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光: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應在9%

    在最近召開的“2002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秋季報告會上,著名經濟學家劉國光提出,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應在9%。

    劉國光説,1998—2001年,中國經濟一直在7%-8%的增長速度區間運作。但這幾年中國經濟的現實增長率,低於潛在的經濟增長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人估計,我國現時潛在增長率在9%上下,有的估計,在8%-10%之間。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約有以下幾種原因:由於就業狀況不佳,社保措施不健全,收入差距拉大,尤其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使居民消費需求受到遏制。由於最終消費需求不振,及在準入、融資等方面的限制,社會民間投資的增長也受到遏制。這幾年實行的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通過支援政府投資對拉動國內需求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內需不足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外需增長也受到國際局勢和市場形勢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需求不足的市場約束,使我國潛在的增長能力難以發揮出來。

    劉國光説,現實經濟增長率明顯低於潛在經濟增長率,表明我國社會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無論是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都有較大的餘力沒有發揮。人力方面,大量勞動力資源未充分利用,從而使就業壓力增大。物力方面,産品嚴重過剩,生産能力閒置,社會庫存增加。資金方面更是供大於求。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儲蓄超過8萬億元,金融機構的存貸差由1998年的9174億元,上升到2001年的31302億元,平均增長率高達50.5%,大大高於同期存款增長的速度,導致存貸差佔存款總額的比重升到2001年的21.8%,今年6月底存貸差已達到34007億元,即目前有1/5的銀行信貸資金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大量的儲蓄無法轉化為投資。由於供大於求的局面持續難解,通貨緊縮的陰影揮之不去,物價呈現出長期性回落的趨勢。

    今年我國經濟形勢好于預期,現實的經濟增長速度將比去年加快。劉國光認為,經過努力,把未充分利用的財力、物力、人力資源動員起來,現階段的潛在增長速度是可以達到的。

    劉國光説,目前,我國未能充分利用的社會資源潛力中,最為醒目的是勞動力資源。中國勞動力資源的充分利用是今後一、二十年中國一大資源優勢,但目前卻形成了巨大的就業壓力。由於人口基數大,且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勞動參與率較高,同時,隨著科技進步,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産業結構升級,經濟增長所能吸納勞動力的彈性系數每況愈下。目前我國勞動力人數約7.5億,相當於西方發達國家勞動人口4.35億的1.73倍,中國就業問題的出現又是經濟轉型過程中,為提高經濟效率而付出的代價,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成本。劉國光提出,中國大量人口的就業壓力,源於極大的勞力供給與有限的資源(自然資源、資本資源)之間的矛盾。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在經濟發展戰略上應採取就業優先的增長模式,而不能採取其他資源優先的增長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劉國光提到,經濟增長不一定帶來相應的就業增長,就業增長並不單純取決於經濟增長一個因素,而是取決於經濟增長和就業彈性的變化兩個因素。因此,為解決就業增長,就必須一要經濟增長,二要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我國當前就業彈性呈現下降趨勢,有必要採取一系列綜合措施減緩、阻滯這一趨勢。解決效益與就業的唯一齣路,是採取效率與就業兼顧並重的政策。劉説,中國發展經濟的空間和容量是這麼大,完全能夠一方面有選擇地發展高新技術産業,提高關鍵産業、骨幹企業的資本和技術的密集度,以增強它們的國際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同時發展以製造業為骨幹的傳統産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大力發展資本技術型産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環節,大力發展服務行業,大力創造就業機會不再是經濟政策的副産品,而是宏觀經濟戰略和國家政策的總目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10月15日

    


劉國光:近期全面減稅不合時宜
劉國光縱論當前宏觀經濟走勢
劉國光:今年我國經濟增長將呈前低後高態勢
劉國光:當前宏觀經濟的幾個問題  
經濟學家劉國光、魏傑、李曉西談擴大內需
擴大內需:經濟增長的有力保障———訪著名經濟學家劉國光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