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離“過勞死”有多遠?

    上海一名叫唐英才的職工在連續226天,每天工作17小時後,猝死於崗位上。屍檢報告鑒定結論為:死者生前患有陳舊性結核性胸膜炎,左側胸膜腔前含乾酪樣壞死的機化包裹物以及左肺萎陷、腎上腺陳舊性結核等,因內外環境的變化,機體喪失代償功能而衰竭死亡。死者單位以不承認“過勞死”為由,拒絕承擔責任。唐英才親屬將死者生前單位告上法庭,要求賠償30萬元,成為國內首例“過勞死”索賠案。但上海市勞動局不承認有“過勞死”一説,一審法院判決原告敗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醫學上沒有“過勞死”的提法

    北大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張學智教授告訴時訊記者,目前很多人提到了“過勞死”,其實在醫學上並沒有這個提法,也不好把它歸到哪個類,比如是屬於職業病,還是屬於生物醫學的範疇,目前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張學智認為,“過勞死”是一個很含糊的説法,因為勞累猝死,又沒有其他特別明顯的原因,就籠統的稱為“過勞死”。

    那麼“過勞死”這個詞是從何而來呢?張教授認為,“過勞死”的提法源自日本,最早出現于日本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繁榮時期,它並不是臨床醫學病名,而是屬於社會醫學範疇。在日本它被定義為:由於過度的工作負擔誘因,導致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惡化,進而引起腦血管或心血管疾病等急性迴圈器官障礙,使患者死亡。

    張學智告訴記者,我國的“過勞死”是最近幾年才開始出現的,由於勞累引發,現實中又往往同亞健康、慢性疲勞綜合症混淆。亞健康是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第三狀態”,強調的是表現,但不是病;慢性疲勞綜合症是疾病的一種,指有明確原因導致了疲勞,又經過休息不能完全恢復的,持續2到6個月以上的疾病,是需要通過藥物來治療的;而“過勞死”強調的是結果,這個結果是因為勞累的外因誘發促使死亡的。

    六成人走在“過勞死”邊緣

    最近,一項在上海、無錫、深圳等地對1197位中年人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66%的人有多夢、失眠、不易入睡等現象;經常腰酸背痛者為62%;記憶力明顯衰退的佔57%;脾氣暴躁、焦慮者佔48%。還有調查結果表明,慢性疲勞綜合症在城市新興行業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0%至20%,在某些行業中更高達50%,如科技、新聞、廣告等業從業者、公務員、演藝人員、計程車司機等,而這些都是“過勞死”的潛在人群。專家介紹説,目前人們所説的“過勞死”主要“青睞”三種人:

    1、有錢人,特別是其中只知消費不知保養的人。

    2、有事業心的人,特別是稱得上“工作狂”的人。

    3、有遺傳早亡血統,又自以為健康的人。

    張學智告訴記者,就北大醫院中西醫結合科的情況來看,患有“過勞死”、“基礎症狀”的人近年來越來越多,大多集中在30-50歲之間,而且男性患者要多於女性。究其原因,張學智認為,其一是飲食習慣的原因,以前營養不良、傳染性疾病多,現在肥胖症多,“將軍肚”其實就是顯形性肥胖病,這是很多疾病發展的土壤,可能導致高血壓、血管硬化等;其二是天氣的原因,比如説天氣越來越熱,所以煩躁病多、虛寒病多;其三是人們生活節奏快了,壓力大了,心理和精神疾病就多了,如憂鬱症、健忘症等;其四工作方式也變了,坐的機會多了,走的機會少了,身體的自身免疫力也在下降。張教授認為,各企事業單位應該為員工提供健康衛生的環境和工作場所,否則,前些年在日本出現的“過勞死”會很快在我國蔓延。

    “過勞死”有哪些前兆

    俗話説,人有生、老、病、死,這是生命延續的一個過程。張學智教授説,“過勞死”沒有這個連續的過程,是直接跳到了死,但這個跳的過程裏,有一個“物質基礎”。張教授認為,“過勞死”不是空穴來風,肯定有一個潛在的原因,何況我們現在還存在很多遺傳病不能治療,還有一些病我們甚至還沒有發現。

    那麼“過勞死”的這些“物質基礎”,或者説“隱患”都表現在哪兒呢?張學智告訴記者,這個“物質基礎”包括的內容太多了,亞健康和慢性疲勞綜合症的所有內容都應該包含在內。

    哪些症狀出現後,就要警惕“過勞死”了呢?張學智認為,出現以下情況就要留意了:渾身無力、容易疲倦、頭腦不清爽、思想渙散、頭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勞、視力下降、鼻塞眩暈、起立時眼前發黑、耳鳴、咽喉異物感、胃悶不適、頸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睡眠不良、手足發涼、手掌發粘、便秘、心悸氣短、手足麻木感、容易暈車、坐立不安、心煩意亂。

    中醫調理是最好的預防辦法

    在“過勞死”的死亡原因中,除了潛在的“物質基礎”,勞累是不可否認的重要因素。張學智説,人體就像“彈簧”,勞累就是“外力”。外力超過彈性所承受的限度和作用時間過長時,彈簧會發生永久形變;當勞累超過極限或持續時間過長時,身體這個彈簧就會産生永久形變,導致老化、衰竭、死亡,所以每個人都要小心地保持它的彈性、不要超過它的彈性限度為好。因此,適當的休息和減壓是保持“彈力”的良方。“過勞死”只有預防。張學智告訴時訊記者,“累”病沒有特效藥,病程越長越難治,病程要是超過三四年的話,治療會相當困難。為此,要避免此症的痛苦,要防止“累死”,最重要的還是預防,避免長時間的極度緊張和精神負擔過重。張學智認為,預防“過勞死”除了注意張教授説,我們通常説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與“病”含義不同。“疾”是指不易覺察的小病,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就會發展到可見的程度,便稱為“病”。這種患疾的狀態,在中醫學中稱“未病”。“未病”不是無病,也不是可見的大病,按中醫觀點而論是身體已經出現了陰陽、氣血、臟腑的不平衡狀態,而這些正是所説的“過勞死”的“基礎病症”。中醫調理強調的“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是預防“過勞死”的最好途徑。

    小帖士

    “過勞死”十大危險信號

    1、“將軍肚”早現。 30—50歲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標誌,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的伴侶。

    2、脫髮、斑禿、早禿。

    3、頻頻去洗手間。

    4、性能力下降。

    5、記憶力減退。

    6、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7、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8、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

    9、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

    10、經常頭疼、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

    具有上述兩項或以下者,為“黃燈”警告期,目前尚不必擔心。具有上述3—5項者,為一次“紅燈”預報期,説明已經具備“過勞死”的徵兆。6項以上者,為二次“紅燈”危險期,可定為“疲勞綜合徵”,已進入“過勞死”的預備軍。

    《青年時訊》

    

    


六成國人走近“過勞死”
中國法律為何不承認“過勞死”?
我國首例“過勞死”案在上海開庭審理
上海開庭審理首起員工“過勞死”案
“過勞死”十大信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