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改革 商務部“首發陣容”初現

    商務部熱門人選

    3月6日,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王忠禹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就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方案向全國人大代表作了説明,並提請大會審議、批准。

    根據這個改革方案,政府將不再保留外經貿部和國家經貿委,其職能併入新組建的商務部。擬新設立的商務部定位是:主管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的部門。

    這樣,商務部將擔負起內外貿統一管理的職能,此舉將打破長期以來內外貿分割管理的局面。

    更令人關注的是兩個部委的人員去留及商務部的組織架構。

    據相關部委的一名高層領導透露,商務部可能會按照“內行領導、業務熟悉的同志分管”的方針,繼續由原先主管外經貿部和經貿委的國務委員吳儀同志分管。

    新任商務部主要領導同志將由現外經貿部、經貿委和國家計委部分主要領導擔任。

    新商務部部長的一個熱門人選是現外經貿部第一副部長呂福源同志。呂福源是黑龍江綏化人,1945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

    呂福源1994年4月至1998年4月擔任機械工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1998年4月至2002年3月,擔任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2002年3月至2002年9月,任外經貿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2002年10月起任外經貿部黨組書記、副部長。

    在外經貿部,呂福源的職責是協助部長工作,主管辦公廳、政研室和國際電子商務司等部門。

    商務部第一副部長的一個熱門人選為,現任國家計委副主任于廣洲同志。于廣洲1953年1月出生,江蘇阜寧人。東南大學畢業,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197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于廣洲在江蘇從政多年,進入國家計委前是江蘇省副省長。

    另一名呼聲較高的副部長人選是現任國家經貿委副主任張志剛同志。

    原外經貿部3名部級幹部很可能即將離任,他們是部長石廣生,副部長周可仁和紀檢組長劉向東,另一名副部長龍永圖此前已辭職,專任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其他幾位部級領導幹部可能成為候任商務部副部長或部長助理人選:他們是現任副部長安民、魏建國、馬秀紅和現任部長助理郭莉、陳健。另一位有可能出任部長助理的是現任國家經貿委貿易市場局局長黃海同志。

    早前有消息人士指出,如果新商務部傾向於外貿管理職能,那麼在任職期內有較好口碑的國家經貿委貿易市場局局長黃海和國家經貿委副主任張志剛同志兩人中,“頂多有一個成為主要領導”。

    現任國家經貿委主任李榮融沒有出現在商務部部長候選人名單裏,有消息説,李榮融將到新組建的國有資産管理委員會任職。

    120個新座位

    接下來的問題是,經貿委和外貿部的原來人員如何安置?

    現任國家經貿委一名官員透露,來自高層的指示是,這次機構改革和撤並不會産生過於劇烈的人事變動。

    這位官員理解的原則是“拆廟不趕和尚”,目的是為了保證工作的連續性。一個證明是,這兩個部委現在非但沒有裁撤人員的消息,某些部門的職能還要加強。

    有消息表明,新商務部的辦公室已在加緊準備中,其中單是為國家經貿委併入商務部的同志,準備的新辦公桌就有120張。

    新商務部的組織機構如何?怎樣體現“研究擬定規範市場運作和流通秩序的政策法規,促進市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監測分析市場運作和商品供求狀況,組織開展國際經濟合作,負責組織協調反傾銷、反補貼的有關事宜和組織産業損害調查等”的主要職責?

    據見過商務部組建方案的一名相關部委官員介紹,併入商務部以後,原來被認為“一個半司”的流通業(內貿)主管部門力量將得到壯大,即經貿委貿易市場局將拆分為三至四個具體部門,擴大和深化對流通業的管理職能。現屬貿易市場局的整改辦(全國整頓市場經濟秩序辦公室)和對外經濟協調司將與國家計委的經貿司合併。

    如此一來,熟悉情況的黃海同志,極有可能被提拔為部長助理分管這幾個司。

    來自國家經貿委的權威人士透露,張志剛同志作為“內貿”的領導代表,有可能領導業內非常關注的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工作,即“研究擬定規範市場運作和流通秩序的政策法規,促進市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作。

    僅2002年,張志剛主持召開的學者、流通企業代表座談會就有三次之多,並根據企業界呼聲和學者建議直接推動國務院49號令的發佈,該文件關注連鎖企業統一納稅和鼓勵連鎖業通過兼併、重組、上市等一系列問題,在整個國內流通業引起很大反響和關注。

