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有沒有過熱?四位學者不同解讀

    7月17日,國家統計局宣佈中國上半年GDP增長達到8.2%,這表明中國經濟在經歷了非典之後,仍頑強地保持了高速增長。中國經濟是否能夠承受高速增長之重?中國經濟發展應該控制在怎樣的規模與速度才最 合適?四位經濟學者對此有不同的解讀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

  已出現過熱苗頭

  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很大,但這種潛力一旦遇到了生産資料瓶頸,就説明它至少已經接近潛力的充分運用了,如果非要超越,就是過熱

  要通過宏觀的“微調”,使經濟不真正走到過熱的地步,防止大起大落,縮小經濟波動的波幅

  投資增速過快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認為,中國經濟已有了過熱的苗頭,出現了朝過熱發展的趨勢。這個判斷主要依據的事實是,自去年下半年,投資開始加速增長,到了今年雖然出現了非典疫情,但投資依然加速。截至2003年第一季度末,投資增長速度是28%,到了第二季度末,投資增長速度到了31%;而第一季度生産資料的價格指數是5.2%,第二季度生産資料價格指數是3.4%,也就是説實際(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後)投資增長速度還要更快一些。這應該表明中國已經出現了過熱的苗頭和趨勢。

  樊綱強調,中國現在的投資增長速度應該説是歷史之最了(按照實際增長速度算)。這當然要引起充分的注意。

  他表示,現在談防過熱的意義就是為了使中國經濟不要達到過熱的程度,不然政府不得不“下猛藥”,致使一大批企業倒閉,一大批項目成為爛尾工程。現在要通過宏觀調控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即運用“微調”手段,使經濟不真正走到過熱的地步,防止經濟大起大落,縮小經濟波動的波幅。如果宏觀經濟是已經過熱了,那就不是談“防過熱”的問題了,而是要談如何“治理過熱”的問題了。

  欲速則不達

  有企業界人士認為,經濟發展好不容易提速,企業剛過上好日子,專家、學者就潑冷水,形勢大好談過熱是不是太悲觀了?對於這點,樊綱表示,“欲速則不達”,及時的宏觀調控,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對企業有好處,對資源的有效利用也有好處。企業界應該冷靜想一想,企業是每年10%至20%的利潤率持續10年或20年的好,還是每年50%至100%的利潤率幾年之後就要垮臺倒閉的好?樊綱指出這樣的歷史教訓比比皆是。發達國家是經歷了多個經濟週期,多次經濟衰退才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而周邊國家也有近期亞洲金融危機的沉痛教訓。

  有人認為,中國現在是市場經濟,市場機制更完備了,就不應該出現宏觀波動了。樊綱指出,宏觀經濟波動不是計劃經濟的特點和特權,市場經濟也是有波動的,全世界的市場經濟無論是早期發展階段還是較為成熟的階段,都是有波動的。比如,美國經濟這麼發達,最近仍是經歷了一個IT泡沫的週期。所以説,這跟現在市場經濟是否完善沒有關係,市場經濟也會有經濟波動,也需要宏觀調控,也需要及早的進行微調。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不同不在於是不是會發生過熱、發生波動,而是在於波動的原因和特點是什麼,調節的方法是什麼。

  樊綱指出,最近中國的經濟還確實表現出了市場經濟的一些特點,以前完全是靠政府的政治週期,這次可以説已經具有經濟週期本身的特點了。前兩年,大家對什麼項目都不看好,都比較悲觀,而現在形勢好了,大家看哪個項目都好,於是就樂於投資,銀行也樂於貸款,這就是典型的市場經濟現象。凱恩斯對經濟週期原因的分析就是所謂的“動物精神”———投資者悲觀時對什麼都不投資,經濟就衰退;投資者都樂觀,都增加投資時,經濟就出現高漲。學者和理論的冷靜,就在於不盲目的悲觀或樂觀,就在於少一點“動物精神”。

  生産資料瓶頸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從長期看,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需求不足,容易出現通貨緊縮。對此,樊綱指出,在需求不足這個長期問題的背景下仍然不否定會出現波動,不能否定會出現階段性的需求過大和經濟過熱。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波動與計劃經濟下(或改革早期)的經濟,從波動週期上判別就在於,計劃經濟下總是以需求膨脹為起點,而現在可能是以需求萎縮為起點。前幾年,由於出現信貸萎縮、需求萎縮、通貨緊縮,政府開始擴大投資,擴大支出,刺激內需,拉動經濟,到了一定時候,經濟就會進入高漲期,這時不及時防止增長過快,就有可能出現一些過熱。

