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擠入“世界中心” 揭秘中亞外國駐軍情況

    “911”事件之前,中亞5國都沒有美國駐軍。“911”以後,美國通過多種手段進入中亞。

    吉爾吉斯斯坦:

    在吉爾吉斯斯坦馬納斯修建的軍事基地是中亞5國最大的軍事設施。美國工程技術人員和計劃制定者目前正在這裡修建一個可容納大約3000名軍人和停放各種戰鬥機、運輸機和加油機的12公頃美軍基地。預計到2002年11月底,3個機位就可投入使用。自2001年底吉政府向國際反恐聯盟開放馬納斯國際機場以來,先後已有美國、法國、澳大利亞、丹麥、荷蘭、挪威、西班牙和南韓等8個國家在此駐軍。截至今年8月底,8國共向吉爾吉斯斯坦支付了3700萬美元的飛機起降、地面技術服務和機場土地租賃費用。

    截至7月2日,在距比什凱克30公里的甘西空軍基地駐紮著來自澳大利亞、丹麥、西班牙、美國、法國和南非等12個國家的大約2000名軍人。他們的裝備包括12架“大黃蜂”殲擊機和“幻影—2000”飛機,幾架加油機和軍用運輸機。

    目前有來自12個國家共1900人的部隊部署在吉爾吉斯斯坦,為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阿富汗採取軍事行動提供支援。

    烏茲別克:

    美國在俄羅斯支援下對阿富汗採取軍事行動後不久就在烏茲別克的汗阿巴德部署了1500名官兵。烏茲別克2001年得到了美國6400萬美元的援助,以及美國進出口銀行1.36億美元的貸款。

    哈薩克:

    美國政府2002年計劃向哈薩克提供5200萬美元援助,其中部分用於軍事裝備。

    4月22日,哈薩克國務秘書兼外交部長托卡耶夫在哈議會下院説,“特殊情況下”哈將向在阿富汗執行反恐任務的外國戰機提供軍用機場。但他強調,哈提供的機場只是作為反恐聯盟戰機進行保養、加油的基地。

    7月10日,哈和美在哈首都阿斯塔納簽署了哈向美空軍提供備用機場的備忘錄。備忘錄規定,美軍戰機在出現技術故障、油料不足等各種特殊情況時,可以在哈前首都阿拉木圖的國際機場降落,並接受技術服務、維修和保養等

    美軍已租用或準備租用的中亞軍事基地:

    在烏茲別克境內有可以停放50至60架戰機的卡甘軍用機場、可同時停放80架戰機的汗阿巴德軍用機場以及可同時停放80架戰機的卡卡依德軍用機場。

    塔吉克境內有可停放70架戰機的庫爾幹軍用機場和可停放60架戰機的庫良博軍用機場。

    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有位於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約10公里處的馬納斯民用機場。

    中亞局勢新變化:地緣要衝反恐前沿

    近來,中亞局勢出現了新的變化。

    10月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喬治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達成一項協議,格方將向俄引渡被其拘捕的13名車臣非法武裝分子,而俄方則保證不對格境內的潘基西峽谷進行轟炸。這是一個可喜的舉動。此舉與最近俄羅斯在裏海舉行蘇聯解體10年來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都備受國際社會關注。輿論普遍認為,俄羅斯採取這些舉動的根本出發點是維護俄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的政治、經濟、安全利益,鞏固俄在這一地區的傳統勢力範圍,加強俄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力度,從而牽制美國勢力在這一地區進一步膨脹。

    蘇聯解體後,喬治亞與俄羅斯兩國關係一直髮展不暢。格指責俄暗中支援其境內的阿布哈茲鬧獨立,俄則指責格袒護盤踞在其境內的車臣非法武裝分子,雙方積怨已久。1999年格退出了以俄為主導的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並積極與美國拉近關係,謀求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阿布哈茲是喬治亞境內一個以俄羅斯人為主體的自治共和國,因鬧獨立於1992年與格當局發生武裝衝突。1994年6月,以俄羅斯軍隊為主導的獨聯體維和部隊進駐衝突地區。多年來,格一直指責這支維和部隊偏袒阿布哈茲,並要求其撤出。格國內強硬派多次要求由聯合國領導的維和部隊替換獨聯體維和部隊,但格總統謝瓦爾德納澤對此態度謹慎。

    長期以來,俄一直要求國際社會確認車臣非法武裝為恐怖主義分子,並支援其打擊他們的行動。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後,大批車臣非法武裝分子逃匿到格境內與車臣接壤的潘基西峽谷。潘基西峽谷問題成為俄車臣問題久拖不決的重要原因之一。俄方多次要求與格方聯合清剿潘基西峽谷的車臣非法武裝,但格對俄存有戒備之心,因此一直對俄採取不合作態度。近一兩年,格方一再譴責俄軍轟炸潘基西峽谷,侵犯其領土主權,兩國之間的隔閡進一步加深。

    俄羅斯是格最大的鄰國,兩國之間的傳統聯繫十分緊密,迄今俄仍是格最主要的貿易夥伴;俄在格境內的4個軍事基地仍有兩個(巴統和阿哈爾其卡拉)迄今沒有撤出;阿布哈茲問題的解決仍在極大程度上依賴於俄的支援和理解。

