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做好濕地保護管理工作
周生賢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是國家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去年,國務院批准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明確了濕地保護的指導思想、任務目標、建設重點和主要措施。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出《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指出濕地保護是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明確保護濕地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要求林業部門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並對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做出了部署。我國濕地保護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按照《濕地公約》的定義,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靜止或流動、淡水或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淺于6米的海水區。濕地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蓄洪水、調節氣候、維繫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我國是世界濕地大國,目前有自然濕地3620萬公頃,約佔國土面積的3.77%,《濕地公約》所列的各類濕地在我國均有分佈。1992年我國加入《濕地公約》以後,濕地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取得了較大成績。全國共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353個,近40%的自然濕地納入了保護範圍,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制定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完成了首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為加強濕地保護奠定了基礎。探索性地開展了濕地保護和恢復試點,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廣泛開展了濕地保護的國際合作和宣傳教育及培訓活動,促進了濕地保護事業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國家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社會對濕地的認識正在經歷著把濕地看成是荒灘荒地到將濕地作為國家重要生態資源的轉變。相應的,在思想觀念上正在經歷由注重開發利用到保護與利用並重,並逐步做到保護優先的轉變。這些轉變雖然是初步的,但對濕地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濕地保護仍然是生態建設中的一個十分突出的薄弱環節,面臨的形勢還相當嚴峻。首先,面臨著經濟發展的巨大壓力。過去的壓力主要來自解決吃飯問題,為了增加耕地而大量開墾圍墾濕地。當前的壓力則更多的來自於對經濟發展的追求,為了經濟建設而過度開發濕地資源。其次,影響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一些基本問題未得到解決,特別是思想認識缺位,政策機制缺乏,資金投入缺少,管理體系薄弱。這些問題,導致了一些地方盲目開發利用、亂佔濫用濕地的現象不斷發生,使濕地面積不斷減少,濕地功能不斷下降,並且這種趨勢還在繼續。

針對當前我國濕地保護管理的嚴峻形勢,為適應國家全面加強生態建設的新要求,今後一個時期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改善生態功能為中心,按照積極保護、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緊緊依靠地方各級政府和全社會力量,認真落實好《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要求,全面實施好《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努力實現濕地保護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到2010年,使我國60%的自然濕地納入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濕地面積萎縮和功能退化的趨勢得到遏制和初步扭轉;到2020年,使70%以上自然濕地納入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濕地保護與利用開始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形成完善的自然濕地保護網路和管理體系。

實現上述目標,在濕地保護工作中應正確把握和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一是保護髮展與開發利用的關係。樹立保護為基礎的思想,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以嚴格保護規範利用行為,以科學利用鞏固保護成果,把濕地保護管理引入可持續發展道路。二是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關係。按照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要求,把濕地保護髮展與增加群眾收入和提高生活水準結合起來,與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實現這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三是重點工程實施與面上工作的關係。以大工程帶動大發展,是林業建設的成功經驗,也是濕地事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實施好濕地保護工程的同時,做好濕地保護面上的工作,做到重點突破,全面推進。四是部門主導與依靠各方力量的關係。按照由部門辦林業向全社會辦林業轉變的要求,在認真履行林業部門自身職責的同時,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密切合作,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援濕地保護事業的有利局面。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抓好濕地保護、濕地恢復、可持續利用示範、保護區與當地社區共管、提高保護能力建設五大優先工程。濕地保護優先工程,就是加強濕地保護區建設,發揮保護區在保護自然濕地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要採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控制濕地的污染。濕地恢復優先工程,就是在重要濕地保護區開展水資源調配與管理,對退化的自然濕地進行綜合整治,努力恢復濕地的生態功能。可持續利用示範優先工程,就是選擇具有開發潛力、有示範意義的區域和項目,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示範,為濕地區域的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提供經驗。保護區與當地社區建設優先工程,就是以社區為濕地保護的基層單位,以保護為中心設計和規劃項目,大力實施有利於濕地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社區發展項目。提高保護能力建設優先工程,就是建立國家和地方濕地資源調查監測體系、科技支撐體系、宣傳教育培訓體系,提高濕地保護和管理水準。

實現上述目標,必鬚根據當前濕地保護工作還處於搶救性保護階段的實際,緊緊圍繞擴大濕地保護和恢復濕地面積這一核心,做好各項重點工作。認真落實《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按照工程規劃的要求編制好濕地保護工程近期實施規劃,明確分階段建設的目標和重點項目並認真組織實施;加強自然濕地的搶救性保護,將建立濕地保護區作為搶救性保護的關鍵措施,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抓緊建立保護區,使更多的自然濕地儘快納入保護範圍,在條件所限暫時難以建立保護區的地方,因地制宜積極建立保護小區或設立保護站點;加快推進《濕地保護條例》的制定工作,把濕地保護管理引向法制化軌道;採取堅決有效措施,制止肆意侵佔和非法破壞濕地的行為;加強濕地保護科學研究和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加強濕地培訓、資源監測和履約工作;深入開展濕地保護宣傳教育,把提高全民濕地保護意識作為濕地保護的基礎性、前瞻性工作來抓,使濕地保護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作者為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

《人民日報》 2004年06月28日


國務院辦公廳通知:加強濕地保護管理
我國首次摸清濕地家底 全國共有3848.55萬公頃
我國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情況
我國野生動植物和濕地
保護情況
 
西藏濕地總面積居全國首位
增強保護濕地力度維護生態安全(提案追蹤)
汕頭海岸濕地成國際濕地示範區
遼東灣濕地逐年退化 保護刻不容緩
拉薩城之"肺"拉魯濕地發生大火
國家自然保護區拉魯濕地發生大火
中國最大的沿海灘塗濕地得到有效保護與開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