  所以我們不能否定會發生階段性的需求過大的情況,不能否定我們仍然會出現通貨膨脹。現在所謂的過熱的苗頭之一,就是發生了“生産資料供給瓶頸”,生産資料的價格都在上漲。比如電力短缺,鋼鐵、水泥、煤炭、化工産品的價格在上漲。這些産品價格是投資的成本,它們的上漲早晚會體現在消費品的價格上去。現在中國還沒有出現以消費物價指數計量的通貨膨脹,但如果上述趨勢繼續下去,如果經濟增長又達到10%以上,如果生産資料瓶頸情況惡化下去,那麼通貨膨脹就會發生。

  有學者提出,從學術角度計算,中國現在進入了一個快發時期,從一個資本積累的角度講,現在不要壓制這种經濟快速增長,要讓它快速增長,以獲得財富的快速積累。對此觀點,樊綱表示,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是很大的,但這種增長潛力一旦遇到了生産資料瓶頸,説明至少它已經接近潛力的充分運用了,不能脫離現實情況來講這個問題,畢竟某些東西目前的潛力就是這些,如果非要超越,那就是過熱。樊綱表示,確實相信中國的潛在增長率有8%至9%,而且可以持續發展,但是今年第一季度已經是10%的增長,沒有非典的話增長還在加速,如果超過10%,還是不是潛在增長率?10%的增長率保持一兩年不成問題,但如果它還在加速增長就會成問題了!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鄭超愚:

  應保持高速發展勢頭

  中國的經濟正處於高速增長時期,但這段時間不會太長,所以沒有必要陷入對數字的恐慌

  經濟的過冷或過熱是一個水準概念,而經濟的擴張收縮是一個速度概念,二者不能混淆,不能用發展速度來判斷經濟的過冷或過熱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鄭超愚教授則認為,今年上半年8.2%的發展速度非常正常。2001年到2005年是中國經濟的擴張期,GDP的增長應該保持在8%至9%的發展速度。

  鄭超愚指出,中國的經濟正處於高速增長時期,但這段時間不會太長,所以現在沒有必要陷入對數字的恐慌。對於中國來説,高速增長非常必要。中國即將迎來老齡化社會,在向這種社會形態過渡之時,要抓緊這段時間快速進行財富的積累,為以後打基礎、做準備。當今中國正處在擴張的高速發展時期,所以保持住這種勢頭,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擴大我國的經濟規模,爭取使經濟上一個新臺階。

  鄭超愚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是後發優勢,前兩年發展速度不夠,積蓄的力量在今年乃至以後相繼爆發出來;二是結構調整的結果,國家對於國有企業持續多年的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三是中國目前的經濟仍然是短缺經濟。

  非典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沒有完全結束。至於,在“非典”的影響下,中國經濟增長仍然達到8.2%,他説這其中包括一部分補償性增長,也就是國家在看到非典影響之大後,進行了一些補償性投資,造成了一定的增長。這部分投資在非典過去之後就不會有了,它不屬於週期性增長的範疇。另外,鄭超愚還提醒説,經濟的過冷或過熱是一個水準概念,而經濟的擴張收縮是一個速度概念,此二者不能混淆,不能用發展速度來判斷經濟的過冷或過熱。

  在政府的政策取向方面,鄭超愚認為,中國要繼續保持擴大內需的政策,實行積極的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繼續發行國債,擴大對公共産品的投資。

  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胡祖六:

  總體均衡局部可能過熱

  從推動經濟增長的來源看,中國內外需都比較強勁,有多支引擎在運轉,這種比較均衡的狀況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

  中國可以利用目前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增大結構改革的力度與速度,目前是中國銀行界改革的最好時機

  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胡祖六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有前一段時間非典的影響,但中國經濟仍處於健康快速發展狀態,總體來看未有出現泡沫成分,但在局部有可能出現過熱。目前中國經濟處於快速擴張期,這與1992年至1993年的經濟過熱有根本不同。

  胡祖六稱,目前,中國的宏觀經濟並沒有出現嚴重失衡跡象,消費物價通貨膨脹率尚不到1%,國際收支比較穩定,經常賬戶處於盈餘狀態。人民幣匯率穩定堅挺。

  雖然中國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但是中央政府的財政赤字在國民生産總值中所佔的比例還是比較低的,總債務規模也還不是過於龐大,在可預見的將來不太可能觸發財政危機。