    業內和公眾非常關注的反傾銷問題被列入新商務部的主要職能,即“負責組織協調反傾銷、反補貼的有關事宜和組織産業損害調查等”。

    據見過重組方案的官員透露,國家經貿委産業調查局(主管反傾銷工作)和外經貿部相關職能將可能兼併組合成為“反傾銷調查局”。

    目前,我國的反傾銷工作的程式是這樣的:到外經貿部申請立案→移交經貿委負責調查→最後的具體懲罰措施由外經貿部執行。

    有專家多次指出,這樣的工作程式一定程度上導致反傾銷工作效率降低。

    這位官員説,新的商務部四個部門三定(定崗、定員、定編)方案沒下來,但反傾銷局、主管國內流通的貿易發展或經貿局、法規司(起草新的法規和世貿法律文件審查與修改)、外經司(外貿事務)大致確定,以前的對外援助司單設事業單位,其他仍為行政機關單位。

    5年前的舊事

    對於商務部的職能設置,國務院領導近期有過批示。據國家經貿委一名官員透露,3月初,國務院相關領導的批示是:加強內貿,充實領導。

    今年80高齡的原國家商業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現任中國商業政策研究會副會長萬典武,3月6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談到新商務部的成立不由感慨萬千:“擁護,堅決擁護。”但這個商務部在萬老等一批“老商業人”的認識中,並不是徹底的“新部門”,而是有著許多“似曾相識”的歷史烙印。

    1998年,萬典武和原商業部老部長等一批同志“上書”朱總理,請求打破內外貿管理間隔,合併兩者管理職能。朱總理將此建議書轉交當時的體改辦主任,但最後無實質性結果。

    萬典武對此的分析是,當時國家剛剛經歷了機構改革,正處於工作調整期間。

    當時的背景是,原先主管內貿的商業部幾經改革,從部到局,到商業聯合會,直至協會化,只保留了貿易市場司,最終演變成國家經貿委分管的貿易市場局,原先的每一個局長最後只能管一個處。當時大家都感覺到重新將內外貿並列重提希望渺茫。

    萬認為,新商務部合併成立的社會經濟條件和1998年相比已經出現了巨大變化,當前流通業的發展和內外貿易的進一步融合,是新商務部成立的環境推動力。

    目前除了古巴等少數國家還在實行內外貿分管外,大部分國家都採取統一管理方式。日本通産省和美國商務部是其中比較典型的兩種方式,通産省模式實行工業和流通分業管理。通産省對流通管理非常細緻,甚至連計程車的價格、大型連鎖店的選址和開業時間都有嚴格控制。美國商務部模式採取內貿外貿分野統管,方式非常靈活,為沃爾瑪等一批世界頂尖零售企業的出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一位研究貿易多年的專家説,本次商務部的成立不僅順應了國際潮流,而且符合國內經濟發展需要。

    目前經濟條件下,國內經濟領域內外貿差別越來越小,開始互相融合。如“正宗”的外貿企業華潤在從事正宗的內貿———零售流通;中國糧油進出口總公司做中糧廣場,同為外貿重點企業的中國土畜進出口總公司與萬客隆合資做零售;辦中國友誼商店的是內貿部境外投資公司;傳統內貿企業天客隆到俄羅斯等國家開境外分店等等。

    近年來大量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企業如沃爾瑪、家樂福不但做國內流通,同時還做跨國採購和出口等。

    由此不難理解,經過一番浮沉之後,商務部以全新面貌出現的必然性了。

    商務部的任務

    幾經浮沉,5次改革,新的商務部是否還有原商業部或內貿局的影子?

    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王忠禹説,新組建的商務部,既不同於早些年管理國內貿易的商業部、內貿部,也不同於外經貿部。雖然從名稱上看,它管理的範圍似乎相當於原來這兩個部加在一起,但據王忠禹説明,這個新部的權力其實比它的任何一個前身都要小。因為行政理念已經變了,我們正在打造的不再是一個“全能政府”,而是一個“有限政府”。

    多名業內專家指出,多年來,5次機構改革都涉及到了流通業的主管部門,造成了政策的不穩定性,當前市場供大於求的現狀使得流通的地位,出現前所未有的提升,國家領導也越來越重視。最活躍的國內外資本開始蜂涌進入這個領域,在這個時候最需要法律法規和政府的管理。

    另一方面,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商務部是衝在最前面的部門,它肩負著對未來中國入世後諸多長遠決策的調查和決策建議任務。國有資産管理任務全部剝離到國資委以後,商務部有了集中精力管理這一部分事務的可能,但肩上的任務並不輕鬆。

    據萬典武透露,5年前“上書”總理的原班人馬中的一部分現在正在醞釀一個新的提案,準備提交給新商務部。目前已經做好草案,就等領導到位馬上遞上去。主要內容包括商業法設定、中央以法律方式規定各個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等內容。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3年3月14日

    


商務部終結分割時代 北京首次試行業權分配
外貿不再是特權——從外經貿部到商務部
厲以寧:商務部為企業收復“外貿”的權利
馬宇:商務部主政新貿易時代
朱登山點評國資委銀監會 吳敬璉熱論商務部
擬新組建的商務部有望“統一”商品流通領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