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的環保習慣是怎樣養成的  

    剛去德國的中國留學生有一件事很不習慣,那就是煩瑣的垃圾分類。由於其中有許多條條框框,儘管許多留學生以入鄉隨俗的態度認真而謹慎地對待,還是會在不少場合受到批評。一名中國學生將裝牛奶的紙盒扔到了裝廢紙的桶裏,結果他的德國鄰居毫不客氣地説因為牛奶盒的表面有一層塑膠薄膜,所以它應該被扔到裝塑膠的垃圾桶裏。另一次,他白天將香煙盒扔到裝廢紙的桶裏,晚上回來房東為此專門找其“談話”,原來他的錯誤是沒有將香煙盒裏的錫紙取出來。許多到過德國的人感嘆那裏的生態環境如此優美,殊不知其中包含著諸多的因素。

    德國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到學校註冊報到,就會領到一冊環保記事本。記事本封面一片綠翠,上面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就像在德國高速公路兩旁常見的風景一樣。這不是做作業的練習本,也不是一般的日記本,而是環保記事本。

    環保記事本的設計精心別致,每一頁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風光照片,編者告訴孩子:要熱愛大自然,熱愛優美環境,也熱愛身邊或大或小、或強或弱的生靈。

    一個小學生的環保記事本上這樣寫著:週一,我為瀕臨滅絕的灰鶴捐了一馬克的零花錢;週二,睡覺忘了關燈,浪費了大量的電,真不應該;週三,上圖畫課時連撕了3張白紙,老師説,造紙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我感到慚愧;週四,我發現媽媽只為洗兩件內衣就開動洗衣機,浪費水、電,媽媽接受我的建議,等衣服積多些再洗;週五,哥哥得知開賽車會排放有毒廢氣,就想出了彌補的辦法——每人每年額外種20棵樹;週六,爸爸去超市購物準備開車去,後來聽了我的話改乘公交車,既節約了汽油,又減少了汽車廢氣的排放;週日,我丟垃圾時發現沒有分類,於是不顧臭味將垃圾分類後才丟入垃圾箱。

    事事注重務實的德國人,對孩子的環保教育同樣講究務實。

    德國的教室很大,右前方有洗手池和雜物櫥,還有四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分別丟棄金屬、廢紙、塑膠和食物。分類丟棄垃圾的習慣孩子們早在幼兒園就已養成。孩子們喝茶進餐用的杯碗都是玻璃、金屬或是瓷器的,沒有塑膠和紙,這些都可以重復使用。

    德國小學生也輪流值日,值勤內容是負責能源節約——只有在光線不足時才開燈,且先打開遠離窗口一邊的燈,以後才用臨近窗口的燈,盡可能地利用自然光照明。冬天供暖時,氣窗不打開,因為熱空氣浮在上面,不能被“漏”掉,下面的大窗只在課間開啟5分鐘左右,達到通風換氣目的;當教室裏夠熱時就關閉暖氣。

    在自然的懷抱中,孩子們學著種樹種花甚至種莊稼,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和大自然的恩賜。學生還參加太陽能玩具製作大賽、健康早餐會等活動。在德國東部勃蘭登堡州的希夫海德—科林生態保護區,有專門為孩子們建立的小農場,柏林的孩子們有時也會到這裡來住上一週,學習生態保護和生態農業知識。 (綠點)

    

    《中國青年報》 2002年7月24日

    


德國人——“最好的士兵,最糟糕的情人”
中國遊客為何受“格外關照”
感受德國人的單獨行走
德國人不愛香腸愛大蛆
德國人養生七訣
講求秩序的德國人
德國 遵紀守時好清潔
別把惡習留在國外 出境國民請自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