壓縮軍隊規模,有利於中國集中有限的戰略資源,加快軍隊資訊化建設步伐

剛剛結束的伊拉克戰爭,深刻地體現了戰爭形態正進一步向資訊化戰爭的方向轉變。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先後使用各種衛星90余顆。這些衛星每天經過伊拉克上空十余次,與各種預警機、偵察機以及地面偵察裝備聯網,構成全天候、全時空的立體偵察監視體系。精確制導武器已成為美軍資訊化武器裝備的主體。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共投放各種精確制導武器15000多枚,佔總投彈量的68%。

一場戰爭所體現出來的趨勢,比戰爭本身的勝負更加重要。在未來戰爭中,軍隊的資訊化作戰能力越來越具有決定性作用。而中國軍隊目前正面臨著機械化和資訊化建設的雙重使命。

資訊化是當代科技革命、社會變革最重要的推動因素,也是新軍事變革的本質和核心。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必須按照實現資訊化的要求,科學確立軍隊建設的戰略目標、發展思路和具體步驟。

然而,軍費供給不足,是新軍事變革中包括我國在內的各國軍隊普遍遇到的難題。從世界範圍看,世界各國國防費用佔GDP的比例一般都在2%~4%,而我國只佔1.5%左右。以2002年為例,我國防開支為1694.44億元人民幣,約合200億美元,只相當於美國的6%左右。我軍費大部分用於250萬人員的生活費、活動維持費,用於裝備和訓練的相對較少。

高技術和資訊化武器裝備的購置費和維修費成幾何級數上升。解決軍費供需矛盾,讓有限的軍費帶來最大的效益,其最佳思路是減少人員數量,提高軍隊品質。軍隊建設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益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是人民軍隊發展的必由之路。新軍事變革對軍隊規模的要求是合理、適度、夠用,中國軍隊員額從250萬減少到230萬以後,將更可能使有限的戰略資源得到更有效的使用,發揮出更大效益。

大規模裁減員額並非僅僅“減人”,其實質是對軍隊現有體制編制的結構性調整

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必須貫徹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則,只有深入研究高技術戰爭對軍隊體制編制的影響,著重解決領導指揮和管理體制以及部隊編成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體制。

———軍備體系的變革是新軍事變革的重點。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通過自主創新研製和引進消化國外先進裝備,我國的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由於綜合國力等方面的原因,人民軍隊的武器裝備總體上仍處於機械化半機械化水準。面對這樣的形勢,人民解放軍正在採取超常措施,堅持走機械化和資訊化複合發展的路子,以實現軍隊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

———軍制體系的變革是新軍事變革的核心。目前世界各國軍隊總的發展趨勢是,陸軍的比例在縮小,高技術兵種的比例在增大,新的高技術兵種相繼出現。天基反導武器、反衛星武器等空間武器的出現,促使了“天軍”的建立。電腦網路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正在促使“網路攻擊部隊”和“網路防禦部隊”的建立,“網軍”也呼之欲出。

———指揮體系的變革是新軍事變革的關鍵。有了高新技術武器裝備,有了配備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士兵,如何使其發揮最大的戰鬥力,正成為各國軍隊指揮體系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現實向中國軍隊提出了三軍一體、諸兵種一體、全系統一體合成指揮的新要求。我國軍隊諸軍兵種各自為政的傳統觀念、傳統模式正在被打破,建立諸軍兵種聯合指揮體系已是大勢所趨。

人民軍隊裁減員額20萬,對加速我軍現代化建設,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是人民軍隊建設的既定方針。軍事專家認為,“中國特色”有兩層涵義:一是中國堅定不移地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二是國防建設服從於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主動宣佈裁減軍隊員額20萬,就是這兩層涵義的集中體現。

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核心是一個“精”字。精,既是對“量”的要求,更是對“質”的要求。減少數量,提高品質,優化軍隊內部結構,增大高科技含量,加強綜合整合建設,逐步建立符合現代戰爭要求的體制、編制,是加速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和更好地做好軍事鬥爭準備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中國貫徹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提高高技術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中國裁減軍隊員額不僅是出於對自身軍隊建設與發展的考慮,還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對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堅定立場。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但天下仍不太平的今天,中國發展國防力量完全是出於防禦目的,不與任何國家進行軍備競賽,也不以任何國家為作戰對象。此次主動宣佈裁減軍隊員額20萬,再次向世界昭示,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地高舉和平與發展的旗幟,真誠地願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世界和平與國際社會的穩定。

“善任勢者國安,不知因其勢者國危”。此次裁軍之後,中國軍事力量的規模雖然出現一定程度的壓縮,但戰鬥力必將得以提高,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定能進一步增強!

資料連結:人民解放軍的九次重大精簡整編

第一次精簡整編:1950年6月,全軍參謀會議精簡整編方案中規定全軍員額精簡為400萬,當年即復員23.9萬餘人。

第二次精簡整編:1952年1月,毛澤東批准《軍事整編計劃》,全軍總定額縮減至300萬人左右。

第三次精簡整編:1953年12月,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決定,把全軍整編為350萬人。

第四次精簡整編:1957年1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通過了《關於裁減軍隊數量加強品質的決定》,確定全軍總人數再裁減1/3,要求3年裁減130萬人,壓縮至250萬人左右。

第五次精簡整編:1975年6月24日至7月5日,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決定3年內將軍隊減少60萬人。

第六、七、八次精簡整編:1980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轉了中央軍委《關於軍隊精簡整編的方案》。1982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又決定軍隊進一步進行精簡整編。1985年5月底6月初,中央軍委決定裁減軍隊員額100萬。

第九次精簡整編:1997年9月,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宣佈,在80年代裁減軍隊員額100萬的基礎上,我國將在今後3年內再裁減軍隊員額50萬。(文/李宣良)

半月談    2003年09月25日


瞭望:中國裁軍揭穿"擴充軍備"和"威脅論"的謊言
中國再裁軍20萬 美日加大研究解放軍戰略走向
第十次大裁軍,解甲軍官何處去?
從小米加步槍邁向資訊化──人民解放軍大裁軍回眸
裁軍,適應未來戰爭
專家評析:中國新一輪裁軍著眼于"精兵利器"
港報分析:中國再裁軍20萬 真正的戰略指向何在
外界關注中國裁軍 指提高科技實力與戰鬥力
世界新軍事變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