  從資産價格來看,中國股市經過了過去兩年的調整,目前基本上處於平穩狀態,並沒有因為投資者“非理性亢奮”而導致股市大幅狂漲。

  從推動經濟增長的來源看,中國內外需都比較強勁,比如國內固定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外國直接投資以及民間消費都有較高速的增長,有多支引擎在運轉,目前這種比較均衡的增長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美國的經濟全仰賴於私人消費,投資與出口表現平平,日本經濟是靠出口帶動但內需卻非常疲弱,歐盟則是內外需都充足。

  胡祖六表示,如果在今年上半年沒有非典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有可能達到9%或是10%,這也屬正常,不應當被看作是經濟過熱。由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比較均衡,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增長幅度達到10%左右是可能的,也是正常的。

  但胡祖六同時強調,政府應當警惕經濟可能出現的局部過熱。由於目前國內房地産業的投資增長很快,有些城市的房地産價格上漲過快,房地産信貸在銀行資産中的比例急劇增加,一旦房地産價格有所調整,將對銀行體系乃至宏觀經濟造成風險。此外,由於國內外汽車廠商大幅增加對國內汽車業的投資,有可能造成汽車産能過剩的風險,雖然汽車需求也在上升,還是有可能引發汽車工業的投資泡沫。

  所以,胡祖六認為,中國經濟總體處於健康發展的快速發展的擴張期,暫時無須縮緊貨幣信貸政策;相反,中國可以利用目前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增大結構改革的力度與速度,他認為,目前是中國銀行界改革的最好時機。

  中國社科院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

  防止經濟結構惡化

  8.2%的增長率確實是個好數字,但在中國宏觀經濟總體過熱的表面現象之下,是結構問題的惡化

  政府要採取措施,努力增加人民收入,促進消費增長,加快第三産業的發展

  中國社科院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研究員對本報記者表示,8.2%的增長率確實是個好數字,但在中國宏觀經濟總體過熱的表面現象之下,是結構問題的惡化,這是一個非常值得人們注意的問題。

  首先,是國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之間結構的惡化。中國經濟增長得很快,而居民收入的增長卻遠遠低於經濟的增長,一些農民的收入甚至還有所下降。

  其次,是消費與投資之間結構的惡化。今年上半年投資增長了30%,而消費,如果用社會商品零售額的增長來表示消費情況的話,我們的消費才增長8%左右。這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汪同三稱,固定資産投資到底應該佔國民生産總值(GDP)多大的比重,這一直是困擾中國經濟學家們的問題。改革開放以後,在制定“八五”計劃的時候,國家計委提出,固定資産投資達到30%比較合適,但實際情況卻是,每年都是在30%以上而且接近40%。特別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中國實施的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的政策導向就是投資,發行國債,然後拿錢去投資,這樣就使中國的投資越來越高。去年固定資産投資佔國民生産總值已經超過40%,今年如果沒有非典,我們預計大概在45%。汪同三説,你想一個國家一年的國民産出,要有一半人們沒有去消費而用來投資,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第三,産業結構的惡化,最嚴重的産業結構惡化出現在第二、三産業之間。從1993年開始的經濟軟著陸,中國做得很成功的一點就是使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的發展互相收斂,到了1996、1997年整體經濟情況比較樂觀。但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中國不得不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而這種政策的實施就又使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的增長速度拉開了。截止到今年上半年,第二産業的增長速度是10%左右,而第三産業的增長速度只有5%。

  汪同三認為,這樣發展下去會使結構問題越來越突出,政府一定要採取措施,防止經濟結構進一步惡化。努力增加人民收入,想更多的辦法提高消費的增長,加快第三産業的增長。

  汪同三表示,“9.11”事件後,美國的經濟開始轉入低谷。而中國在經歷了非典這麼嚴重的影響之後,經濟增長依然能保持8.2%這個數字,這是值得肯定的。這説明中國經濟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確實大大增強了。

  但是,汪同三認為,中國的GDP增長從去年的7%左右一下子增長了一個百分點,這樣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這就説明中國的國民經濟運作中肯定有某些因素或某個環節出現了比較突然的變化。投資方面的過熱跡象就是需要人們引起足夠重視的環節。中國的投資過熱主要表現在金融業膨脹過快:貨幣供應量增加、貸款增加。今年上半年貸款的增加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增加的數額。今年全社會對固定資産的投資的增長已經達到30%以上,速度之快,專家們都始料未及。

    國際金融報2003年7月31日


中國經濟:要不要“踩點剎”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期有多長 政策著力8方面
中國經濟學家不認同格林斯潘觀點
天則報告:中國經濟全年增速可達8.5%
樊綱:中國經濟已經朝著過熱的方向發展
中國經濟優先目標:擴大就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