    隨著車臣非法武裝頻繁襲擊俄軍導致車臣局勢再度緊張,特別是在8月19日俄軍一架米—26直升機遭車臣非法武裝分子襲擊,導致116人死亡的特大慘案發生後,俄羅斯威脅“不惜以軍事手段”解決潘基西峽谷問題。9月11日,即在“911”事件一週年之際,普京在索契發表強硬講話,向喬治亞發出了俄將採取“自衛行動”,以軍事手段解決潘基西峽谷問題的警告。

    輿論認為,俄對喬治亞施加軍事壓力,一方面是要迫使格在反恐問題上與俄開展合作,以促進車臣問題的早日解決,實現俄北高加索地區的長治久安。另一方面也有“敲山鎮虎”之功效,藉以警告格不要無視俄的存在,與美國靠得太近。

    在俄羅斯的強大壓力之下,喬治亞不得不適時作出妥協。格總統謝瓦爾德納澤日前主動向俄示好,表示俄羅斯不能沒有喬治亞,喬治亞更是離不開俄羅斯,兩國應恢復關係正常化。10月6日,俄格兩國總統就引渡車臣非法武裝分子達成協定。兩國還商定加強邊境巡邏,以防止車臣非法武裝分子從格領土向俄發動襲擊。

    今年8月1日至15日,俄羅斯在裏海舉行蘇聯解體以來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儘管俄官方一再聲明,演習絕無針對其他國家的意思,只是為了檢驗俄軍反恐和裏海國家協同作戰的能力,但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在裏海舉行規模空前的軍事演習有其深遠的戰略考慮。

    首先,加強裏海地區的軍事戰備能力,是為了反恐的現實需要。由於與阿富汗和車臣鄰近,裏海周圍的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恐怖分子活動十分猖獗。目前,阿富汗的恐怖主義雖受到削弱,但並沒有根除;車臣非法武裝分子仍在頑抗,盤踞在喬治亞潘基西峽谷的車臣非法武裝已成為俄羅斯的嚴重安全隱患。俄政府認為,俄21世紀的主要挑戰來自南部的中亞和高加索地區,加強在這一地區的軍事戰備能力,以維護俄的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是俄政府的長期重要任務。

    其次,俄羅斯裏海點兵,也有“項莊舞劍”的功效,意在向裏海國家及美國顯示其軍事實力,提醒它們俄有能力繼續在這一地區發揮主導作用。

    這次演習是在“911”事件後美涉足中亞和外高加索,俄在這一地區一統天下的地緣政治格局被打破,俄對中亞外高加索地區的主導地位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進行的。

    中亞和外高加索是俄羅斯國家安全極其重要的“南部屏障”和“戰略緩衝帶”。隨著蘇聯解體和在裏海大陸架發現大量石油天然氣,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逐漸成為世界關注的“新熱點”。美國更是把這一地區作為其全球戰略部署的重要環節,長期垂涎不已。“911”事件為美國進入中亞打開了方便之門。目前,美國軍事進入中亞和外高加索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美國還將以各種方式謀求在中亞的“長期軍事存在”。

    再者,俄通過加強在裏海的軍事存在,對裏海劃分問題施加影響,從而進一步加強對裏海油氣資源的控制。

    裏海地處歐亞大陸結合部,不僅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還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油氣資源。據初步估計,裏海石油儲量為1500億至2000億桶,天然氣儲量在14萬億立方米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這次軍事演習同時邀請了裏海沿岸其他四國,結果只有哈薩克和亞塞拜然參加,伊朗只派觀察員參加了演習,土庫曼則拒絕以任何方式參加演習。

    應該説,俄羅斯對美國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企圖早有了解和防備,俄採取了一系列實際有效的措施。在安全方面,俄提升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的地位和作用,將其升格為“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該組織決定成立以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為基礎的軍事管理機構,組建快速反應集體力量,加強成員國軍事技術合作。與中亞國家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強化俄里海分艦隊的威懾作用。據媒體報道,俄里海分艦隊的實力超過所有裏海國家海軍力量的總和。俄還策劃在裏海建立一支由俄羅斯領導的多國部隊。

    “911”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寄希望於通過改善俄美關係緩解外部壓力,為國內經濟復興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此,俄默許美軍進入中亞和外高加索,撤出在越南和古巴的軍事基地,默認美國退出《反導條約》,對波羅的海三國即將加入北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俄主動作出的“戰略收縮”姿態並沒有贏得美國及西方的信任。美國“口惠而實不至”,沒有給予俄所希望的經濟上的實惠,並繼續在俄車臣問題上指手畫腳,干涉俄的內政。這令俄感到不滿,俄國內反對派和強硬的軍方對普京對美退讓的政策也頗有微詞。

    從目前形勢看,俄羅斯的西南兩翼正面臨著來自美國和北約的夾擊。西面,波羅的海三國即將加入北約;南面,美國的軍事力量已經順利進入中亞和外高加索腹地,但俄羅斯在這裡還有很大的迴旋空間。從地緣政治、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諸方面考慮,俄迫切需要保住中亞和外高加索這片“緩衝帶”。因此可以預見,俄將繼續採取各種措施,努力鞏固俄在中亞和外高加索的傳統優勢,防止美國在這一地區坐大。

    在大國爭奪的背景下,“中亞熱”會持續升溫。

    人民網2002年10月11日


K2基地──美軍中亞反恐橋頭堡
印度在中亞悄悄建軍事基地
“911”一週年後中亞的四大變化
美國大兵在中亞還呆多久
中亞區域海關合作委員會成立
中亞會演變為第二個中東嗎?
俄文在中亞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美國盯住中亞石油
美反恐目標是中亞的油氣資源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